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固本无糖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2017-04-07 07:08王晓艳宋向梅聂磊胡利峰赵衍慧秦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7年2期
关键词:糊精浸膏颗粒剂

王晓艳,宋向梅,聂磊,胡利峰,赵衍慧,秦杰

(1.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108;2.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7100)

扶正固本无糖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王晓艳1,宋向梅1,聂磊2,胡利峰1,赵衍慧1,秦杰1

(1.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108;2.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7100)

目的:研究扶正固本无糖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首先优选扶正固本无糖颗粒的矫味剂;其次分别以颗粒质量、性状、口感为指标优选乙醇浓度、稀释剂与浸膏的比例及矫味剂的含量,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同时测定颗粒的流动性和吸湿性。结果:扶正固本无糖颗粒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糊精、甜菊素按1∶2∶0.03的比例混匀,以85%乙醇为润湿剂;颗粒剂的平均堆密度为0.50 g/mL,休止角<40o,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1%。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制备的成品颗粒成型性好,吸湿性、流动性符合要求,在生产中易控制,为确定扶正固本无糖颗粒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扶正固本无糖颗粒;成型工艺;流动性;吸湿性

扶正固本颗粒由黄芩、茜草、淫羊藿、何首乌等8味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凉血解毒的功效,主要为食管癌、胃癌等气阴两虚兼热毒证患者放化疗时合并用药,该制剂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5250(B-0250-2002)][1]。原方制剂中所用辅料矫味剂为蔗糖,含有大量糖分的颗粒剂使许多老年和禁糖者的用药受到限制。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本实验室在处方提取工艺确定的基础上,改为新的矫味剂甜菊素,将其制成无糖型颗粒剂。为保证该制剂的质量,本研究对影响成型效果的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清膏与稀释剂的比例、矫味剂的含量(甜菊素/浸膏)进行优化,并考察其流动性与吸湿性,筛选出扶正固本无糖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条 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电子天平YP3002(上海佑科仪器有限公司);DHG-914O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ZLB-80型旋转制粒机(江苏张家港市开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GB-10型搅拌机(江苏泰兴制药机械二厂)。

1.2 试药

浸膏(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01),糊精(山西驭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F1502001),甜菊素(曲阜圣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F1504001),乙醇(70%,80%,90%,95%)。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浸膏的制备

取处方量的人参加水提取2次,2 h/次,离心;药渣与其余黄芩等7味药材加水提取3次,1.5 h/次,离心,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25℃)的浸膏。

2.2 辅料的选择

原制剂中使用蔗糖、糊精作为稀释剂,蔗糖兼有矫味的功能。本试验制剂作为无糖颗粒剂,仅保留糊精作为稀释剂。

2.2.1 辅料选择依据常用的无糖型矫味剂主要有甜蜜素、甜菊素、高果糖、蛋白糖、木糖醇等。甜蜜素成本低廉,用量不超过0.07%,但安全性不高,食用有类似金属后味;高果糖与木糖醇由于甜度小,用量较大;蛋白糖用量在0.01%~0.60%,甜菊素用量一般为0.07%[2]。

本制剂选用甜菊素作为矫味剂,并根据辅料与浸膏粉混匀后制成颗粒的吸湿性、成型性、溶化性与原制剂辅料蔗糖做质量评价对比。

2.2.2 实验方法取“2.1”项下的浸膏粉,按照辅料:浸膏(1∶1)混匀,用适量90%乙醇作润湿剂制软材,测定成型性、溶化性以及吸湿性。糖粉过80目筛,14目筛制粒,60℃以下干燥至恒重。

①吸湿百分率的测定[3]:取底部盛有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干燥器内置一称量瓶,放入25℃恒温干燥箱内48 h,此时干燥器内的相对湿度为75%。在已恒重的扁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 mm的药粉,准确称重后置于上述干燥器内。48 h后称量,计算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1。

②成型性测定[4]:取制备好的颗粒20 g,依次通过一号筛与四号筛,收集通过一号筛而不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称重,以成型率100%为25分,结果见表1。

成型率=过筛后颗粒质量/过筛前颗粒质量×100%。

③溶解性测定[5]:在干燥恒重的5 mL离心管(最小刻度0.1 mL)中加入精密称定的样品颗粒0.25 g,精密加入沸水5 mL,搅拌振荡5 min,3 000 r/min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在80℃将残渣烘干至恒重,精密称定,计算溶化率,以溶化率100%为25分,结果见表1。

溶化率=溶化颗粒质量/总颗粒质量×100%。

表1 两种辅料与浸膏粉配伍的质量评价比较 (%)

根据表1中数据评分可看出新矫味剂在吸湿性、成型率方面优于蔗糖,溶解度相差不大。

2.3 制粒工艺条件的优选

制剂成型是将药物成品与辅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剂型,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在制备工艺的研究中,影响颗粒成型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乙醇浓度、清膏与稀释剂的比例、矫味剂的含量(甜菊素/清膏)。本试验将这3种因素分别进行考察,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确定乙醇浓度,调整浸膏、糊精、甜菊素的比例,筛选最佳工艺配比。

2.3.1 制粒乙醇浓度的选择称取一定量的浸膏,分别以75%,80%,85%,9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粒,考察软材情况、过筛难易、颗粒合格率以及颗粒的外观和溶解性等,结果见表2。

表2 乙醇浓度对制粒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乙醇浓度选择85%所制的颗粒质量较佳。

2.3.2 浸膏与糊精比例的筛选[6]取浸膏与糊精,按1∶1.4,1∶1.6,1∶1.8,1∶2.0,1∶2.2混匀,并加入85%的乙醇制软材,以颗粒的成型性状为指标,选择最适合的浸膏与糊精比例,结果见表3。

表3 浸膏与糊精不同比例成型结果比较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浸膏、糊精按1∶2.0制备软材,颗粒成型较好。

2.3.3 甜菊素用量筛选取浸膏和糊精比例1∶2.0,甜菊素按浸膏量的0.01,0.02,0.03,0.05,0.07的比例,加入85%的乙醇制备软材,品尝其口感,结果见表4。

表4 甜菊素不同用量口感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按浸膏量∶甜菊素=1∶0.03的比例制备软材,颗粒甜味适当,口感较好。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糊精、甜菊素配比为1∶2.0∶0.03,用85%乙醇为润湿剂制颗粒。

2.4 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考察

2.4.1 堆密度的测定[7]将过筛后的颗粒放入干燥的量筒中,轻轻振动,读出其近刻度处的V数(mL);将过筛后的质量作为M(g),两者的比值即为堆密度,结果见表5。

表5 颗粒堆密度测定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该颗粒剂的平均堆密度为0.50 g/mL,为成品的包装提供了依据。

2.4.2 休止角的测定[8]采用固定漏斗法,将漏斗固定于坐标纸之上,漏斗下口距纸高度为H,小心地将颗粒倒入漏斗,至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下口,测定锥体半径R,根据tgα=H/R,计算出α。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结果见表6。

表6 颗粒休止角测定结果 (o)

以上结果表明,该颗粒休止角<40o,流动性好,易于分装。

2.4.3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①吸湿平衡时间的考察:依照“2.2.2”中吸湿率的测定方法,取样品5 g,每隔24 h称重一次,计算各时间的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7。

表7 吸湿百分率测定结果

以测定时间为横坐标,颗粒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得颗粒吸湿平衡曲线,结果见图1。

图1 颗粒吸湿平衡曲线

结果表明,本颗粒剂在168 h后吸湿基本达到平衡,吸湿率不再明显增大,故本品内容物的吸湿平衡时间为168 h。

②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9]:取样品颗粒14份,分为2组,每组7份,每份2 g,置于敞口的称过质量并编号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称量瓶盖,分别放入不同湿度的玻璃干燥器中,在25℃烘箱放置168 h,取出称量瓶,加盖后精密称定,计算样品的水分含量,结果见表8。以水分百分含量为纵坐标,相对湿度为横坐标作曲线,结果见图2。

图2 吸湿曲线

表8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以上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在61%以下时,颗粒的吸水率较小,而在61%以上,颗粒吸湿性明显增加。同时,根据吸湿曲线图2显示,该品种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1%,故在制粒、分装的过程中,环境湿度必须控制在61%以下,以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2.5 口服量/次计算

原工艺规程中浸膏、糊精、蔗糖(1∶1∶3),每次服用15 g;本试验制剂浸膏、糊精、甜菊素配比为1∶2.0∶0.03,每次服用量约为9 g,减少了患者每日的口服量。

3 讨论

选择合适的辅料和润湿剂是成型工艺制得高质量颗粒的关键。辅料选择应以最小用量和无不良影响为原则,并考虑生产成本。原制剂中使用蔗糖、糊精作为稀释剂,蔗糖兼有矫味的功能。蔗糖作为矫味剂存在种种弊端,具有引湿性,用量过多会增加制粒困难,摄入过多会诱发或导致肥胖、龋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甜菊素作为无糖矫味剂,安全无毒、甜味纯正、物理性质稳定,且用量极少。本实验选择糊精、甜菊素作为辅料进行制粒,与原制剂中蔗糖相比,可改善浸膏的吸湿性,成型性。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润湿剂浓度、辅料(糊精、甜菊素)与浸膏的比例对扶正固本无糖颗粒成型工艺的影响,85%乙醇为润湿剂,浸膏、糊精、甜菊素配比为1∶2.0∶0.03时,制成的颗粒质量稳定性高;成型性好、甜味适当;颗粒剂的平均堆密度为0.50 g/mL,休止角<40°,流动性好,易于分装;同时确定了扶正固本无糖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1%,为该产品生产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提供了依据,以更好地控制成品水分。原颗粒制剂患者每次服用量为15 g,本试验颗粒剂每次服用量为9 g,而每日服用次数不发生改变,减少了患者总服用量。

[1] 朱艳容,李媛媛,倪艳,等.扶正固本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房,2011,21(23):2179-2181.

[2] 罗友华,黄亦琦,杨辉,等.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2,14(1):1-3.

[3] 王建化.复方鹿衔草胶囊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7(6):444-445.

[4] 孙殿甲,腾亮,邢建国.清热解毒颗粒剂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组成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1,15(5):215-218.

[5] 李铜铃,贾玉蓉,魏波.不同辅料对中药冲剂吸湿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1993,7(2):80-83.

[6] 刘雪飞.健儿消食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医学信息,2009,1(7):131.

[7] 伍小燕,龚敏阳,孙翠,等.抗复感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9(20):1728-1730.

[8] 段晓颖,闫艳仓,高卫芳,等.乳疾宁胶囊成型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5(4):4-6.

[9] 张丽,张晓梅,郭颖娟.消痤胶囊成型工艺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0,29(3):79-80.

本文编辑:鲁守琴

Molding Technology of Sugar-free Fuzheng Guben Granules

Wang Xiao-yan1, Song Xiang-mei1, Nie Lei2, Hu Li-feng1, Zhao Yan-hui1, Qin Jie1
(1. Shanxi Zhendong Kai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xi Changzhi 046108, China; 2 Shanxi Zhend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xi Changzhi 047100, 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molding technology of sugar-free fuzheng guben granules.Methods:The flavoring agent of sugar-free fuzheng guben granules was screened at first, based on which 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for molding, such as ethanol concentration, the proportion of diluent to extract and the content of f avoring agent were optimized using the quality, property and taste of granules as indicators. Meanwhile, the granules were determined for mobility and hygroscopicity.Results: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for molding of sugar-free fuzheng guben granules was as follows: the ratio of extractum, dextrin and steviosin was 1︰2︰0.03, and 85% alcohol was used as a wetting agent. The bulk density of the prepared granules was 0.50 g/mL, while the repose angle was less than 40°, and the 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was about 61%.Conclusion:The granules prepared by the optimized technology for molding showed good formability, hygroscopicity and mobility, which were easy to be controlled during production. It provided a scientif c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sugar-free fuzheng guben granules.

Sugar-free Fuzheng Guben Granules; Molding Technology; Mobility; Hygroscopicity

R283.6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2.003

2016 - 08 - 09

王晓艳,女,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E-mail:wangxiaoyan5011@163.com

宋向梅,女,硕士。研究方向:中药制剂。E-mail:271127499@qq.com

猜你喜欢
糊精浸膏颗粒剂
关于颗粒剂登记
响应面法优化高抗氧化麦芽糊精糖基化乳清浓缩蛋白的制备
抗性糊精的生产方法及应用概述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抗性糊精的生产应用现状研究与展望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北虫草浸膏提取工艺优选
朋克养生:可乐加“泻药”
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8%好米得颗粒剂在寒地水稻秧田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