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慧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后勤建设

2017-04-04 15:53金仁贵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校园

金仁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后勤管理处,福建 泉州 362000)

智慧校园是指现代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云技术、大数据、通信设备以及多媒体工具与校园教学、科研、生活深度融合,实现现实校园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并形成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环境。智慧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高效、优质的校园管理服务,切实提高了学校综合管理水平[1]。智慧校园通过与物联网相融合,实现对人、财、物等环境的主动感知;通过与无线网络相融合,实现网络全覆盖;通过提供智能化的信息资源,实现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自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智慧校园建设开始,国内许多高校也纷纷加入智慧校园建设的队伍。经过几年的摸索,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认识也不断更新,在图书馆的设计、共享型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校园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均有相关的研究报道[2-6]。笔者结合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智慧校园建设在后勤部门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方面的发展,以期实现后勤管理更加精细化,服务更加精益化。

一、加强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后勤管理服务部门在高校扮演的角色是“大管家”,其工作职能涉及所有在校师生的居、食、住、行。后勤部门对于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科研活动,维护稳定大局,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一)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对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服务也应该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科研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师生的学习、科研保驾护航。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后勤管理服务的智慧化,后勤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是提高后勤业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宏伟目标,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指明了方向。在2015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应将“互联网+”的思维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今,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发展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后勤部门的日常工作细小、零碎,劳动密集强度大且涉及到学校事务的诸多方面;后勤工作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遇到突发的水管爆裂、教室停电等问题需要刻不容缓地处理。高校后勤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是优化高校育人环境,提高后勤管理服务能力,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的必由之路。

(三)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服务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建设理念。本着这一理念,后勤部门的工作应该与高校的校园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其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灵敏地感知校园环境中人或事物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成相应的信息数据,根据已建立好的数据模型,准确地预测出相应对象的发展趋势。其次,能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及时将校园中的各种信息、各类数据迅速而广泛地传递,尽最大可能减少时间差、消除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第三,能利用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对数据进行有效科学的整合和集约化利用,实现对信息的优化储存和组织。第四,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实现后勤服务决策的智能化。综合以上特点,后勤服务智慧化是以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融合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校园中人与人、人和物之间的互通、互联,建立实时、动态、可视化的后勤保障体系。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能够发挥后勤部门在高校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引进共享经济的理念,将有限的校内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因此,构建智慧化系统平台,将互联网、云计算等的创新技术成果与后勤管理、后勤服务深度融合,在精干高效的团队成员努力下,提升管理、服务、育人水平,使后勤服务响应更快速,管理更精细,决策更科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学校的教室、食堂、学生公寓、教师办公室、车库等区域配置相应的智能感应器,通过物联网将这些感应器联系起来,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在数据平台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做出智慧化的科学决策。比如:开发现代餐饮管理软件,建立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系统,开展学生食堂实时监控。食堂进货的原材料数量、价格等信息均需录入系统,对原材料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供应链实行监控,保障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系统还可以通过收集食堂日常运行成本、学生食堂菜品价格和学生消费情况等数据,通过分析形成食堂价格与运行成本联动机制。学校可以对学生食堂成本进行宏观控制,建立由高校、食堂承包商、消费者三方共同分担成本的机制,为建立学校食堂风险评估机制提供智慧化的决策依据。同时还可以开展食堂餐饮服务监督、学生消费数据分析、学生公寓远程选房等操作。智慧化的后勤服务大大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了服务的质量。

二、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面临的问题

智慧校园是近几年发展的新概念,许多学校已经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但是发展较为缓慢,用智慧校园的理念推动后勤服务工作的高校不多,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率先在这方面做出尝试。但是,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

许多高校管理者思想较为传统,虽然建立了一些网络平台,但使用仅限于发通知、转新闻,没有真正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一些领导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把钱花在教学第一线,对于后勤的硬件投入觉得没必要,因此,后勤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7]。

(二)人才短缺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部门机构臃肿,后勤岗位人员冗杂,缺乏会做事、想做事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年纪较大,学历水平较低,知识面狭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创新服务能力缺乏,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智慧化的后勤管理服务需要[8]。由于他们不会使用一些外购或外包的相关管理软件,导致许多智慧化信息系统成为摆设。

(三)信息共享程度低

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服务的范围广泛,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信息来源分散。学校各部门、学院之间各自为政,关联度小,信息来源碎片化,网络缺乏整体规划,甚至形成“信息孤岛”[9]。一些院校已经建成信息系统平台,但是平台间的交互水平较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信息滞后,信息交流不够通畅,这与目前已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时代、广大师生的信息化需求、深刻转型的社会经济不相适应,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0]。

三、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实现的路径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教师和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因此,高校的一切行动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注于科学研究和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后勤部门的工作也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借助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后勤云管理服务平台,以全程感知和控制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改变传统手工化的、粗放的工作模式,让后勤工作少一点“汗水”,多一些“智慧”。

(一)运用系统思维加强整体规划

智慧后勤建设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分析智慧后勤的本质,在建设中加强整体规划,避免在处理智慧后勤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过于简单化、片面化,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在智慧后勤管理服务系统中,首先要以基于智慧校园的网络设施为基础,依托诸如FEID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开发管理智慧化、服务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三大核心应用。管理智慧化包括财务决算、人事管理、土木基建、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等方面;服务智能化包括食堂餐饮服务、学生公寓服务、校园环境(清洁、绿化等)、公共场所服务(运动场馆、会议室等)、车辆服务等方面;决策科学化包括对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深度挖掘,以进行科学的决策和咨询。智慧后勤建设还需要融合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关于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模式体系、目标定位、规律和原则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服务质量理论、客户重要性-满意度理论等理论方法,遵循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PDCA模式),建立以师生满意为基础的包括食堂餐饮服务、学生公寓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等后勤相关业务领域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将后勤服务的项目流程具体化、规范化,制定可操作的高校后勤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为实现高校智慧化后勤服务提供基础保障[11]。

(二)加强后勤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后勤建设智慧化对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服务理念、后勤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和其它信息终端的使用技术、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的熟练操控等已成为信息时代后勤服务团队成员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发展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核心问题是“人”,而不是“技术”。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没有人才同样发挥不了有价值的作用。高校应该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专门人才,进行智慧化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结合不同高校特点开发相关应用软件等;另一方面重视现有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特别是学习计算机和相关移动媒体应用的知识,以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后勤服务团队,为实现高校智慧后勤提供有力人力资源保障。高校可以鼓励后勤管理服务人员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借鉴其他高校已有的成功智慧后勤建设经验;鼓励后勤人员定期外出参加相关的信息化培训,学习该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聘请相应的专家给后勤人员开展具体业务讲座,以促进全员业务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

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改进高校对后勤管理服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提高后勤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能使高校的后勤人员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激发其工作潜能,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为促进后勤服务智慧化发展,可以将后勤人员的考核标准与师生满意度指标(师生满意度评价分数、投诉率等)、工作状态指标(处理信息能力、处理时间等)、成长指标(继续教育成绩、培训学时数等)联系起来,并让这些指标与员工的工资、岗位设置挂钩,充分体现“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12],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后勤部门用人制度,这样有利于调动高校后勤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后勤管理能力,加强后勤服务意识。比如,当遇到设备损坏时,师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PC、APP、手机微信进入设备管理智慧平台进行报修,登记设备名称、地点、设备产生的问题、可上门维修的时间等信息,维修人员接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报修信息后可前往维修。报修者可以对维修工作人员响应的及时性、服务的态度、维修结果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这些评价记录将成为后勤服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后勤管理服务实现智慧化,需要建立共享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制订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标准,使各种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学工处的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成绩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实时更新,改善传统的各部门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面,确保各信息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借助B/S或C/S等技术结构网,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学生、教学教辅人员、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的用户登陆信息平台后,系统智能化识别用户信息,并对操作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对用户职能进行分工,提高校内数据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安全性,也保障了系统处理信息的效率,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程度[13]。建设安全、高效、开放、包容共享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校内各学院、各处室之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有利于将各种分散、孤立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链,并进一步汇总、分析和处理,从而形成科学的决策。

(五)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建设并不是后勤一个部门的独角戏,应该联合各学院、各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共享智慧化的成果和效益。高校后勤的业务范围主要围绕师生日常的生活服务,同时还涉及土木基建、安全保卫、高校医院等许多个领域,这些业务也与各教学单位和部、处室密切相关。因此,建设智慧化的后勤服务体系,应该融合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比如,学校的网络信息中心可以为智慧化的后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参与信息机房建设和弱电井环境监控,保卫处可以参与平安校园服务平台、车辆管理智慧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各学院、学工处可以参与建设公寓智慧化管理系统、能耗管理智慧化平台,多方共同参与,扎实推进智慧化后勤的建设进程,促进高校后勤与各学院部各部门的共同发展。

高校智慧化后勤管理服务建设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渐完善。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后勤管理部门提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境界的必由之路。

[1]刘昊天.高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206-207.

[2]王永建,王海兵,周 显,等.智慧校园一卡通与图书馆系统对接探究[J].软件,2016(5):111-114.

[3]林 梅.高校智慧校园与共享型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模式构建[J].电子测试,2016(16):82-83.

[4]时 路.智慧校园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及校园办公自动化发展中的创新[J].电子制作,2015(7):137-138.

[5]王永建,张春献,张 鑫,等.智慧校园一卡通与教务系统对接设计[J].电信快报,2016(7):10-13.

[6]李 娜.CMMI在智慧校园人事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6,15(9):122-124.

[7]王 铁.论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74-75.

[8]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2):80-81.

[9]汪升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218-220.

[10]章正样.“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建设节约型智能校园的路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109-112.

[11]沙德银,周 婷.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启高校智慧后勤新时代[J].经济师,2016(1):210-212.

[12]朴 羽.高校后勤员工绩效考核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12):124-125.

[13]石 磊,李含君.基于Dasum模式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创新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63-65.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校园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