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工科背景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7-04-08 17:31杨靖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时期

摘 要:在当前社会与经济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时期,传统的城乡规划教育面临革新的要求。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也面临着课程教学体系的更新。为适应城乡规划行业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工科背景下城市规划原理教学现状,在课程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在后续的原理教学改革中应调整结构框架、创新教学方法、探索社会实践、推进协同教学。

关键词:新时期;城市规划原理;规划转型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0 文献标志码: A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实现四个转变:由偏重经济增长向更注重全面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偏重城市物质形态的扩张提升向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规划,对规划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意味着规划行业将在发展理念、城乡关系、政府边界和规划视角这四个方面发生深刻转变。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在新时期规划转型与学科发展的背景下,其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一、吉首大学原理课程建设现状

吉首大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学校提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积极构筑社会服务平台;《城市规划本科指导性规范》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各院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旨在丰富学科的多样性,培养具有特长的毕业生。吉首大学规划专业是以工科为背景发展起来的[4],是非常年轻的专业,办学不足七年,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原理课程尚存在一些不足,存在课时少、课程内容主次不明、无地方特色、教学方法偏重于传统的单一讲授、理论与实践脱节、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

二、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原理教学现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这也是全国各大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经典权威教材。传统的原理教学内容涉及较广、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侧重于一般的专业技术、设计方法与原则,忽略了价值观和具有普适意义的基本规律等,导致呈现重技术、轻思维的“功能主义”特征。新时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平台,重点重构课程教学结构与内容、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衔接如城市社会学、公共政策等相关课程,以及搭建专业基础理论与规划设计实践之间的桥梁。

三、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一)调整结构框架

深入分析原理第四版调整意向与章节内容,重新梳理形成新的课程结构框架,包括城乡规划原理、规划设计思维方法、规划设计技术方法,以及规划动态与热点四部分。城乡规划原理包括城市与城镇化、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内容,规划设计思维方法包括规划思想发展、规划价值观、规划设计思维方法等;规划设计技术方法包括规划体制、规划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规划管理等内容;城乡规划动态与热点结合当前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形势,重点讲授国内外城乡规划实践与理论前沿内容。在此框架下,结合转型时期规划行业重点关注领域,重点考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原理课时安排,力求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形成新的原理教学内容。

(二)探索社会实践

工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工程设计经验是学生未来承担起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虽然原理被划入专业理论课程类,但其对规划实践的指导应用性却显而易见。目前,我校原理课程对实践教学尚显重视不足,仅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完成,未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环节,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佳。

可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环节,如认知城市等。笔者曾在原理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就所在城市中某一空间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这激发了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和思考,评析对象不一而足,包括火车站前广场的设计不合理、滨河空间未被有效利用、农贸市场脏乱差、学校周边道路优化设计等等,基于自己对“什么是好的城市”的理解,发现了很多平时司空见惯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好见解,为高年级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设计积累。

四、结语

顺应新时期规划行业转型发展要求,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原理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真正认识规划专业的起点,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课程教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必将有助于原理课程的建设水平实现质的提升。当然,由于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该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其他资源的支持,如充足的师资力量,教學研讨、教学团队的协作、先进的教学设施等等。

参考文献

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转型发展与城乡规划[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杨保军,陈鹏,吕晓蓓.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谈起[J].城市规划,2014,38:67-76.

3、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杨靖,庹清,龙自立.工科建筑类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02):101~104.

5、车晓翠,赵玲,张春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4,32(04):573-576.

6、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杨靖(1983- ),女,湖南澧县人,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讲师,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基金:

本文系吉首大学2015年新开课程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原理》。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时期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模型构建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