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上海实体经济的观察与思考

2017-04-09 13:08
上海化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增加值比重

经济纵横

振兴上海实体经济的观察与思考

最近,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应邀出席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2017年年会,并作“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专题辅导,就振兴上海的实体经济提出观察与思考。

徐子瑛指出:2017年,振兴上海的实体经济,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实体经济能级水平。

2017年振兴上海实体经济的主要目标

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不低于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营业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单位的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约为1 000项,工业投资增长与2016年持平,工业总产值原则上不低于2016年规模。

2017年主要工作指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2016年持平,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不低于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7%,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营业收入增长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7 600亿元增加13%,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3%,工业投资增长与2016年持平,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规模以上单位的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实施1 000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开发区单位土地产值(已供应工业用地)68亿元/平方公里。

2017年振兴上海实体经济的思考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是2017年振兴上海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

1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

主要包括: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在高端医疗、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支持推广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实施“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资源链开放”三大创新行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示范应用高地、领军人才高地。

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通过实施互联互通改造、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引导等,促进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进重点产业的工业互联、数据互通和应用创新,实现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新四化”(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化延伸)模式转型发展。

2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升级和调整传统化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启动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提升至61%。细化项目行政审批管理改革方案和管理流程。落实区级财政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比例达到20%以上。

3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形成20个以上试点示范工业软件产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高端化、嵌入式、共享型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产业对接联动。深化实施电子商务“双推”工程。

4 推进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存量要素盘活。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低端制造企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 000项。推进桃浦、吴淞、南大等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推动金山二工区整体转型,推进高桥石化调整提升。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出台工业节能专项支持政策,推进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鼓励新建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约发展水平,推进化工区大力发展化工和新材料。

猜你喜欢
生产性增加值比重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