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本科创新实践课题开展的探索

2017-04-09 10:02高生平邱华艺孙莉莉章安然王清政赵志刚
山东化工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题应用型创新能力

高生平,邱华艺, 高 奔 ,孙莉莉, 章安然,李 会,王清政, 赵志刚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34)

关于应用型本科创新实践课题开展的探索

高生平,邱华艺, 高 奔 ,孙莉莉, 章安然,李 会,王清政, 赵志刚*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34)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本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高校加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栽培,高校开展创新实践课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为例,从创新实践课题开展的意义、现状及高校开展模式进行讨论,分析了创新实践课题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创新实践课题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加强对该方面的建设对于培养新型人才具有指导性作用。

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实践;本科

创新是社会发展、民族富强的不竭动力,创新驱动即是人才驱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创新实践课题开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重要批示,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发展,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 创新实践能力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的核心地位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承担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实践产物的重任。因此,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200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践环节”。2005年1月,教育部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再一次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2007年1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又一次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这三个文件的公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校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给予高度关注。知识来源于实践,拥有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由于现在高校实践活动多以产学研的模式进行开展,创新实践课题可以作为产学研模式很好的载体,对培养具有优秀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 创新实践课程开展的现状

(1)实践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标准,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敢于进取的高知识分子去完成。当今社会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状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需求。现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为了更好的融入世界大国阵列,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此次批示体现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任务担当。如今众多领域需要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未知领域的探索工作,更是需要高素质会创新的人才。

(2)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自身需求[2],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是当今大学生最欠缺,也是现今教育形式下的结果,为了不使这个缺陷影响未来发展,大学生也在不断的寻找着方法。众所周知,知识巩固和拓展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创新的基础是实践,没有很好的实践,即使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也很难进行创新研究。现在社会高知识分子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即将面对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不得不从自身考虑,发展自我,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迫使高校对学生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3)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知识技能人才的重任,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天然温床。而大学时期又是培养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的教学情况将直接影响社会人才的培养,然而大多数高校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呆板单一,教学质量不高,不能从学生自身出发,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理论灌输,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在动手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发挥,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散[3]。应用型本科,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综合性培养,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自身改革做起,完成好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

3 创新实践课题模式构建

3.1 明确建设目标

创新实践课题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高校的定位,明确创新实践课题的最终目的。建设创新实践课题,既不能把目标定的太高,也不能过低,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总结继承前人创新实践的结果和经验,根据本校情况,建设符合未来需求的创新实践课题。建设实践课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适应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对此,高校应该建立以下目标的创新实践课题:通过实践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模式。通过推动创新实践课题的开展,形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实践体系,根据理论、形式、思维等因素形成创新实践体系[4]。

3.2 建立科学教学体系

当前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课题种类比较匮乏,形势比较单一,所以要根据现况来确定本校的创新实践课题建设规划。可以通过结合本校开展的研究课题来拓宽学生的创新实践渠道,由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实践内容,然后形成以教师为引导的实践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国内外最新知识,及时做到知识共享,同时应该根据参与同学的年级合理布置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提升某项技能为目标,凝练其本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布置综合性任务,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全局思考能力。在整个实践课题进行中,教师起引导者作用,学生为主体,所以在收集资料、完善方案、总结报告等都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避免变成学生按照教师指示进行试验的传统模式。由于大部分课题的难度是高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所以课题开展初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完成创新实践课题的步骤有初步了解,能够快速融入所参与的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使实践课题可以顺利地进行[5]。

3.3 创新参与模式

在进行实践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讨论模式,构建新型参与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1)创新讨论方式。传统课堂的讨论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并且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学生更多的是听取而不是思考,这就减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实践课题采用更平等的讨论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特点,形成小组讨论,定期汇报小组结果,以小组的进步推动整个课题的进展,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创新分工制度。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在实践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特点,按照课题要求,自主分配工作,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课题中,锻炼其综合能力。

4 开展创新课题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意义

4.1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

就如今大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由于处在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下,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学习热情不高,长期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创新课题的开展,可以极大的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学生在参与创新课题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现在高校努力实现的目标,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创新课题的开展为例,创新课题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对创新的积极性,大学学习是自主学习,老师起引导作用,对于自觉性低下者,大学生活会相对放松,而创新课题的开展,其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利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继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2 培养应用型人才动手实践能力

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为例,在学校创新课题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向学校申请资金来购买仪器,还要了解所购买的仪器的基本信息,然后准备PPT和word文档进行答辩,用自己的口才说服校方。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时刻准备接受校方领导的提问。在这样的锻炼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学会处理突发情况,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后工作的面试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气魄都会比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要更出色。由于学生研究的创新实践课题均是开放性的,老师对学生提出方案不再是以分数高低作为肯定,而更多的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不再是为了分数而进行科研学习,而是以兴趣为导向进行科研学习,这也是本科开展创新实践课题的教学目标所在[6]。

4.3 锻炼应用型人才社会实战能力

创新实践课题的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具有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等优点,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针对性,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科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同时也会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技术能力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7]。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为例,学生不仅可以进入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而且企业完整的工作体系和文化氛围,会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提前融入企业工作与生活,创造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工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8]。在学生寻找工作时,能够较快的适应岗位要求。创新实践课题的开展也是探究"产学研"的过程,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9]。学校与企业形成"双赢"模式,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同时在人才产出的同时引进社会专业人才对高校的人才库进行充实。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强会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5 总结

创新实践课题开展以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为依托,根据学生能力进行选题,以创新讨论模式及创新分工模式进行,利用科学教学体系开展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达到知识推动实践,实践印证知识的作用。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实践课题的开展,成功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钻研,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思维,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佚 名.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J].四川劳动保障,2015(10):4.

[2] 陈 晔,徐 晨.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04-107.

[3] 马 雪. 试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2):17-18.

[4] 牧振伟,赵 涛,李 琳. 基于科研课题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外资,2012,17(9):222,224.

[5] 陈吉明.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2):1478-1480.

[6] 赵俊红. 探究式教学在创新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6(07):60-63.

[7] 高 燕,刘永俊,常晋义.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42-45.

[8] 林 健.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7-23.

[9] 宋 刚.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09(06):1-6.

(本文文献格式:高生平,邱华艺, 高 奔,等.关于应用型本科创新实践课题开展的探索[J].山东化工,2017,46(06):138-139,141.)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Practice

GaoShengping,QiuHuayi,GaoBen,SunLili,ZhangAnran,LiHui,WangQingzheng,ZhaoZhigang*

(Nanj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Pujiang Institute, Nanjing 211134,China)

Nowadays, the countr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courages the college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ujiang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subject,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subject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has the pivotal function to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 talented person, the college strengthens to this aspect construction regarding raises the new talented person to have the guiding role.

innovation ability;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practice;undergraduate

2017-02-18

本项目受到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资助(16KJB430019)

高生平(1979—)山东沂南人,工学博士,现在主要从事应用型本科创新实践课题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研究。

G640

B

1008-021X(2017)06-0138-02

猜你喜欢
课题应用型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