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决战》:当公安剧遇上谍战剧

2017-04-06 21:39
综艺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谍战剧谍战黎明

作为主旋律的重要类型,近年来谍战剧和公安剧以“冒险”和“悬疑”的强戏剧冲突频频抢夺收视热点,引发社会热议。但同样被打上“冒险”和“悬疑”的叙事标签,二者的叙事线条却完全相反,谍战剧多为“敌明我暗”的冒险叙事,公安剧则更多是“敌暗我明”的侦破叙事。当公安剧遇上谍战剧,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曾执导过经典谍战剧《黎明之前》的导演刘江做出了这样的跨类型尝试,以公安剧为主轴,将其置于新中国解放前夕国共对峙的年代底色之上,使以间谍活动为核心事件的谍战情节不着痕迹嵌套在刑侦题材中,塑造出更具张力的人物关系、更为紧张的叙事节奏和更加巧妙的故事结构。

电视剧《黎明决战》讲述了1946年我国第一代公安战士在哈尔滨与敌对势力斗智斗勇,最终平息暴动,还城市以安宁的故事。由王千源饰演的公安局局长程樯和由刘诗诗饰演的国民党特务宋红菱分别担纲剧中的公安和谍战两条线索,前者是一条“明线”,后者是一条“暗线”。该剧凭借首集开局的一场枪战全面交代了在“敌暗我明”处境中的程樯所要面对的局面。与此同时,军统总部怀疑长春站有内奸,委派国民党上校宋红菱领导滨江组在哈尔滨开展特务工作。两位“线索人物”的出场铺陈简洁而富有戏剧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线索特质。枪战传达了公安剧要演绎的“敢冲锋、有风骨”的调性,“疑似有内奸”的戏码也表征出谍战剧惯有的“解密”和“悬疑”色彩。此种“一部电视剧集,两种故事类型”的建构方式,一方面极大满足了不同受众的观剧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剧集增加了情节设置上的更多可能性。

如果是简单“1+1”式的结合,那最多只能算是艺术的“拼接”,《黎明决战》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公安题材与谍战题材两种类型的深度融合,反映在情节设置上,是“公安”这条明线与“谍战”这条暗线,两条看似平行的叙事线条之间的交织与互动。在“夺军火”这场大戏中,可以看到,公安与谍战的交织在情节上制造了丰富而繁杂的人物及线索互动关系。其中,既有明线内部卧底与局长的互动,暗线内部长春站与滨江组的互动,也有明线与暗线之间的互动;随着情节推动,还有可能从暗地竞技演变为正面交锋,如此犬牙交错的互动关系,正是故事可看性的源泉和重要保障。更何况,在男女主角各自代表的公安与谍战这两条明暗线之外,该剧还巧妙通过回溯程檣与宋红菱在苏联留学时昔日恋人的关系,埋伏下一条联结男女主角的感情线。

当公安剧遇上谍战剧,带来的是剧情和人物关系的饱满和丰盈,但这样的饱满如果不加以合理处置,便会沦向冗杂和支离破碎。《黎明决战》在开篇两集就将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情节线条交代清楚,让观众看到了刘江导演对于复杂关系“庖丁解牛式”的处理,既紧张又紧凑,既丰富又有力。

尽管可以看到该剧努力勾连两个类型剧的创想与实践,但公安剧与谍战剧本身在题材类型和表达手法上相类同,因此该剧在整体布局上难免陷于传统公安剧和谍战剧以“考验、牺牲、爱情”为核心故事的俗套,如能在人物性格塑造、性别叙事策略和细节设置上多加思量和打磨,在充分把握公安剧和谍战剧的融合之余,于细微处彰显不同,或可成为典范。

猜你喜欢
谍战剧谍战黎明
谍战剧中的“双重文本”与“角色-观众”间的隐性置换
黎明的沉思
黎明的沉思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AI谍变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黎明
谍战剧偶像化
多重伪装,反观现实
DECODING A SPY S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