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语文主体学习中的创新教育

2017-04-08 21:47程观兰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

程观兰

【摘 要】创新性与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学习中创新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学习;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学的资质、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生语文主体学习中的创新教育试做探讨。

一、更新观念,创设创新氛围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二、鼓励发现,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

(一)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前提,也是语文学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口。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报以满腔热情。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在方法上给予指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针对课题提问。2.从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3.从课后思考题中,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问。4.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

(二)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研究表明,责任心和自主选择有着密切联系,“要我做”与“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主动选择带来主动的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选择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掌握创造学习的主动权,学会梳理、比较、选择的本领。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在学生质疑问题后,经过比较、筛选,对词句语意、生活常识、时代背景等问题,有的当时解决,有的放在第一课时解决。第二课时以学生提出的三个疑问作为教学目标。“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为什么说中朝人民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为什么说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三、扩展时空,培养创新能力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自主地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一)组织开放的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上的语文学习,默读思考,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研究;讨论就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朗读就应该让学生声情并茂。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采取启发式开启学生思想的阀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遇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应采取讨论式或多方辩论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争个脸红脖子粗,谁也驳不倒谁,这种辩论过程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的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精彩,就让学生分角色去扮演,可以编成课本剧,在联欢会上演出;给其他班送戏;有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就让学生去画画,或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板书,如《长城》、《日月潭》。

在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独立的见解,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体现出灵活与机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小学语文课内容虽然丰富,但所含知识毕竟有限,语文课堂训练再怎么到位,学生的习得也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扩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扩大视野,获得经验,增长才干,推陈出新。

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更体现在关注社会生活。我们学习的名家名篇,哪篇文章不是作家情感的凝聚,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语文学习也绝不应是象牙塔里的咬文嚼字,社会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二)运用语文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发生影响,想象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一特性,为我们语文学科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有人说作者写作时“用意十分、下笔三分”,那没有写出的七分就是“空白”,就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如《穷人》一文,写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穷人桑娜独自抱回了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担心丈夫的责怪,丈夫出海捕鱼回来后得知情况,催促妻子去抱回孩子,这时妻子一动不动,突然拉开了帐子。文章到此嘎然而止,拉开帐子之后发生了什么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文章結尾多样化。

跟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其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为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破除思维的单一性、直线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司马光》一课,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在当时条件下,还有哪些办法救孩子?”“在现在的条件下你还有哪些办法救孩子?”教师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学生想象的大胆与合理,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会让听课老师频频点头微笑。

创新是主体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的欲望,敢问、多思、主动创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做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小学语文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