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都江堰市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2017-04-03 18:11刘学翎谢晓慧付贵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都江堰市都江堰茶文化

刘学翎,谢晓慧,付贵明,杨 红

(1.四川省都江堰市农业和林业局 四川 都江堰611830;2.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加快推进都江堰市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刘学翎1,谢晓慧1,付贵明1,杨 红2*

(1.四川省都江堰市农业和林业局 四川 都江堰611830;2.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茶叶是都江堰市特色优势产业。本文从都江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出发,结合国家的惠农政策和人们的消费需求,从都江堰茶叶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将都江堰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都江堰;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茶叶产业主产区和重点发展区,现有茶园面积2167hm2,年产茶叶2405t,其中名优茶720t,总产值2.5亿元。拥有省级著名商标2个(青城及图)和“青城”“青城山”“青城道茶”“青城飘雪”等十大知名品牌,青城道茶获“2013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为进一步加快都江堰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现结合都江堰市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就加快推进都江堰市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1 发展思路和目标

1.1 发展思路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农旅融合、一三互动”理念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景观化、生态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充分发挥全市茶叶资源和生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名优绿茶生产,提升传统名优茶的质量,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加强茶叶基地和规模化茶园建设,组建名优茶加工企业集群,加快品牌打造和文化促进,打造茶叶观光旅游和茶文化博物馆,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茶业转型升级发展。

1.2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都江堰市茶叶种植面积2533hm2,产量4500t,综合产值5亿元,建成茶叶生产基地5个,培育茶叶龙头企业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家,建立茶叶科技观光园2个,建立展示道、茶、水交融文化的茶博物馆1座,巩固提升都江堰茶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品牌。

2 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2.1 建设现代茶叶基地

2.1.1 加强茶叶基地建设 按照标准茶园建设规范,在茶叶生产基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茶叶及有机茶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和质量标准,扩大改造提升统防统治茶叶生产示范区1333hm2,发展规模化有机茶园1000hm2。

2.1.2 突出规模化建设 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有效破解新茶园建设中的土地、资金等发展瓶颈问题。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地,高质量建园,集约化发展,以青城山镇、龙池镇和向峨乡为茶叶产业核心区,辐射带动7个沿山乡镇适宜区域建设优质茶叶产业带,打造万亩生态茶叶生态农业观光带。

2.1.3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积极引进、示范、推广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加速机采茶、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提升茶叶生产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

2.2 推进茶业转型升级

2.2.1 培育企业集群 按照集聚发展的理念,以规模茶叶生产基地为基础,以涉茶生产、经营实体为主体,以茶叶生产加工集聚地为核心,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引导本地茶叶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形成茶叶联合体或茶业集团,促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增强都江堰茶叶市场竞争力。

2.2.2 提升发展优势产品 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和清洁生产要求,改造提升茶叶初制加工水平,推进精制加工集中布局。坚持市场导向,适应消费升级,重点发展名优绿茶,积极发展特色红茶、乌龙茶,延续发展传统苦丁茶。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

2.3 加大茶业品牌培育

2.3.1 实施名茶精品工程 加大茶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管理力度,建立品牌管理制度,实施茶叶地方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流程,引导企业按标准组织加工,打造茶叶公共区域品牌,规范企业使用茶叶品牌行为,注册认证商标,统一包装监制,统一专卖店标识,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积极申报茶叶中国驰名商标。

2.3.2 加大品牌宣传和推介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制定品牌宣传策划方案,积极组织企业到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都江堰名优绿茶研讨会及品茗宣传推介等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茶博会、糖酒会等重大活动,借助平台强化品牌宣传。在都江堰市商贸区、景区设立都江堰茶叶品牌形象直营店,大力开发茶叶旅游商品和特色包装,扩大旅游茶销量。

2.3.3 完善营销市场体系 按照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合理建设茶叶交易市场,规范茶叶交易。同时建立信息中心,定时发布全国各大茶叶市场营销信息。支持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开设专卖店,进入超市,构建营销网络。

2.3.4 挖掘弘扬茶文化 建设茶博园,深度挖掘茶文化丰厚内涵,大力弘扬都江堰传统茶文化。充分挖掘民族民间茶文化、文人茶文化和精英茶文化,整理都江堰茶的典故、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和茶诗、茶词、茶文、茶歌,编制茶文化宣传读本。

2.3.5 开发茶文化旅游业 大力宣传都江堰市荣获“四川省十佳茶旅目的地”的四川青城茶业青城道茶生态观光园、都江堰青城贡品堂茶溪谷等一系列成熟的农旅融合典范,极力打造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和游自然风光、享民族风情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茶园农家乐等茶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区,深度打造集茶文化展示、道教养生、茶山观光、圈子聚会、户外体验、休闲度假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都江堰茶山旅游目的地,促进一三产业互动,推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4 增强茶业发展支撑能力

2.4.1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 完善健全茶叶技术推广体系,支持新品种引进、选育,建设高标准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加强茶叶种植技术指导,同时引进茶叶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开展茶叶生产、加工、营销、茶文化等专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4.2 科学设计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产业联合体;鼓励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经营,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2.4.3 建立茶叶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茶叶检验检测体系和风险评估机制,充实技术力量,完善检测手段,采取定期检验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茶叶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网点进行监控和抽检,同时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3 政策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都江堰市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涉农部门和乡镇要切实增强对发展都江堰市茶叶产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为茶叶基地提升建设提供服务保障,促进都江堰市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3.2 加强产业政策扶持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人员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向茶叶产业重点倾斜。每年安排一定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茶树良种工程、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新建或技改贷款贴息、品牌宣传推介、市场监管、技术培训、茶叶产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等工作。按照《都江堰市现代农业扶持办法(试行)》(都办发〔2014〕37号)精神,积极兑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3.3 加强金融支持

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惠农服务,开发适合农民专业合作需求的金融产品,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新型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改进信贷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公司+农户+信贷”“公司+基地+农户+信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信贷服务模式。积极探索茶叶种植政策性保险,提高风险保障能力。

2017-11-03

刘学翎,主要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都江堰市都江堰茶文化
拜水都江堰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茶文化的“办案经”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