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与功能研究*
——以森林兰苑为例

2017-04-04 15:45马良罗梅秀林文俊陈世品
福建林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类兰科植物园

马良,罗梅秀,林文俊,陈世品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植物园是进行植物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1]。植物专类园与植物园相似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2]。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具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和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以及更强的科普、科学价值[3~4]。例如以植物系统分类和引种驯化的科研为重点的我国华南植物园中的木兰园,以展示植物经济价值为主题的上海辰山能源植物园和染料植物园,还有以植物资源的收集和物种保护为主的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杜鹃园等[5~6]。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植物专类园在城市园林和风景区中已非常普遍,人们对园林景观中文化内涵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对于农林院校而言,利用自身的人才条件、文化底蕴和科研资源,在建设植物专类园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园。那么,建设什么样的植物专类园、怎样建设才能达到新时期农林高校的发展要求,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福建农林大学身为福建省重点农林类院校,承担着农林类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重任,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以兰花为栽培展示对象,建设集观光和教学为一体的兰花专类园——森林兰苑。

1 森林兰苑概况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攀援藤本。兰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深入人心。全世界的兰科植物约有800属25000余种,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和极端干旱沙漠地区以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7]。其中热带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占80%以上[8]。我国有173属1300余种[9]。福建约有66属160余种[10]。森林兰苑内引进了500多种兰科植物。

森林兰苑原为学校教学树木园,位于妙峰山脚、大学生创业园内,地处山坳地形,面积约有5000m2[11]。林内有数百种乔灌草植物,为兰科植物引种、驯化和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其中,兰花繁育温室是森林兰苑主要的兰花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场所,通过对优质的兰花进行专业的栽培、繁殖和养护,采用自动化喷灌技术,定时定量对兰花进行浇灌,大大降低了人力劳动成本,也为研究兰花栽培方式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森林兰苑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相结合,将科研、教学、景观、生产、经营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的人才力量,由专业教师和养护人员进行指导,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

2 森林兰苑的建设理念和规划原则

2.1 建设理念

2.1.1 景观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尤其对于农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关于植物器官和植物栽培的知识,若没有综合亲临其物时的感性认识,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植物园尤其是校内植物园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校内植物园建设的目的除了提升校园的人文和社会价值认可度,提高美化校园环境,也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为教师提供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和保障。福建农林大学依据实际情况,充分依托艺术园林学院的科研资源,建设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森林兰苑,服务全校师生,提供集观光和教学为一体的实践平台。

2.1.2 促进学术交流

兰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福建农林大学充分发挥本校的科研作用,组建了较强的关于兰科植物的学术团队和产业技术队伍,成立了福建省植物学会兰科分会和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兰花保育研究中心,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兰科种质资源库,成为了中国东南地区主要的兰花研究机构和交流平台。森林兰苑的建设成为兰花优质种植资源收集孵育的基地,为我校兰花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推动了本校兰花研究多方面的突破,为福建农林大学与中外兰花专家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以充分发挥兰花各方面的价值。

2.1.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今社会,在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植物专类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兰苑既是兰科植物的展示地,也是高校对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响应。森林兰苑以种类丰富的兰科植物、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向人们传播植物学、园艺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知识,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了解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2.2 规划原则

2.2.1 经济实用原则

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地,朴素大方的环境更有益于学生求学求知。森林兰苑的建设在重视与校园景观相契合的同时,也注重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在原树木园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有大树,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生产与经营相结合,以最小的投资创造最大限度的舒适校园环境,打造一个以开展科研和本科实践教学为主,兼具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兰花专类园。

2.2.2 科学原则

在福建省,兰科植物主要分布在闽粤沿海丘陵平原南亚热带雨林区、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和抿着干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栎类照叶林区,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长期利用石斛属Dendrobium、斑叶兰属Goodyera、兰属Cymbidium、金线兰属Anoectochilus、竹叶兰属Arundina、石仙桃属Pholidota、玉凤花属Habenaria和绶草属Spiranthes等兰科植物作为草药[10]。森林兰苑所收集的兰花以福建省分布种为主,并对外来兰科植物进行收集、整理,再根据考虑引种的对象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科学引种驯化外来兰科植物,这样既有利于植物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3 生态优先原则

森林兰苑以绿为主基调,兼顾植物的季相变化,应用引种驯化成果,模拟一个四季有花、花繁叶茂的生态环境,突出生物多样性;布局上高低疏密有致,乔灌草各层次配置适量,力求形成生态节约型的绿化模式。

3 森林兰苑的功能

3.1 教学实践基地

植物专类园是农林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依托,不仅为园林、林学、生物和森林保护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实验平台,提高专业操作技能,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课题的申报,促进素质拓展。森林兰苑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特色的校园景观之一,在方便师生游憩、休闲的同时,也充当着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的角色。园内独特的造景形式和景观建设可为园林、园艺、艺术设计、环艺等相关学科的学生培养提供教学素材,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观摩考察,启发学生在园林设计方面的灵感,寓教于乐;园内景色贴近自然,物种较为丰富,森林保护与昆虫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园内进行昆虫研究与防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兰花繁育温室里可开展兰花传粉育种、兰花快速组培繁殖和科学栽种的专门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转化,同时进行兰花种质资源的筛选和保存,结合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之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兰花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3.2 科普教育功能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提高科学素质是全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2]。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13]植物专类园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对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幼儿的科技教育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兰苑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园内兰科植物一般都附有二维码解说牌,除了简单介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科属名等,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更多关于植物的文字信息,例如形态描述、原产地、主要功能和用途等,并附有关键的植物器官图片,方便向公众普及不同种兰花的知识。此外,森林兰苑还有专门的植物解说人员,配合中小学生相关科目教学的开展,以园内植物为教材,直观地讲授植物学知识,以及指导青少年动手栽植、管护植物,推动青少年植物学启蒙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和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3 对植物文化与风景园林的认识

植物文化是人们在驯化、栽培和利用植物的漫长历史实践中所创造、获得的,透过植物这一载体,反映出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等[14]。植物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之一,不仅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色彩、气味、姿态等是否具有观赏价值,还要考虑到在造景时所寓意的主题、所传达的感情、所表现的科学内涵,以及空间塑造上的独特性、协调性和美感。植物园是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和集中体现,在充分发挥观赏价值的同时,加深公众对植物文化的理解和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兰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而且成为诗歌、绘画等寓意和表现的题材,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兰花文化,并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兰苑以兰花为主题材料,结合园内地形、水体、建筑物等组成要素,将兰花文化与园林艺术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相融合,建设外在优美、内涵丰富的兰花专类园。

4 结语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自然环境问题的加剧,植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也更加受到公众的重视。高校植物专类园不仅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向公众普及植物学知识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胡乱堆砌,注重外在而忽视内涵和实用性。园内可适当增加一些实践和实验平台,在师生中作好宣传,引导学生规范合理地利用,以提高专类园的建设效益。

[1]娄治平,靳晓白,刘忠义,等.世界植物园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5):75-78.

[2]毛祎月.浅谈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的科普教育功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3):99-100.

[3]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552-589.

[4]汤珏,包志毅.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J].风景园林,2005(1):61-64.

[5]臧德奎,金荷仙,于东明.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J].中国园林,2007,23(6):62-65.

[6]李萍.植物专类园发展及类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15-18.

[7]GustavoAR.Orchidsstatussurveyandconservationactionplan[M]//TheOrchidFamily:IUCN.Gland,Switzerland:IUCN/SSCOrchidSpecialist Group,1996:3-4.

[8]陈心启,吉占和.中国兰花全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9]范武波,范宗斌,王健华,等.兰花选育种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07(2):60-62.

[10]兰思仁,刘江枫,彭东辉,等.福建野生兰科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11]朱里莹,兰思仁.风景园林的“泛艺术化”解读——以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4):103-107.

[12]居云峰.中国科普的六个新理念[J].科普研究,2010,5(1):86-88.

[13]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31)[2016-06-01].

[14]张文瑞.景观植物地域性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1,27(21):69-70.

猜你喜欢
专类兰科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关于《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制订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美国南部植物园专类园主题设计∗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国内首个汽车再制造专类展“亚洲再制造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专类植物园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以南昌滨江月季园为例
伊犁州野生兰科植物分布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珍稀兰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