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疏肝法治疗神经性耳鸣1例

2017-04-04 09:39张瀛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灵台神门神道

张瀛双,王 锐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山东 济南 250011)

调心疏肝法治疗神经性耳鸣1例

张瀛双1,王 锐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山东 济南 250011)

[1] 蔡纪堂.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蔡福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1.

[2] 杨振杰,于晓华,吴富东,等.调心安神针法治疗期前收缩27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8):62-63.

[3] 吴芬芬,孟智宏.风池穴不同针刺方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9):1943-1946.

[4] 高立山,高峰.针灸心扉[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10-220.

R249.7

B

1004-2814(2017)01-0087-02

2016-08-29

神经性耳鸣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症的疾病,或耳内鸣响如潮,或耳内鸣响如蝉[1]。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特异方法。山东省中医院王锐主任采用调心疏肝法治疗神经性耳鸣取得较好疗效,现兹验案1例介绍如下。

薛某,男,54岁。主诉双侧耳鸣伴听力下降8个月余,加重1个月。8个月前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双侧耳鸣伴听力下降,当地医院诊为“神经性耳鸣”,给予药物治疗稍有好转。1个月前因生气后耳鸣加重,并伴明显听力下降,并伴有口干口苦,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舌边红苔黄,脉弦数。诊断为耳鸣。辨证为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治以调心安神,疏肝泄热。穴取灵台、神道、风池、听宫、翳风、率谷、迎香、外关、神门、阳陵泉、太冲。俯卧位,毫针直刺灵台、神道穴,深度为0.8~1.2寸,得气后行持续小幅度快速均匀捻转手法1~2min后出针。针刺双侧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进针0.8~1.2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1~2min后出针。再取仰卧位,张口直刺听宫,并常规针刺翳风穴,二穴针刺深度为0.8~1.2寸,使针感传至耳中为佳。迎香透颧髎0.8~1.2寸,神门向通里方向斜刺0.5~0.8寸,两穴得气后均行捻转泻法1~2min。余穴均常规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针灸治疗3次后症状明显减轻,10次后耳鸣基本消失,听力有所提高。再针10次以巩固疗效,耳鸣完全消失,听力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郁怒则伤肝,肝郁化火,肝胆之气,随经上逆,上扰清窍,终致耳鸣。火炎于上,胆汁随气火上行,故口干口苦;火盛伤津,故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脉弦数俱为肝郁化火之佐证。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治疗宜疏肝泄热,调心安神。调心方[2]以灵台、神道为主穴,配神门。《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灵台是古代君王宣德布阵之处,神道是神气出入的地方,二穴均与心神密切相关,且位于督脉上。《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可治脏腑病症。灵台、神道与心俞、厥阴俞均位于相同神经节段,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且针刺更为安全。根据五输穴子母补泻理论,神门属土,火生土,实则泻其子,逆经而刺,迎而夺之。故灵台、神道、神门三穴合用可调心泄热安神。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二穴相配可疏肝利胆,引火下行。研究表明,风池穴可以增加脑部供血[3],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听宫、翳风、率谷属于局部取穴,用以调节耳部气血;外关属“耳脉”--手少阳三焦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可以治疗耳部疾病;迎香穴具有镇静安神之效[4]。诸穴合用,共奏调心安神、疏肝泄热之功,故耳鸣获愈。

猜你喜欢
灵台神门神道
按神道 促睡眠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一键”助睡眠
灵台仙山
夏季心火旺捏捏神门穴
按压神门穴安神
灵台穴渊源与临床应用探微
日本社会への神道の影響
灵台风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