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具有的公共性和道德底线

2017-04-07 21:26郝向阳石翠仙刘畅
法制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共性

郝向阳 石翠仙 刘畅

摘要:“自媒体传播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舆论功能,有力的提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建构与完善。[1]”尽管如此,但是,自媒体的传播还是存在着许多困难。所以,这就要求在自媒体传播时要设定一定的规范底线。本文就自媒体传播具有的公共性和道德底线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公共性;道德底线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8-0084-02

作者简介:郝向阳(1978-),男,汉族,河北滦南人,硕士,河北行政学院,讲师,从事行政法学方面研究;石翠仙(1980-),女,汉族,河北栾城人,硕士,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从事行政法学方面研究;刘畅(1981-),女,汉族,天津人,本科,河北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网络舆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也逐渐成为了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兴媒介,并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起到了舆论的效果,有利于加快现代化社会的文明建设与完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被平板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自组织”的自媒体传播交流模式所取代。人们获取外界的有效信息也是通过多媒体传播,使得多媒体传播逐渐普及化,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节奏与正能量的同时,也会为人们带来了负能量的一面。因此,在多媒体传播过程中要规范多媒体传播的相关准则,从而提高多媒体传播中的正能量。

一、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见于丹·吉尔默‘新闻媒体3.0的概念中,新闻媒体3.0即是指自媒体。[2]”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在传统的媒体传播中,传播的主体都会是规范的新闻机构,是面向人民大众的。而自媒体传播更具有多样化,它以成本低、自由性高与强互动等形式进行传播。促使自媒体传播的传播速度要比传统媒体更加迅速,导致传播的内容会更加广泛,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

而且,自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传播更加的是来源于互联网,所以自媒体传播更依赖于互联网,这是自媒体传播不断发展为我们带来的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同时,由于通过自媒体传播可以让个体的个性化得以实现,更能好的体现人的个性。

与此同时,在自媒体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逐渐接纳了自媒体的特点,形成了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传播的强强联手的现象,例如:许多大的传统媒体已逐渐将发展方向转向了自媒体,纷纷都开设了自己的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使得自媒体携手主流媒体共同进退。而且,自媒体也逐渐接触到政治方面,例如: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微博问政,这样的举动不仅开启了自媒体问政时代,而且,通过微博自媒体也能更好的促进民生交流。这些种种都体现出自媒体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不可分关系,并且自媒体已深入人心,悄然联系着每一个群体。

二、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公共性

对于自媒体来说,无论是自媒體的信息生产还是自媒体的传播,二者之间都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在社会的发展和改革中起到公共利益的价值。因此,自媒体的出现不仅成功的满足了公众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能促进人们话语权的使用与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实现。

“公共性在传播领域的定义是指‘公共领域,意指在这个领域中公民能够平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个人愿望、倾向、信念。[3]”所以,对于自媒体来说公共性十分重要,促使产生自媒体的必须条件就是公共性,通过自媒体传播,使得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传播者,促使传播普及化,例如:常见的微博转发,人们在浏览微博页面时看到有趣的都会转发,而转发这一举动就是将信息传播的就有效的方法。这就是自媒体传播性的这一特点,其次,在自媒体传播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媒体传播中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个人信息、公众信息、社会性信息等等不同种类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再例如:人们常说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成长一种新型语言,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网络的传播性够迅速,在自媒体传播下,很多方面的资源都能够更好的得到传播,通过互联网人们也能够促进交流。而且,通过传播大众的广泛性,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的接触到传播的信息,基于这一点,更加突出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

三、自媒体发展所遵循的道德底线

随着近几年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且还受到人民大众的强烈喜爱。从而也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自媒体传播也不例外,由于自媒体成本低和门槛低等特点,促使自媒体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所传播信息的可靠性

在言论自由的今天,无论在哪,人们都可以享受言论自由的权利,在网络上也不例外。但是,所谓的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可以颠倒是非。在自媒体传播中也常常出传播虚假新闻的现象,例如:“罗某某事件”有心之

猜你喜欢
公共性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空间、文化与公共性:统一战线视域下的城市民族工作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禁止摄影”:由观众拍照观察中国博物馆的公共性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公共性国内研究综述
被忽略的维度:媒介技术论及公共性理论视野下的传播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