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与不同思想流派对其理解与运用

2017-04-02 15:48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俄国恩格斯资本主义

李述森 关 娜

·政治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与不同思想流派对其理解与运用

李述森 关 娜

(山东社会科学院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002)

马克思主义自传播到俄国后,不同思想流派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解、阐释和运用。民粹派主要是从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因而在实践上也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择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肯定资本主义历史意义的内容,为在俄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提供论据。俄国“早期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则既想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又主张俄国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发展资本主义。俄国这些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都是片面的,因而在实践上陷入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先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马克思主义;俄国;不同思想流派;理解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中期传播到俄国后,即开始与俄国社会思潮发生交流与碰撞。俄国各思想流派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目的来阐释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民粹派是俄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思想政治流派,也最早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阐释和运用,它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反资本主义的理论看待的。“合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末期在俄国出现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它看重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肯定资本主义积极意义与作用的内容,据此为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进行辩护。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俄国“早期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是最早宣布完全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思想政治流派,他们一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又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俄国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这三大思想流派由于都有自己的致命缺陷而先后从俄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但它们的理论与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前史,对其进行考察和了解,对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基本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有关问题,将会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俄国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是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和著作陆续被介绍到俄国而开始的。回顾马克思恩格斯文章和著作在俄国的传播过程,能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

还在1843年马克思恩格斯刚刚登上西欧社会政治舞台的时候,俄国先进知识分子就开始注意到了他们写的文章。当时登在俄国著名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主编的《祖国纪事》上的论文《德国的著作》,是俄国最早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之一。该文作者波特金在文章里概括介绍了1842年德国出版的新著作,有些地方转述的就是恩格斯写的小册子《谢林和启示》里的有关段落。恩格斯在这本小册子里批判了谢林和黑格尔的观点,批判了封建迷信和偏见。他的战斗的无神论、对谢林神秘主义的批判、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倾向的批判,得到了别林斯基的赞赏。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也引起了俄国民主主义者的注意。这些文章包括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和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等。当时的赫尔岑和别林斯基小组的成员,都读过这些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尤其给别林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给赫尔岑的信中,他说道:通过马克思的文章,我在上帝和宗教这两个字眼里看见了愚昧、黑暗、镣铐和鞭子。逐渐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在俄国先进人士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他们的著作在革命家的圈子里流传着。在彼特拉舍夫斯基派小组的图书馆里,藏有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欧洲的俄国侨民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也很受欢迎。马克思发现,《哲学的贫困》一书在任何地方的销路都没有像在俄国那样大。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在此背景下,讨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章逐渐增多起来。围绕恩格斯的《英国工人经济状况》一书,俄国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此书的攻击,革命民主派在自己的刊物《现代人》上进行了坚决的回击。在恩格斯著作的影响下,俄国民粹派社会主义者弗列罗夫斯基写了著名的《俄国工人经济状况》一书,详述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后的经济状况,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1860年代末,在俄国出现了首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俄译本。马克思起草的第一国际纲领性文件《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被译成了俄文。同时,在日内瓦出版了巴枯宁翻译的俄文版《共产党宣言》,但没有在俄国得到传播。1870年,第一国际俄国支部成立,它给自己规定了这样的任务:向俄国革命者介绍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和各种章程,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加强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欧革命运动的联系。

进入18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俄国工人阶级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了反对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受此推动,俄国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大大增加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1872年3月,《资本论》俄译本问世了。它一共刊印了3000册,在一个半月内就售出了近1000册,而到了1873年,3000册全部销售一空。《资本论》俄译本的出版,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许多小组都在讨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思想,并为此而展开激烈的争论。马克思满意地指出,读《资本论》的人,重视这部著作的人,在俄国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多。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70年代,俄国报刊一共登载了150篇关于《资本论》的评论。除《资本论》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也在俄国传播开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书,在革命者之间引起了特别的兴趣。19世纪80年代,在莫斯科大学生中间成立了秘密的“译者与出版者协会”,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联系,出版自己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法兰西内战》等。1883年,在彼得堡,一个革命的大学生小组创办了秘密杂志《大学生》,在这个杂志上登载了《共产党宣言》的俄文译本。

1880年代初,在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工人运动的推动下,俄国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在俄国也开始更大规模地传播开来。由普列汉诺夫创立的劳动解放社是俄国革命知识分子在国外建立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普列汉诺夫1882年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马克思恩格斯应邀为其写了序言。1883年之后的十余年间,劳动解放社相继翻译出版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论自由贸易》、《哲学的贫困》,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俄国的社会问题》等文章和著作。此一时期,除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外,劳动解放社还出版自己撰写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这些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了民粹派的观点。例如普列汉诺夫就撰写了《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革命运动中的俄国工人》等。

二、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运用

民粹派是19世纪中期以后在俄国逐渐形成的一个思想政治流派,其思想起源于赫尔岑的农民村社社会主义,后来则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寻找思想资源。民粹派的典型形态是19世纪中后期形成的革命民粹派,到19世纪末期,其主流逐渐自由主义化,演变成自由民粹派,但在害怕资本主义和力图使俄国避免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方面,二者是大体上一致的。

关于民粹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外史家已进行过详细的考证和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与互动,民粹派的思想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影响。“60年代末70年代初,民粹派对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869年,由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俄译本在日内瓦出版……。70年代初,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俄文版在国外印行,并被偷运进俄国。1872年,丹尼尔逊翻译的《资本论》俄译本在彼得堡公开出版。……民粹派分子不仅阅读《资本论》,还在一些宣传性小册子中引用和介绍其观点。后来,民意党执行委员会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指出:《资本论》已经成为‘有教养的人手头必备的书籍’。”①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273、273页。《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特卡乔夫是民粹派中最早注意到马克思的人物之一。早在60年代中期,他就宣布自己是马克思的追随者。60-70年代,巴枯宁、洛帕廷、丹尼尔逊、特卡乔夫、拉甫罗夫、米海洛夫斯基等人,都向俄国人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②张光明:《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分野》,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民粹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原因很清楚,民粹主义理论较薄弱,然而马克思在那个时代是公认的代表了科学社会主义,可以为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民粹主义思想家于是就从马克思那里采用了与他们的信念和目标一致的思想。”③夏银平:《俄国民粹主义再认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155页。

然而,民粹派是“只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地接受马克思的思想。”④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273、273页。它接受的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那部分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粹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印象的形成主要是马克思的影响。正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描述,引起俄国民粹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把资本主义当作了俄国的头号敌人,他们不希望驱走虎豹(封建专制),又入豺狼(资本主义)。民粹主义对马克思理论的热爱程度超出马克思的想象。”⑤夏银平:《俄国民粹主义再认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155页。因此,它也是从否定的意义上去理解资本主义的,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十分罪恶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在英国造成的那些灾难,现在也发生在其他国家,因此在我们的时代,一国的国民财富和该国人民的破产几乎可以被看成是同一个概念。一个国家的工业越发展,那里的工人阶级就越贫困。”⑥《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罪恶的根源在俄国和在整个西欧都是相同的,只是在西欧,由于经济生活发展的程度更高,它们就以更激烈更突出的形式表现出来。”⑦《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现行的经济制度和由这种制度产生的政治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剥削人民的劳动。这种剥削制度在现代国家里已经造成了一个人数极少的统治阶级,他们利用掠夺到手的土地和一切生产工具,使人民沦为悲惨的、不幸的奴隶,他们与古代奴隶和农奴所不同的,仅仅是他们现在被法律嘲弄地称为公民而已。诚然,统治阶级已经无权用鞭子和棍棒来抽打工人了,不过他们也不需要这些东西,因为鞭子和棍棒现在已经完全被饥饿和铁的供求规律所取代。”⑧《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

既然资本主义制度这么罪恶,那自然就要避免它的出现了。“每个国家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不可避免地会走向社会主义制度,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及其产生的阶级关系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一规律并不是唯一可能的道路,它并不排除更加直接地过渡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组织的可能性。”⑨《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那么,怎样才能尽快消灭资本主义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呢?民粹派认为只能通过暴力革命。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它对暴力革命的强调更强硬、更急迫。“有人对我们说:你们等一等吧。什么话!在我们面前有着用血泪写在史册上的一些事例,我们应该等待吗?难道我们应该等待村社解体,以便说还应该保存村社吗?应该等待所有的国有土地和工厂都转入到私人手中,集中到小私有者手中,以便说俄国工厂主的利益不是俄国人民的利益吗?”⑩《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等待。正因为这样,我们断定说,俄国迫切需要革命,而且恰恰是在目前需要革命;我们不允许任何耽误、任何延宕。如果现在不干,那就要等很久才能干,也许永远也干不成!现在的形势对我们有利,十年、二十年后,则将变得对我们非常不利。”①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273、273页。《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

当然,民粹派在思想上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在少数民粹派知识分子的思想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某种影响。“在研究各种政治经济学说的时候,绝不能忘记,一个人很难摆脱他在其中生活、出生和受教育的那个社会形式,因为不管这个人怎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但是在他的祖国形成的那种社会关系、社会的世界观基础和贯穿于社会制度的精神,对他来说永远是比较亲切的。法国人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关系,德国人也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关系,英国人也是这样……因此,一切政治经济理论和一切社会理论,都总是带有民族的烙印。”②张光明:《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分野》,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02、365、429-430、1009、231、353、200-201 页。“我们摆在首位的原则是:俄国社会的改造应该不只是为了达到人民幸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人民,而是要通过人民来完成。我们认为,当代的俄国活动家应当抛弃陈旧的意见,即认为可以把少数文化较高的人所想出来的革命思想强加给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家用成功的突然一击来推翻中央政府,并由自己来取而代之,通过立法的途径建立新的制度,把这种制度恩赐给没有文化的群众。”①《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291、1010-1011、1024、1025、433页。

在关于革命的依靠力量方面,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策略也有所借鉴。“在俄国,农民是人数最多的社会集团。……按社会作用来说仅次于农民的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就其经济地位来说,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天然体现者。……因此,工人阶级应当是社会主义政党的核心,是它的最积极的部分,党的主要力量就应当放在对工人阶级的宣传和组织上。”②《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291、1010-1011、1024、1025、433页。“我们向自己提出的任务是,造成工人的革命意识,以便一旦爆发革命,人民不是去当炮灰,而是作为一个有组织的阶级出现,这个阶级明确地意识到只有在社会主义胜利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劳动利益的满足。”③《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291、1010-1011、1024、1025、433页。它甚至提出了资产阶级是工人阶级革命半同路人的思想。“我们知道,资产阶级实际上是我们一定路程上的同盟者,它可能是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制度比起专制制度对我们较为有利。”④《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291、1010-1011、1024、1025、433页。乃至某种国际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的各项原则象剥削制度本身一样是普遍性的,并且象无产阶级一样是国际性的;如果真正的社会革命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民族、某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国际的事情,那么,用社会主义原则来阐明人民生活本身提出的人民革命运动的任务,就意味着把全人类的、国际的原则贯彻到运动中去,并且意味着把这个运动同其他民族的革命运动联系起来。”⑤《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291、1010-1011、1024、1025、433页。

19世纪后半期,俄国民粹派在主流上逐渐演变为自由民粹派。自由民粹派虽然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方面采取了缓和的立场,但仍然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主要代表人物米海洛夫斯基在俄国《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文章,根据自己的需要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补遗里提及赫尔岑的一句话,企图以此证明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阶段的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他的这一思想观点受到了马克思的尖锐批判。

三、“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运用

1880年代末至1890年代初,在俄国出现了一些对马克思主义作出温和解释的知识分子,被称为“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该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司徒卢威和布尔加科夫等。他们最初具有自由主义和立宪主义思想,后来则一度转向了社会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司徒卢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88年到1890年,主要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尤其是其关于资本主义历史作用的思想。司徒卢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精髓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该序言这样阐释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592页。他主要想以此来证明专制制度在俄国消失的必然性。第二个时期是从1890年到1892年,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证明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资本主义的发展将给俄国带来政治自由和文化的提高。1894年,司徒卢威出版了《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述评》一书。在书中,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自由民粹派否认资本主义的意义和试图使俄国绕过资本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论证了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针对自由民粹派力图保留村社的做法,司徒卢威认为这“只会有助于产生或永远保存我们那些在文化和其它方面都毫无希望的可怜的农村无产者”,并且“阻碍农民经济在生产上的进步,使整个农民在对付形形色色的剥削者方面完全无能为力。”⑦[俄]彼·司徒卢威著,李尚谦等译:《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评述》,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21-222页。

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意义,使得司徒卢威认为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工人阶级的重要使命是反对专制制度和争取政治自由。他强调说,俄国工人阶级运动最仇恨的敌人是我们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保证了沙皇和他的官员拥有充分和随意的权力。俄国与西方国家不同,在西方,富有阶级反对专制制度,而俄国的富有阶级通过沙皇和官僚机构进行统治,因此俄国工人阶级必须自己摆脱这个统治。随着工业的发展,俄国工人阶级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他们将成为唯一革命的阶级。他赞同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工人阶级在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思想。

当然,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意义给予肯定,也导致司徒卢威主张俄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人运动不能破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这又使得他的思想与西欧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接近起来,并拒绝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社会学说,尤其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为什么阶级斗争思想如此轻易地控制了俄国人民的精神,从而毁灭了俄国?其原因是:一些自古流传下来的蓄积和我们的人民身上的道德恶习,阶级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使人厌恶的不怀好意。革命中断了人与人之间的古老的联系,中断了宗教的、民族的、国家的联系,且没有创建任何新的联系。阶级斗争思想在俄国社会生活中只是分解的毁灭性的力量,决不是团结的建设性的力量。”①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03-204页。他发表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一文,否定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认为向新的社会形态的转变,不需要革命,依靠进化即可。1899年伯恩施坦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文后,司徒卢威公开站出来支持其观点。

“合法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布尔加科夫189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开始专心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旨在“力求做到以信仰和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服务,竭尽我的全部智慧来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②董 友:《布尔加科夫》,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1-319页。转引自杨朴伟《认识“合法马克思主义”及列宁对其的批判》,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他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还是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论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市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成的。他因此而获得了“正统马克思主义”著名首领的地位。此外,他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奴役状况的揭示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呼唤,也与他的理解是一致的。他还特别赞同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蕴含的使命感。

总起来看,虽然“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民粹派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他们的客观主义、对资本主义价值上的肯定还是使其逐渐与自由主义趋同。“他们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用经济唯物主义偷换历史唯物主义;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摒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和社会学理论;他们否认社会主义是科学,认为俄国不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否认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它的内在矛盾的发展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认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才是俄国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③杨朴伟:《认识“合法马克思主义”及列宁对其的批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因而受到了列宁等革命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决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承认资本主义要被一种新制度所代替,而唯独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唯独抛弃它的革命性;不能把“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看成是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并不赞成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他们崇拜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希望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进行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密切注视着工人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直接利益;总之,他们主张合法改革运动,并且认为这是完成社会经济改革的唯一方式。

四、“早期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运用

在早期革命运动失败后,民粹派阵营发生分化。一部分人主张与专制政权妥协,走上了改良主义的道路,变成自由民粹派;另一部分人则流亡西欧,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理论,成为了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受到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较大影响,因而带有较浓重的欧洲色彩,我们暂且称其为“早期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基石,因此,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也首先体现在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上。普列汉诺夫很早就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重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说不论这个“序言多么简短,还是应该称它是、而且将来人们一定会称它是任何未来的社会学的导论。如果它希望成为科学的话。而且这个导论就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①[俄]普列汉诺夫:《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23页。他不仅较好地理解了唯物史观,而且还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提出了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他指出,当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程度的生产力的发展;由这个程度所决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些人的关系所表现的一种社会形式;与这种社会形式相适应的一定的精神状况和道德状况;与这种状况所产生的那些能力、趣味和倾向相一致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②[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186、747页。之后,他在《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论“经济因素”》、《阶级斗争学说的最初阶段》等著作中,都发挥了这一思想。

当然,普列汉诺夫最为重视的还是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他一生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乎一切论著,都毫无例外地把这一学说摆在突出地位加以论证和阐明,指出“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结如下:(1)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所存在的其他一切关系。(2)生产关系本身又决定于生产力的状况。”③[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186、747页。他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通过对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新康德主义的唯心史观和“因素论”的折衷主义的批判,反复地阐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此外,他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思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思想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同侧面内容的运用与发展。

基于以上思想基础,在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的时候,普列汉诺夫的理论观点明显地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承认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历史进步性,二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充分的物质经济前提。

当普列汉诺夫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自由民粹派在俄国有很大的影响。自由民粹派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鼓吹俄国应该绕过资本主义而在村社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普列汉诺夫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驳,阐释了资本主义的进步历史作用:其一,资本主义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力量。“资本主义不仅与历史发展链条中在它后面的那一环节相对立,而且也是和在它以前的那一环节相对立,它不仅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企图斗争,而且也和贵族与小市民的反动倾向斗争。”④[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92、218、266页。其二,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他用这样的话来批驳民粹主义者:“资本主义可以拿费尔巴哈的话对这些批评家们说:‘你痛斥我的缺点,但是要知道我的一些优点正是以它们为条件的。’”⑤[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92、218、266页。其三,资本主义创造了无产阶级这一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当一些以保卫人民利益为自己一生主要任务的人闭着眼睛不看有最重要意义的现象的时候,资本主义却走着自己的路,继续打击独立生产者,使得他们连自己不稳固的地位也保持不住,用它‘在西方’实行得最有效验的同样办法来在俄国创造工人的队伍。”⑥[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92、218、266页。

因此,普列汉诺夫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者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的看法上。“俄国的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形式的‘俄国社会主义’的区别在于,它确信俄国不可能越过在俄国已经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⑦[俄]《普列汉诺夫全集》第24卷,莫斯科1927年版,第86页。他非常肯定倍倍尔在1895年说过的话:“当他必须考虑自己党的任何一项实际要求时,他首先问自己:它是不是会妨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他相信会妨碍的话,那就否定它,认为是不合乎社会民主主义精神的东西。这是对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态度。”⑧[俄]《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文选1903-1908》上册,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291、126页。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他坚决反对将推翻专制制度的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混同起来,毕其功于一役。“社会主义的胜利不能同专制制度的崩溃同时并举。这两个时刻之间必须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间隔互相分离开来。”⑨[俄]《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文选1903-1908》上册,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291、126页。他后来据此严厉指责布尔什维克急于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任何一个急进派的空想主义者都会自愿地在这样一句话下面签名:凡是最快地达到目的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凡是最严重地妨碍达到目的的东西都是最坏的。”⑩

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普列汉诺夫虽然重视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他同时又强调,这里所说的专政是阶级的专政,而不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集团的专政,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

[俄]《普列汉诺夫机会主义文选1903-1908》下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208页。

结语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俄国不同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运用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首先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本身所具有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有着深刻的阶级性、价值性和人道主义目标诉求的。它对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境遇非常同情,力求使其尽快获得解放。这使得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本主义采取了坚决否定的立场。人们如果通读一下恩格斯早年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尤其是后来马克思写的《资本论》这一鸿篇巨著,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憎恨,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也是时常表现出这样一种思想倾向的。如此一来,俄国许多思想流派比如民粹派将马克思主义主要看作是一种反资本主义的理论,就并非无源之水。

但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主要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反资本主义的理论,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超资本主义的理论,因为它具有“科学性”的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是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的要义在于承认物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因此,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首先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而在这一视角之下,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其必要的历史使命要完成。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来临是以前一种社会形态所创造物质文化基础为前提的。奴隶社会之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之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之于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是这样。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提出了“两个必然”,而且还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强调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资本家时,当恩格斯在1870年代批判俄国民粹派而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强调较低的社会形态不能解决高级社会形态面临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的一面。由是观之,“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寻找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论据、普列汉诺夫认为只有待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才能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因此,总起来说,俄国这几大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都是片面的和不尽正确的。民粹派仅仅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反资本主义的理论,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肯定的一面,从而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合法马克思主义”主要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捍卫资本主义的理论,堙没了其深刻的价值诉求,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界限模糊了,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俄国“早期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也是很矛盾的。它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追求无产阶级解放的能动的理论,另方面又不自觉地趋向了决定论,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当现实生活需要将革命的问题提到首位的时候,他们却走上了反对革命的道路。

当然,俄国不同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作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更深层次的根源还在于俄国文化和社会发展道路的二重性。俄国文化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时而偏向西方又时常回到东方。两种文化和两种社会发展道路的角力,自然会反映在俄国社会思潮上。倾向于从反资本主义角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自然是主张俄国走东方式发展道路、走村社式的集体主义的发展道路的;而倾向于从肯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自然主张俄国走西方化的发展道路。最后,由于俄国具有深厚的反资本主义的、非西方化的传统,因而充分肯定资本主义、走西方式的发展道路的思潮始终不能成为整个社会意识的主流。力图走中间道路的早期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也注定不会成功。20世纪初的俄国本质上走的还是一条反资本主义的、非西方化的发展道路,因此,俄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更强调的也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反资本主义的一面。

B0-0

A

1003-4145[2017]12-0180-07

2017-10-23

李述森(1963—),山东社会科学院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主义运动史。

关 娜(1983—),山东社会科学院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刘要停)

猜你喜欢
俄国恩格斯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