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7-04-06 22:08王亚峰
甘肃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王亚峰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10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数学教学生活化,那么,在学生眼中,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进而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记忆得更加深刻。那么,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不陌生,并不神秘,从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这样就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明媚的阳光下,清澈的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个湖边玩耍的小孩向湖中投下一颗石子。这时,投下石子的地方,一圈圈的波纹荡漾开来,在湖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圆”,教师可以借此引出课题。

又如,教学“小数的认识”一节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说出所购物品及它们的价格,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所有商品价钱都是用小数来表示的,从而理解了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关注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打开自己的知识经验宝库,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新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不断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有效策略。

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笔者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和妈妈到超市买了一双运动鞋,需要付36元,又买了一件上衣,需要付64元。小红知道妈妈包里有340元,请问付款之后还剩多少元?笔者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随后集体交流。生1:我是用一共的钱减去买运动鞋的钱,再减去买上衣的钱,最后的结果就是还剩的钱,即340-36-64=240元。生2:我是买一样付一样,第一次买运动鞋,给出40元,找回4元,再买上衣付一张100元,找零36元,剩下的钱为200+4+36=240元。生3:我是先把两样东西价钱加起来,正好是100元,340-100=240元,式子是这样列的:340-(36+64)=240元。随后,探讨三种做法,学生一致认为生3的做法最方便。最后,根据上面的事实,启发学生找出有关减法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这样,利用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减法的简便算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深入现实生活,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实践,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以逐步培养。

如,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粉刷校舍、走廊、围墙》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亲自测量、计算要粉刷的校舍、走廊、围墙的面积,并在课前让学生调查了涂料价目及人工费用等,设计了粉刷校舍、走廊、围墙的工程方案。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漲,积极行动,出色地完成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既使学生巩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又使学生在经历粉刷校舍、走廊、围墙等面积的测量与计算过程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这是学好数学的出发点,也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