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探讨

2017-04-07 10:50何坚鸿
陕西水利 2017年2期
关键词:黄埔区海绵水体

何坚鸿

广州市黄埔区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探讨

何坚鸿

(广东省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40)

广州市黄埔区内部分河涌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差。针对区域水体污染现状,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污染源主要是上游和本区内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机动船舶和农业废水也是主要污染源,提出控源、截污、清淤、补水修复等综合措施,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监管并重,构建河涌治理的长效机制。

黑臭水体;河涌;治理思路;分析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以水污染为代表的城市环境问题愈来愈严峻,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城市河道沦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退水集中排污的主要通道,污染物排放量大且空间分布集中,河流污净比高,水体自净能力弱,容易造成缺氧和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黑臭水体治理划定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即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1]

黄埔区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北岸(入海口),东临东莞、增城,南接番禺,西邻天河、白云,北靠从化,地处珠三角核心部位,辖区面积484.17 km2,常住人口89.85万人。黄埔区由北靠高山,南临珠江、东江北干流所环绕,区内河网密布,地表水十分丰富,东江自北东向西南流过,具有南方水乡特色,区域内有河涌83条,总长约362.13 km。珠江北岸有深涌、珠江涌、三戽涌、乌涌、文涌、双岗涌、庙头涌、南湾涌、沙涌、沙步涌、南岗涌、细陂河、牛屎圳等十三条天然河涌,这些河涌自北向南汇入珠江。由于邻近出海口,受潮水影响,具有感潮河段的水文特性。区内部分河涌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差,同时,人水争地现象突出,河涌淤塞、萎缩严重,沿岸景观环境较差[2]。

1 广州市黄埔区水体污染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水资源概况

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气候、降水、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埔区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当地水资源量少,客水资源量丰富;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③枯季咸潮上溯,水资源的利用受到影响。

1.2 水体水质现状

黄埔区外围水道水质较好,一般为Ⅲ~Ⅳ类,水质较好的水道有黄埔水道、东江北干流等。

区内本地河涌水体水质基本为Ⅳ~劣Ⅴ类,水质较差,水体污染严重,为黑臭水体。河涌污染源主要是上游和本区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机动船舶和农业废水也是重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毒有害固体悬浮物、挥发性酚、六价铬、氰化物、氨氮、硫化物、有机磷、砷类等。

从时间分布看,夏秋丰水期,由于过境流量较大,稀释能力较强,水环境容量较大,水质状况稍好;冬春枯水期,由于过境流量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污染物浓度大,加之涨潮时盐度超过0.1%的咸潮入侵,落潮时部分河涌露底,水环境质量很差。

从空间分布上看,与人口密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南部的中心城区河涌水质较差,典型的黑臭河涌有深涌主涌、深涌北支涌等。北部的中新知识城、萝岗地区部分河涌水质较好。

1.3 存在问题

黑臭水体是有机污染的极端现象。针对黄埔区水体污染现状,分析水体污染的问题,形成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

(1)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河涌截污不彻底,大量污水直排河涌,

(2)区内存在多个城中村。村内人口密度大,更有大量的小作坊、小工厂产生的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排入水体,造成河面垃圾众多,水质黑臭。

(3)沿岸地区存在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为各类排污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散乱养殖户等。

(4)存在初雨和溢流污染。河涌截污管道有常存在错接、断头、逆坡等问题,排水不畅,且现状管道多处于满负荷状态,无初雨收集存储能力,降雨时大量管道沉积物随着雨水进入河涌。

(5)设施管养跟不上。多条河涌垃圾遍布,保洁问题突出;违法建筑物挤压河堤,受道路、堤岸工程施工影响,部分污水管道损坏,未及时修复。

2 黑臭水体治理思路

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等发展理念,根据广州市委十届七次会议关于“加大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具体部署,针对黄埔区黑臭水体现状,以流域为体系,以河涌为单位,力争“做一条、成一条,做一片、成一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补水、修复等综合措施,逐步恢复河流生态;建管并重,构建河涌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治水效果不反弹。

3 治理措施

3.1 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推进

黑臭水体的治理必须同城市开发和建设协同推进,避免新增城市黑臭水体。黑臭水体的形成与城市的无序开发和建设密切相关。黑臭水体的治理需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与生态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建设等相融合。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引导和优化城市开发建设,严格城市水域空间的蓝线管控,为城市河湖保护提供生态屏障。加强城市良好水体保护,防止水质退化,避免新增城市黑臭水体。

3.2 控源优先,做好流域点源、面源污染源的控制工作

环保部门要严格落实新《环保法》,狠抓流域内工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依法关停重污染企业;严把环保准入关,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环评一律不予审批,对流域内重点行业实行更严格的水污染物控制要求。

区农业部门做好面源污染的控制工作,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制定方案,限时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

对于无证照或证照不齐的小作坊、小工厂,政府部门制定专门的治理计划,进行关停治理。同时完善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设置监测断面(点位),开展全流域监控系统研究工作。

3.3 截污为重,做好河涌以及城中村截污工作

对于流域内存量污染,采用涌边截污、收集处理的方式,予以解决,于河涌两岸铺设管道截污,消除污染。

城中村排水改造要本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原则,充分考虑村民意愿,有条件实施的,可以整村改造;没有条件的,采用微整治等多种方案,解决污染问题。

3.4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解决区内初雨污染和内涝问题

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开展区内海绵城市系统试点研究,结合研究成果,制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案,通过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及城市水系等四个系统的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四个系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支撑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解决流域初雨污染和内涝问题。[3]

3.5 强化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进一步加强水务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隐蔽工程重要节点要全程录像保存。对于偷工减料,缩减工序等问题,坚决查处,严肃处理;加强设施建成后运行管养维护工作。

3.6 加大投入,做好资金保障

完善对河涌水体及城中村截污、初雨调蓄处理工程的资金筹措工作。同时,河涌清淤、调水补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所需资金应配套完善。

3.7 建立奖励机制,加快推进征拆工作

制定征借地拆迁工作方案,经批准后实施,明确征借地拆迁补偿基础标准和奖励标准。其中,对于按时搬迁的被拆迁户,给予适当货币奖励;对于提前搬迁的被拆迁户,依据提前时间,在按时搬迁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货币奖励。另外对于按时完成交地任务的街道,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奖励。所需奖励费用纳入建设成本。

3.8 全民参与,形成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建立由新闻媒体、专家学者、沿涌市民代表等组成黑臭水体整治公众咨询监督小组,发动全社会参与到黄埔区黑臭水体治理决策中,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监督整治工作,形成全社会齐力参与黑臭水体治理的良好局面。

[1]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M].北京:国务院,2015.

[2]广州市黄埔区水系规划[Z].2009.

[3]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M].北京: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

X52

B

1673-9000(2017)02-0170-02

2016-11-22

何坚鸿(1985-),男,广东广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黄埔区海绵水体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搜城
黄埔区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