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富民枳生存现状与保护发展

2017-04-04 21:04高雪松张玉萍唐金武顾文辉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富民资源

高雪松,张玉萍,唐金武,顾文辉

(云南省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

富民枳(PonciruspolyandraSQDing),又名野橘子,属于芸香科(Rutaceae)枳属(PoncirusRaf.),是丁素琴等1984年报道的枳属一个新种[1]。目前,富民枳的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因此,云南省林业厅和科技厅于2009年12月联合编制的《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年)》中,昆明地区共有5个物种在册,其中富民枳种群数量约为10株,濒危等级为稀有,被列为亟待开展拯救保护的“双二十”极小种群物种名录。

1 富民枳概述

1.1 富民枳形态特征

富民枳(PonciruspolyandraSQDingetal.),是丁素琴等于七十年代中期开展云南省富民县柑橘资源调查中,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情况,发现的枳属一个新种,其特征为常绿小乔木,成年树体高约2.5m,新梢呈三棱形,绿色,老枝圆整。叶腋着一芽一短尖刺。中掌状三出复叶,顶生叶片有波状锯齿,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深绿色。柑果幼嫩时扁圆球形,绿色,被绒毛,成熟期为10—11月,较普通枳果实大,黄色,扁圆球形,果面粗糙,基部浅洼,有放射沟纹。

1.2 富民枳分类地位

自富民枳作为枳属的一个新种发表以来,其分类地位颇有争议。郭天池及何天富等人认为,富民枳是一个天然枳橙(P.trifoliata×Citrussinensis)类型,是枳与甜橙的天然杂种[2]。基于枳、枳橙与富民枳的RAPD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3个种/杂种可聚分为2个类群,即枳橙与富民枳构成一个类群,枳独自构成一个类群,表明富民枳与枳橙的亲缘关系更近,而与枳的亲缘关系较远。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分别采用cpDNA的PsbH-PetB、TrnL-TrnF和TrnS-TrnG片断序列、SSR和cpSS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富民枳的分类地位[3]。富民枳与普通枳无论是在核基因组还是在叶绿体基因组上均存在较大差异,SSR标记具有高纯合率,因此,均支持富民枳作为枳属的一个新种。

1.3 富民枳繁殖特性

富民枳果实瓤瓣内充满肥大的种子,呈黄白色。播种繁殖出苗率高,饱满种子萌发率可达94%~96%。分生根蘖能力强,在树体周围树根遇坡坎或壕沟处,若自然覆土较浅,地下根部均能产生不定芽,形成根蘖苗,分株繁殖苗易成活,生长健壮,生长速度超过同期播种的普通枳。

采取富民枳1~2年生枝条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无论是采用500mg·L-1、1 000mg·L-1和100mg·L-1浓度的ABT生根粉处理,还是应用相同浓度的IBA、NAA和2,4—D处理,在70d后均未生根,但500mg·L-1浓度的2,4—D处理有促进1年生插穗产生愈伤组织的效应。由此可见,富民枳的扦插繁殖有一定的难度。

1.4 富民枳应用价值

富民枳具有较强的耐寒力,根据对富民枳自然分布区域的调查,分布地海拔于2 400m左右,冬天有霜雪,水结冰,年均温11 ℃左右。

富民枳花器构造中,雌蕊与雄蕊的相关位置可分为3种类型,即雌蕊花柱略高于雄蕊、花柱与雄蕊相平和花柱略低于雄蕊。而花柱比雄蕊略低的花类型,其雌蕊瘦小,有退化现象,授粉结果率低,此类花占总花量的79%,坐果率仅有1.2%;花柱与雄蕊等高类型花占总花量的10.5%,坐果率为2.2%;雌蕊比雄蕊略高者占总花量的10.5%,坐果率高达28%。前两种类型为退化花类型,占总花量的89.5%。因此,富民枳结实率明显低于普通枳,不宜作为采果目标树种进行推广使用。

以富民枳等7种砧木嫁接云柠1号柠檬,对嫁接苗叶片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富民枳为砧木处理的嫁接苗叶片中矿质元素养分含量最佳,说明富民枳具有高效吸收利用养分的特性[4]。用富民枳分株苗作砧木,嫁接红橘、甜橙等20余个柑橘品种,接口生长牢固,大脚现象严重,嫁接的柑橘品种成年树体与普通枳砧相比,表现矮化、早熟。因此,富民枳是一种优良矮化的柑橘砧木树种。

1.5 富民枳资源现状

富民枳分布区域狭小,仅分布于滇中高原富民县老青山周边,海拔下限2 100m,海拔上限2 400m,生于峡谷阳坡,石岩山地灌丛中,属于云南省特有的枳属树种,于1989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在丁素琴等于20世纪70年代采集富民枳标本的老青山东侧东瓜岭山谷中,有大量的富民枳野生资源分布[5]。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于1992年开展富民枳野外资源调查时,在富民县老青山周边仅发现15株野生植株。2012年,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与富民县林业局联合开展的富民枳野生资源调查时,共发现11株野生资源,其中1株生长于富民枳的原生地老青山冬瓜岭,而其余10株生长于富民县农业局茶桑果站位于大营镇的种植园内,属于迁地保护的富民枳野生资源。由于富民枳野生资源的快速减少,于1999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云南省林业厅和科技厅于2009年12月联合编制的《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年)》,已把富民枳列为亟待开展拯救保护的“双二十”极小种群物种名录。

3 野外踏勘调查结果分析

在野外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深入到富民枳原生地进行了全面细致观测与调查,历时60余天,根据文献记载的富民枳分布区,深入到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事处龙马村委会的11个自然村,对富民枳可能分布的5km范围内区域进行了现地调查,记录富民枳原生地植被60多种,其中乔木树种40余种,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20余种,拍照记录500余张,走访群众20余户。

3.1 访谈结果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共走访相关村民20余户,制作访谈笔录5份。根据相关人员介绍,富民枳的野外原生地位于现在的龙马村委会冬瓜林干沟箐,生长于沟边5~6m范围内。富民县于1986年推广发展柑橘种植,拟将富民枳作为砧木加以利用,将野外发现的富民枳移栽10余株到县茶桑果站苗圃种植,开展了嫁接繁殖试验,由于嫁接口大脚特征明显,当时认为不适宜用作柑橘类砧木,没有进一步大面积发展富民枳。

也有人员介绍,当年移栽种植的富民枳有20余株,于1998年移植3株到昆明世博园内,现存活较好,其余植株于2008年为配合武昆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保存的富民枳进行了移栽,在苗圃内仅保留了几株,但现已全部死亡。此外,2005年茶桑果站还组织单位技术人员采集富民枳果实,剥取种子开展了苗木培育工作,共得到富民枳实生苗100余株,回归种植于老青山干沟箐沟边,全部没有成活。被访人员认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富民枳原生地周边伴生树种已缺失,水分保持较差,使冬春干旱更为严重,从而导致种植的富民枳幼苗全部死亡。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龙马村委会冬瓜林村村民龙德昌家的家门口现存活有1株富民枳。现地调查该株富民枳,地径12~14cm,树高3m。据龙德昌介绍,现存于他家门口的富民枳已有40多年的树龄,是他父亲从山上移栽于此,当时移栽了3~4株,但仅存活了1株,自移栽种植后就没有进行管理,任其自然生长,每年2—3月开花,但始终没有结果。其父亲曾尝试开展了扦插育苗,但没有成功。此外,据龙德昌介绍,在他小时候到干沟箐放牛,富民枳果实在秋天成熟时都是黄色的。

在走访调查中还得知,龙马村委会马鹿塘村村民韩德育家的家门口现有3株富民枳。现地观测,有2株主干明显,地径分别为3cm和8cm,树高分别为1.2m和2.2m;另一株为丛生,高1.8m。据韩德育介绍,3株富民枳至今尚未开花,是他在25年前从干沟箐沟边移栽到他家,当时株高仅有10cm左右,移栽后没有进行过浇水等管理,每年春季开始发芽,进入雨季后就不再萌发新芽。另据韩德育介绍,原生地富民枳株高可达2m以上,大多植株为丛生,果实为黄色,但没有食用。富民枳的根部可以入药治疗风湿,效果较好。因此,在野外挖取了一些富民枳的根段,留存后用于入药。

由此可见,当地村民对富民枳的应用价值认识较浅,对其科学理论价值更无认知,无论是对富民枳的野生资源,还是采挖移植后的植株,保护意识均不强,也许是导致富民枳野生资源极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富民枳原生地植被种类

在富民枳原生地分布的乔木类树种主要有云南松、滇油杉、云南榧树、川黄檗、高山栎、栓皮栎、厚皮香、化香树、黄檗、黄连木、滇青冈、白栎、漆树、五角枫、青榨槭、山杨、山玉兰、云南含笑、头状四照花、野核桃、长梗润楠等21种;灌木类植物主要有锦绣杜鹃、紫珠、树萝卜、长叶枸骨、大白花杜鹃、马缨杜鹃、栽秧花、西南红山茶、十大功劳、山梅花、清香桂、鞘柄木、南烛、旌节花、荚蒾、黄杨、黄牡丹、大花卫矛、粉叶小檗、板凳果、扁桃木、刺老苞、大果爬藤榕、地涌金莲和滇常山等25种,此外,还发现桑寄生灌木1种;草本类植物主要有大戟、拉拉藤、马先蒿、商陆、木贼、南星、七叶一枝花、荨麻、唐松草、紫堇、云南鼠尾草等11种,蕨类植物主要有凤尾蕨和里白2种。

3.3 富民枳原生资源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老青山冬瓜岭周边方圆5km范围内,没有发现富民枳的野生植株,与前期相关报道中认为富民枳野生资源已经灭绝的结论相一致。新发现从原生地移栽的富民枳3株,即栽种于马鹿塘村村民韩德育家的家门口。此外,现地调查了前期从原生地移栽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园内的4株、昆明世博园内3株、冬瓜林村村民龙德昌家1株共计8株,均生长良好。

经过对富民枳原生地的现地调查,由于多年的放牧、周边区域的开垦等,造成原生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加之当地村民对富民枳的保护意识不强,随意采挖等,导致了富民枳野生资源的快速灭绝。此外,当前富民枳原生地的生态环境改变较大,若不采取特殊保护措施,也不利于人工培育富民枳小苗的回归种植。

4 对富民枳保护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宣传工作

在富民枳原生地龙马村委会冬瓜岭,组织党员、村民进行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不到原生地块放牧,并协助管护人员,同时做好其他村民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4.2 加强政策扶持

结合扶贫工作的要求,通过对富民枳原生地进行封山育林,保护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为人工培育富民枳苗木的回归种植创造生存条件。

4.3 加强技术合作

联合科研院校加快富民枳人工苗木的培育工作,通过回归种植试验,从中筛选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种苗加以推广种植,不断扩大富民枳种群数量。此外,在原生地通过造林等工作,选择种植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伴生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一步改善富民枳的野外生存条件。乔木树种可选用清香木、滇青冈、白栎、华山松、四照花、野核桃、大花卫矛等;灌木树种可选用杜鹃、云南含笑、十大功劳、刺脑苞、长叶枸骨;草本植物可用紫堇、唐松草、马先蒿、拉拉藤、大戟等。

5 小结

富民枳野生资源已经灭绝,而从原生地移栽种植的11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园内4株、昆明世博园3株、龙马村委会冬瓜岭村龙德昌家1株、马鹿塘村韩德育家3株),长势良好。此次调研工作对下一步富民枳的人工种植,扩大种群数量的技术措施制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调查的资料可以看出,当年富民县发展柑橘产业,从原生地移栽了部分富民枳作为嫁接砧木,这是富民枳濒危的原因之一。其次,原生地距离村庄很近,又是放牧的必经之路,多年放牧中的牲畜破坏导致富民枳越来越少。第三,当地老百姓用富民枳的果实治疗咳嗽,用根治疗风湿,过度采挖入药也是富民枳野生资源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1] 丁素琴,张显努,暴卓然,等.中国枳属一新种[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1984(3):59-60

[2] 刘利勤,杨静,顾志建.富民枳的核型与分类位置探讨[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07,29(2):198-200

[3] 范眸天,梁明清.富民枳与枳的花粉形态与分类位置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3(3):298-300

[4] 钟瑞芳,王仕玉,梁明清,等.富民枳的生物学特性及利用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3):244-246

[5] 易龙,周常勇,周彦,等.中国野生柑橘上衰退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5):932-939

猜你喜欢
富民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小土豆成为富民“金蛋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