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选人用人与政治生态建设

2017-04-04 13:49
关键词:选人用人干部

庄 莉

(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116)



试论选人用人与政治生态建设

庄 莉

(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116)

选人用人与政治生态密切相关,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选人用人存在的弊端是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务必匡正用人导向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矫正认识偏差,以正确的“官念”引领政治生态建设;校正制度失范,以科学的制度机制支撑良好的政治生态;遏制潜规则,以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维系良好的政治生态。

选人用人; 政治生态; 用人导向

所谓“政治生态”,指的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2],要“扎扎实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3],“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4]。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本文以选人用人(专指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为切入点,探讨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中,如何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政治生态建设。

一、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关于选人用人的重要性,《淮南子·主术》中论述到:“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者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这段精辟论述阐明了选人用人事关民生社稷的重要性。若将其置于当今政治语境下观察,它揭示了选人用人与政治生态的内在关联,即国家是安宁还是危难、上下是和睦还是乖悖、群臣是关系融洽还是互相抱怨、百姓是归附还是作乱,都与选人用人是否得当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对选人用人的重要性有深刻的把握,所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着力从严从细管党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从转变作风入手,以制度作保障,抓住“关键少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从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来看,选好人用对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透视前些年的政治环境,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选人用人与政治生态如影随形。当一个地方选人用人科学有序、人才选拔的质量有保证、人才选拔的过程能够得到严格的把关与监督,那么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相应的也会更加健康。与此相反,当一个地方的选人用人风气偏离治国理政的总目标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时,这个地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必然生活在一种恶劣的政治生态体系之中。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不健康,权力滥用、纪律松弛、潜规则丛生,在选人用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任人唯亲、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等现象,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等现象滋生蔓延,血缘、地缘、学缘、姻缘等很大程度上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因素,导致很多有能力、德才兼备、具有很好群众基础的干部人才得不到重用,反而是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而政治生态是污浊还是清明,从政环境是恶劣还是优良,无不是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活动的直接结果,选人用人则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可以说,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最为直接的折射现象,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二、选人用人存在的弊端是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政治生态有两个直观标尺:一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二看有没有腐败问题 。”[6]如果以此评判前些年我国政治生态状况,可以说我国政治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犯上了各种“病”,而这些污染或“病症”均与选人用人密切关联。

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干部工作实践,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以及反映这一理论的政策和制度。比如,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以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但是,这些干部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到位、不完善之处。邱炜煌曾在《学习时报》上发表了《政治生态十大常见病》[7]的文章,概括了政治生态“十大常见病”:一是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二是特权现象——“拼搏不如拼爹”; 三是关系学——“能力不如关系”;四是投机钻营——“琢磨事不如琢磨人”;五是论资排辈——“干的不如看的”;六是形式主义——“做事不如作秀”;七是伪稳定——“摆平就是水平”;八是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九是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十是地方保护主义——“不怕犯事只怕‘出事’”。分析这些“常见病”的病源,根子就在选人用人上。它大致在四个方面扭曲了选人用人常态:(1)“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颠覆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2)“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这些都是源于对干部选拔评价的实际标准和依据等常态做法的歪曲或否定。(3)“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则是为了在干部推荐、评价中赢得好评而采取的非常态做法。(4)“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则与干部标准背道而驰。不难看出,这“十种常见病”都与选人用人密切相关,都源于选人用人过程,涉及选人用人的标准、规则、做法、实际结果等。一些地方干部工作的实际做法与干部理论政策和制度存在背离或偏差,其结果是选人用人存在的弊端催生了恶劣的政治生态。

选人用人存在的种种弊端,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既有价值认同问题,也有制度设计和实际执行问题。干部工作是在既定的理论、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如果对这些价值准则的理解有偏差,势必影响选人用人的结果。比如有的地方对“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方针误读,以为所有岗位都要进行竞争性选拔,甚至搞“全员竞争上岗”,结果是将公务员晋升的基本原则——功绩主义给阉割了。有的地方,误以为“择优”就是凭考分或推荐票数论英雄,结果导致了重才轻德现象,使改革实践偏离了改革目标。从选人用人的实际看,如何体现“用人要看政绩”?在对地方干部考核时,这个政绩往往就演变为以GDP为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事实上是以GDP论英雄。如此选人用人的结果必然会诱导干部重显绩而忽视潜绩,制造出大量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另外,“潜规则”作祟也会导致选人用人结果与目标相悖。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注意,就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干部好不好,群众有公论,实践有比较,领导心里也明白,但在具体用人时,结果却与事业需要和群众期盼大相径庭。这其中作祟的,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私心杂念,是人们议论的‘关系网’‘潜规则’。”[8]这种潜规则蔓延滋生,不仅会形成错误的用人导向,带坏社会风气,也从源头上破坏了政治生态。

三、匡正用人导向,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9]可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有必要确立选人用人与政治关系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生态,使这一回路有助于选人用人对于良性政治生态的构建。

1. 观念层面:矫正认识偏差,以正确的“官念”引领选人用人

选人用人观正确,与所奉行的制度建设目标相一致,就能促进选人用人制度正向落实,进而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生成;选人用人观不正确,就会迫使选人用人制度变形走样,不仅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更会污染或消解已有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清除政治生态污染,首先要澄清为什么为官的模糊认识,矫正如何选官的偏差。

一是确立正确的“官念”。政治生态被污染,首先是“官念”受到了污染。“当官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不同人的为官追求。如果只是为了个人私利、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升官发财,就可能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的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跑官要官、政绩工程、权力寻租、贪污受贿等现象屡禁不止,凡此种种,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当官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想明白,背离了党章和宗旨要求,侵蚀了党的思想道德基础,结果搅乱了社会秩序,污染了政治生态。确立正确的“官念”,特别是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只有对世界观的正确把握,才能从深层次理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从而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为官追求;只有对价值观的正确把握,才能从深层理解人民公仆的价值所在,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只有对权力观的正确把握,才能从深层次理解权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道理,从而坚守手中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造福的信条;只有对政绩观的正确把握,才能从深层次理解潜绩与显绩的关系,从而坚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确立正确的“官念”,形成健康向上的为官追求,就能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的生成与发展。

二是坚持“好干部”标准的用人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人用人标准。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二十字”干部标准;在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中提出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中央党校与县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些都为新时期好干部订立了标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尤其要把握好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按标准定取舍、凭德才选贤能,让好干部标准落地生根。要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倾向,树立崇尚实干选干部的导向,以引导干部唯实谋事创业干事;防止和纠正“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倾向,树立重视基层选干部的导向,以引导干部在基层锻炼成长;防止和纠正固步自封、教条主义倾向,树立鼓励创新选干部的导向,以引导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创新。近年来,各地在干部工作中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新鲜做法和经验。比如,探索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注重在项目攻坚、精准扶贫、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任务和日常工作一线考察干部,一批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推动了各项工作提速增效。一线考察干部机制激发了正能量,树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2. 制度层面:校正制度失范,以科学的制度机制构筑良好政治生态

选人用人观与选人用人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失范,选拔任用方式错位,就会引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紊乱,引起价值混乱,进而影响政治生态结构和运行机制。因此,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以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为基础条件。

一方面,选人用人制度要体现选人用人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中体现“好干部”的要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一个特色就是将“好干部”标准贯穿其中,并把“好干部”标准明确写进总则第一条,同时对有利于选准用好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在选任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和资格方面,突出了好干部要有“理想信念”等基本条件要求;在考察内容上,突出了品德、实绩、作风和廉政情况的考察;在干部选拔的来源渠道,注意从担任过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中选拔;在人选把关上,明确了“六种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情形”;在程序和方法的设计上,把选准用好干部贯穿体现到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努力用科学的制度机制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另一方面,选人用人制度要符合选人用人的规律。如,进行干部民主推荐时,要防止简单以票数决定人选的倾向,不能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在考核干部时,要防止单纯以GDP论英雄的倾向等等。通过扎紧选人用人制度的笼子,澄清吏治的上游源头,把住不正之风的原初关口,坚持公道正派选人、靠制度选人,提升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实现干部任用廉洁化、科学化,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良和净化。

3. 行为层面:遏制潜规则,以严明纪律规矩维系良好政治生态

潜规则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大敌。政治生态领域出现的“破窗效应”往往是与潜规则相伴的。二者之所以能互生互动,主要原因在于监督的缺位和纪律失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必须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大气候不形成,小气候自然就会形成气候。”[10]要清除政治生态污染,就是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大气候,让显规则大行其道,让“潜规则”失去土壤、通道和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发布多部党内法规,加强规范选人用人制度,重新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出台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使选人用人有了科学化制度化的新遵循,锻造了能够在源头上、程序上堵住选人用人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对选人用人提出新的要求,并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规定配套,不断扎紧选人用人的制度“笼子”,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并促进政治生态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吏治清明,才能政治清明。守纪律、讲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重要抓手,是防范干部腐化的制度墙,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选人用人上,尤其要严明党的组织人事纪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特别是任人唯亲、团团伙伙、拉票贿选、封官许愿、阳奉阴违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铲除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潜规则,阻止“破窗”由破纪而到破法,真正使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让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知敬畏在党内蔚然成风。

注释:

[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157页。

[2]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

[3][10] 习近平:《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4年5月9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54,54页。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

[5][8] 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11,420页。

[6] 刘云山:《论政治生态的“直观标尺”》,2015年5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5346387.htm,2016年10月20日。

[7] 邱炜煌:《政治生态十大“常见病”》,2013年4月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01/c148980-20983789.html,2016年10月20日。

[9] 习近平:《把好用权“方向盘” 系好廉洁“安全带”》,2017年3月10日,http://china.cnr.cn/news/20170310/t20170310_523648292.shtml,2017年3月15日。

[责任编辑:石雪梅]

2016-10-25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6年度项目(FJ2016B052)

庄 莉, 女, 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D26

A

1002-3321(2017)03-0063-04

猜你喜欢
选人用人干部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从羊祜将军选人用人说开去
用人还需讲原则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破解“四唯”难题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