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活动区教师指导的介入策略

2017-04-08 04:09郭海青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活动区阳阳同伴

郭海青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告诉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区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情境,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包括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以及音乐表演区、拼插结构区和社会性的区角,教师在活动区中依据主题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既要做到不干预太多,又要把握好每个有效的教育时机。因此何种时机介入幼儿活动更适宜,我在小班幼儿的活动区活动中进行了观察与指导的实践并进行了反思。

一、先观察了解,后介入指导

教师在活动中只有经过仔细的观察,才能更好的掌握幼儿游戏的水平、能力的发展,以便确定参与、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做到更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案例一:语言阅读区中,蕾蕾和果果,一起在运用沙盘讲故事《挤挤真暖和》,两个人一起争抢角色的小木偶,还将沙盘中的沙粒洒到了桌子上,老师看到后询问,蕾蕾说,果果讲的故事不对;果果说蕾蕾已经讲过了,应该轮到她讲了。了解后,老师为她们提了一个建议,两个人可以合作讲,分好角色,按照商量好的顺序进行出场讲述,两个小朋友接受了建议,高兴的又重新开始了游戏。

案例二:生活区中,闻闻和倩倩在争吵着,老师发现她们玩的是给熊宝宝穿衣服的游戏,俩人正在抢一件熊妈妈的裙子,老师为她们出了一个主意,玩具盒上有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三个位置,她们可以分别给小熊一家穿衣服。穿完一轮再进行交换。老师的建议让孩子们又兴致勃勃的进入了游戏。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只要投放的材料是适宜的,幼儿一定能与材料发生互动。只有把思考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积极思考,才有可能使幼儿有所发展。二、先学会等待,后寻机介入

1.幼儿遇到困难即将放弃时

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不应急于介入,而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

案例:阳阳在益智区里玩嵌板钓鱼的游戏,即用鱼竿将各种形状的小鱼钓起,都钓完后,再将他们按照各自的形状摆回嵌板中。他一块一块地放进相应的嵌板中,海星、鲨鱼、海豚放好了,他拿起一块螃蟹的积木放进长方形的嵌板中时,怎么也放不进去,他开始用眼光向老师求助,一直在旁边暗暗观察的老师假装没有看见,阳阳试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他把长方形的积木放在盘子里,准备放弃了。这时,老师走了过去,对他说:“阳阳把这么多的鱼宝宝都送回家了!咦!这个宝宝怎么没有回家啊?”“我放不进去。”“你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哪个走错家了呢?”阳阳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终于找出了进错了家的小鱼,成功后的阳阳开心地笑了。

在观察中,当幼儿的活动不能继续完成时,教师可以适度介入,但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的选择与举棋不定;不要过度的指导,必要时可以取消介入行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只有适度地指导才会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引发和推动幼儿探究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帮助幼儿获得活动的成功。

2.幼儿游戏情节无法进行时

当幼儿游戏中只是简单、重复的摆弄活动材料时,教师也应适时指导幼儿运用材料丰富活动的内容和情节,使幼儿对材料无意义的摆弄转变为有意义的行为,这样才能推动幼儿探索活动的发展。

案例:娃娃家中,彤彤和依依、桥桥在玩,彤彤抱着娃娃,依依拎着篮子,桥桥拿着玩具刀,三个孩子各玩各的,相互间也没有交流。很快,桥桥玩的就没有兴趣了,站在娃娃家里,无聊地看着旁边的拼插结构区的小朋友。观察后,教师扮作客人,“咚咚咚”的敲门,对娃娃家的小朋友说:“我来你们家做客了,你们要怎样招待我呢?”“妈妈能给我倒杯茶吗?爸爸能做什么好吃的呢?宝宝陪着客人一起玩会吧。”娃娃家的三个小朋友马上开始了新的游戏情节。

在活动区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提出建议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

3.幼儿间发生冲突时

活动中同伴间常常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这是因为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会理解他人,教师应引导幼儿协商解决冲突的办法,促进幼儿间的初步的合作意识。

案例:在拼插结构区的活动中,六个孩子一起在搭建搭花园,豆豆在取材料时,不小心撞到了同伴的作品,大壮立刻大声的表示不满,他的双胞胎弟弟小壮还要用小手进行攻击。这时教师马上介入:“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快搭建好花园,一会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会带宝宝来参观。”于是在教师引导下,豆豆也向同伴道了歉,小朋友们又开始兴奋地游戏了。

4.幼儿游戏能力提升时

幼儿的个性和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无论幼儿成功与否,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与肯定。

案例:美工区中,佳凝在进行花裙子的装饰画,她没有像其他同伴一样用彩笔进行简单的涂色装饰,而是先用纸团和小手指在裙子的画纸上印上不同的图案,又用水彩笔选择花纹进行装饰,并且还能注意图案的对称。老师及时引导在美工区的幼儿欣赏佳凝的作品,鼓励其他孩子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方法。

在指导过程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制定目标。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降低游戏的难度,让幼儿体验成功;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活动,为能力弱的幼儿当“小老师”,给同伴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能让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宜、适度的指导是相当重要的,教师以适合的身份和适时的时间进行“正效介入”引导幼儿,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还应避免出现干扰幼儿游戏,使幼儿自己的游戏变得被动、无趣的“负效介入”。在活动区中,教师应以“指南”为依据,引导幼儿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指导,使他们自身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有效的在游戏中推进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区阳阳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寓学于乐
水上乐园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