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与《建筑论》中关于建造与装饰相关论述的比较研究

2017-04-06 07:5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阿尔伯闲情居室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闲情偶寄》与《建筑论》中关于建造与装饰相关论述的比较研究

廖芳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闲情偶寄》与《建筑论》都是在中外建筑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经典著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渔《闲情偶寄》居室篇与阿尔伯蒂《建筑论》中关于建造与装饰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二者的侧重点,以及作者对于坚固、实用与美观等概念在论述上的异同,以期增进对这两部著作的理解。

闲情偶寄;建筑论;建造;装饰;比较研究

《闲情偶寄》又名《笠翁偶寄》,是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鲜活地展现了十七世纪国人的日常生活,是其生活经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1]。《闲情偶寄·居室部》集中反映了李渔关于房屋和园林建筑的思想。居室部分为五个部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李渔自称生平有两绝技,“一则审辨音乐,一则置造园亭”[2],可见李渔对房屋建筑极有心得。

《建筑论》是阿尔伯蒂在十五世纪中期的作品。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描述过去那些古老的建筑物是如何建造起来的不同,阿尔伯蒂指明了未来将要被建造的建筑物应该如何被建造,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古典建筑的比例、柱式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的总结[3]。它的出版推动了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

《闲情偶寄·居室部》与《建筑论》虽然分属于东西方的著作,但二者基于建筑这一相同的专业内容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对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美学功能同样重视,但是他们对两者的理解和运用又不尽相同。下文主要对两书中内容(主要是墙体部分)的研究来对比两书中建造和装饰观的异同。

一、关于建造的论述

建筑的产生是由于其隔离与防御功能,屋顶是建筑物最初发挥遮避作用的结构,而墙壁是其后发展而来。在建筑空间的塑造中,墙壁主要表现为“隔”与“实”。墙壁是内与外分别和隔离的界限。城池和堡垒需要围墙,院落需要围墙,房屋和殿堂也需要外墙。毫无疑问,墙壁是建筑物起到隔离和防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用与坚固

《闲情偶寄·居室部》的开篇提到“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P370[2])李渔强调指出房屋的适用是首要的,他主张“居室无论精粗,总以能蔽风雨为贵”(P380[2]),极力反对类似“止可娱晴,不堪坐雨”(P380[2])的大病。随后他一再提到美观是属于第二义的,并注意到建筑中美观与实用、坚固的关系,探求三者之间互相相辅相成的规律,以期一举而三全其美[4]。坚固优先的这一思想在居室部“墙壁第三”中也有所体现。在这一部分的总述中提到:“国之宜固者城池,城池固而国始固;家之宜坚者墙壁,墙壁坚而家始坚”(P413[2])。李渔认为墙壁首先应该是“实”的,是坚固的,墙壁牢不可摧、固若金汤才能发挥它的实用功能。除此之外,在“女墙”一章中李渔指出虽然“女墙”的制作方法很多,并在《园冶》一书中有详尽的描述,“但须择其至稳极固者为之”(P416[2])。墙壁的砌筑应选用极其稳固的方式。

在《建筑论》中,阿尔伯蒂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比如墙壁的外表皮所用的材料应该是能够抵抗各种侵蚀和其他类似伤害的,这样将会提高建筑的耐久性(P69[3])。而墙壁的内表皮可以使用软质石头,但内外表皮必须垂直的砌筑成一条直线,不能有任何的偏差。至于墙壁的中间部分可以选择相对经济性的方式,用小而常见的石头,但必须填充密实、不留任何孔洞(P70[3])。阿尔伯蒂在《建筑论·建造》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总结:

给你的墙以尽可能坚固的基础;墙顶的中心线应该垂直并且与墙底的中心线完全一致;转角和骨架(bones)必须要用一块更为强固的石头从地面到墙顶加以强化;要适当地浸泡你的石灰。未经浇湿的石头不要使用,暴露在外的一侧要用较硬的石头。结构必须被建造得齐平、水平和垂直。确保每一块石头都要放在下面两块石头联结处中心。在外表面要用完整的石头而在填充时要用碎石。要放几块横贯内外的石头以将两排石头联结在一起(P74[3])。

总而言之,阿尔伯蒂对于墙体的砌筑主张着重考虑墙壁本身的坚固性和耐久性,在保证稳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考虑经济和美观。但是保证稳固性并不代表一味的追求使用最好的材料,而是要使每一种材料都被合适的、恰当的使用(P71[3])。

(二)生活化与科学性

尽管《闲情偶寄》与《建筑论》都肯定了房屋首先作为庇护所而存在,并且认为在建造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其稳固性,但是二者在建造方面的认识依然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由中西方文化、作者本身经历以及写作意图的不同而导致。

《闲情偶寄·居室部》与《建筑论·建造》中都提到了墙壁砌筑的材料。《闲情偶寄·居室部》按照砌筑材料将墙壁分为石墙、砖墙及泥墙三种。首先对于石材的运用,李渔是这样描述的:“莫妙于乱石垒成,不限大小方圆之定格,垒之者人工,而石则造物生成之本质也。其次则为石子。石子亦系生成,而次于乱石者,以其有圆无方,似执一见,虽属天工,而近于人力故耳(P414[2])。”在界墙一篇中,李渔还表达了适地取材的观念。石子与乱石这两种材料只在依山傍水之处才有,因此在没有石材的地域也可砌筑砖墙或泥墙,砖墙用之四海皆准,而泥墙则贫富适宜,非常具有萧疏雅淡的风致。

《建筑论·建造》中关于砌筑墙壁所用材料的描述较之于《闲情偶寄·居室篇》更为细致、考究,也更具科学性。关于墙体的砌筑材料,《建筑论》中提到砖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砌筑材料(P73[3]),但关于砖,阿尔伯蒂并没有细说,他主要谈论的建筑材料是石材。阿尔伯蒂还对他总结的三种墙体建造方法(普通的、网状的和不规则的)中石材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普通与网状的建造方法所用的石头均被凿成方形,但前者所用为大石头,后者用小石头,前者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砌筑,后者水平方向成角度,垂直方向对准;不规则的砌筑方法与李渔的乱石砌筑有一定相似之处,石头可以随意摆放,只要石头间结合紧密即可(P66-67[2])。

除了建造材料的使用,《建筑论》中还对建造规则也做了详细的描述。阿尔伯蒂将建造方法总结为一条原则:对各种材料规则而巧妙的组合,以形成一个坚固的、完整的结构。他认为建筑的各个部分是不同的,因而材料与建造方法也不同,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结构的基本构成、秩序,以及它们被组合的先后顺序(P59[3])。基础的处理方式与束腰、檐口的处理方式不同,墙体的外表皮与其中间填充的做法也不一样,在建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确保在每一种情况下的做法都是适当的(P59[3])。《建筑论·建造》中墙体的砌筑被安排在基础之后,先设置好基础再开始直接砌筑墙体。基础部分本文中不做多述,但关于墙体的砌筑阿尔伯蒂给出了一条不容忽视的忠告:

在有着巨大尺寸的建筑物中,其墙体是非常厚重的,墙体的结构中应该包括通风孔和烟道,从基础到屋顶都要有分布,相隔的间距不要太大;这是为了给任何可能增大的,或从地下积聚的,并会造成某种困扰的水汽,提供一个排放的通道——这样就会防止这些水汽以任何方式造成的对结构的损害(P65-66[3])。

阿尔伯蒂还指出所采用的建造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为保证坚固和稳定,在与柱基相接的部位必须使用极大块的、坚硬的,切割方整的石头建造;为防止雨滴的侵蚀,墙体从地面到至少一尺处的部分最好用坚硬的石头与最好的灰泥(P67[3])。

显而易见,《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关于墙体的建造更多的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只从实用功能上提出墙壁坚固的必要性。《建造论·建造》则是按照墙壁的不同形式来分析其具体的工程做法,对于材料的运用也更加考究,建造方式更具科学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的最大不同点,那就是《闲情偶寄》的表述更具生活化,没有涉及到建造物的结构层面,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抽象思维,追求的是一种最终的事物表现,而对于其形成过程没有多加重视。而相对来说,《建筑论》中关于建造的论述则更多的基于一种科学客观、严谨求实的逻辑思维,对每一种材料的运用,每一种建造的方式都提出了科学的、理论的解释。

二、关于装饰的论述

关于房屋的美观功能,李渔与阿尔伯蒂都持肯定的态度。《闲情偶寄·居室部》集中体现李渔关于房屋建筑和“置造园亭”的美学思想,从窗栏、墙壁、联匾等各方面来阐述如何增加房屋的美感,足以见他对房屋美观功能的重视。同样的,阿尔伯蒂认为建筑的美观性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建筑形式上的不完美,而简单的增加建筑的实用功能并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并且人们对一个伟大作品的崇敬往往来自于建筑的美而不是建筑的实际用途,没有高贵装饰的建筑将会是平淡无奇、甚至是卑微可怜的(P150[3])。但是,尽管两者都认为房屋应该是美观的、令人愉悦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对于美的定义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美与装饰

从《闲情偶寄·居室部》的描述不难看出,李渔认为美应该是自然的,较少人工痕迹的。比如上文提到的以乱石砌筑的墙壁就具有天然去雕饰之感,这也符合中国的古典审美,符合中国园林建造的一贯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中国的美,讲求的是一种情境,更是一种意象。而在《建筑论·装饰》中阿尔伯蒂将美与装饰区别开来,他认为美是一种本质,是建筑物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安排与布置;而装饰是一种形式,是对美观之处的增补,是一种附加的特征。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没有明确提及“美”与“装饰”这样的词汇,更没有将这两者分开定义。

在“厅壁”一章中,李渔创造了一种独出心裁的客厅墙壁布置方式:“乃于厅旁四壁,倩四名手,尽写着色花树,而绕以云烟,即以所爱禽鸟,蓄于虬枝老干之上(P418[2])。”“取树枝之拳曲似龙者,截取一段,密者听其自如,疏者网以铁线,不使太疏,亦不使太密,总以不致飞脱为主(P419[2])”。这也说明,人人皆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布置和装饰。但相反的,阿尔伯蒂否认判断美的标准的相对性与主观性,认为装饰必须与艺术的规则联系在一起,需要依赖某些确定的和一以贯之的方法和艺术(P151[3])。

重中之重的事情就是,一定要依赖于某些确定的和一以贯之的方法和艺术,忽视这一点将会是最为愚蠢的做法了。然而,一些人将是不会赞成某些人的观点的,那些人坚持认为美,甚至建筑的每一方面,都是由具有相对性的和可能变化的标准所判断的,以至于认为监护物的形式是可能按照个人的趣味而变化的,因而不必与任何艺术的规则联系在一起的(P151[3])。

(二)个性与共性

这种对美的根本认识的不同运用到实际中对装饰的指导也就不同。《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关于墙壁的装饰主要是在“厅壁”与“书房壁”两章中,主要描述室内墙壁的装饰。关于客厅墙壁的布置,李渔的原则是:“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P418[2])。”厅堂的墙壁的装饰应该富雅相宜,挂或贴有名人的字画,或者直接在墙上作画。“书房壁”的装饰也要符合读书这个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书房之壁,最宜潇洒。欲其潇洒,切忌油漆(P421[2])”,“石灰垩壁,磨使极光,上着也;其次则用纸糊(P421[2])。”李渔认为要“潇洒”就要避免使用油漆,要避免俗气就要用石灰粉饰、用纸糊。他还让“薄蹄变为陶冶,幽斋化为窑器(P423[2])”,用酱色纸与碎裂的豆绿云母笺装饰成冰裂碎纹样式,这种墙壁的装饰可谓匠心独运。又有“壁间留隙地,可以代橱(P425[2])。”“予又有壁内藏灯之法,可以养目,可以省膏,可以一物而备两室之用(P425[2])。”墙壁之间留下空隙可以做橱柜;壁内藏灯可以保养眼睛,也可以节省灯油。总的来说,李渔对装饰的建议是自然、符合特定的意境又富有新意。

《建筑论》中装饰的做法似乎更偏向于普遍的适用性。比如,他主张将特别公共的部分,或主要用来欢迎宾客的部分尽可能处理的漂亮,按照重要性而给予每一座住宅一个高贵而辉煌的前厅,在这个前厅后布置一个光照良好的柱廊。比如石灰的准备、浮雕的制作、壁画的绘制(P171[3]);细木镶嵌装饰的工艺、锦砖粘贴的工艺等(P172[3])。再比如墙体表层必须使用至少三层抹灰,而且层数越多,表面越平滑越持久;纹理漂亮的山石碾碎掺入灰泥中会比普通的砂子更闪光、更美观等。阿尔伯蒂对墙壁装饰的指导不是按所处的空间氛围,而是按其装饰的元素以及具体的装饰工艺,这些元素装饰的方式方法在各类装饰中具有普遍适用性。除了普遍性之外,与李渔的装饰做法相比,阿尔伯蒂的装饰似乎更有规可寻。所有的装饰物应该通过一种精确把握的秩序与量度加以精确地组织在一起,保持特定的排列与秩序。从这些表述上来看,阿尔伯蒂的装饰又更多的是一种统一的秩序、一种比例和法则。

李渔与阿尔伯蒂都重视建筑装饰,其装饰思想上既然有不同点,那必定也有共同点。《闲情偶寄·居室部》和《建筑论》中对于装饰都表达了节俭和创新的观点。《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关于装饰创造性的思想上文提及诸多(比如“厅壁”),此处不再多谈。关于节俭,李渔也有表达:“予谓自顶及脚皆砌花纹,不惟极险,亦且大费人工(P416[2])。”“止于人眼所瞩之处,空二三尺,使作奇巧花纹,其高乎此及卑乎此者,仍照常实砌,则为费不多,而又永无误触致崩之患(P417[2])。”只在人眼最容易停留的地方制作精细的花纹,其他部分照常实砌,这样的做法既美观又节俭。在《建筑论》中阿尔伯蒂也提出:“奢侈铺张是我所厌恶的。对于任何综合了独创、优美和智慧的东西我都是非常喜欢的”。“在墙体和屋顶的装饰中,你应该使其丰富的房间展现出自然、艺术技巧、工匠的勤勉,与知识的力量所赋予的不同寻常的特征(P159[3])”。

三、结语

通过《闲情偶寄·居室部》与《建筑论》的对比,不难看出两书作者在建筑思想和理念上的异同。他们都认为建筑作为防护结构,首先应该是坚固的,满足其实用功能的,也都肯定了建筑装饰的必要性。但是两者对于建筑的认识和运用又存在明显差异,李渔关于房屋的建造和装饰都极具个性化,富有生活情趣;而阿尔伯蒂则提出更多的实际理论,其建造和装饰的方式方法更具科学性。究其根源,我认为这不只是作者个人学识与经历的影响,更是文化和历史的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的抽象性思维和西方逻辑思维不同的一种体现。

[1](清)李渔著,陈如江,汪政译.《闲情偶寄》[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清)李渔著,杜书瀛译.《闲情偶寄》[M].中华书局.2014.

[3]阿尔伯蒂著,王贵祥译.《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侯幼彬.李笠翁谈建筑——读《闲情偶寄·居室部》[J].建筑学报,1962(10):25-26

[5]余剑峰.《营造法式》与《建筑十书》中建筑彩绘装饰观的比较研究[J].装饰,2011(8)

廖芳(1993-),女,汉族,湖南人,硕士在读,湖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城市设计。

猜你喜欢
阿尔伯闲情居室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夏日闲情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良 心
闲情
良心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
良 心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