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研究

2017-04-10 22:45代英超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策略

代英超

摘 要:经济效益审计属于内部审计的其中一种,其摆脱了過去那种审计模式的桎梏,也是对传统审计的创新与发展。审计工作需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首先应当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相符合,所以工作的重心也应适当调整,从过去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不断拓展审计工作面,从而促进审计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经济效益;企业审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91-02

经济效益审计即是企业审计部门的相关作业人员,以企业已有的评价方式与手段作为依据,借助于规范性的审计流程,对企业资源予以更加科学的分配与利用,包括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结果。之后以评审经济效益的结果当作是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依据,不断健全企业审计机制,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节约。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分析

1.经济效益审计欠缺法制性。我国在经济效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上还有待健全,《审计法》中也没有对经济效益审计中涉及相关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另外,在颁布的相关审计准则及审计规范中也并未建立完善经济效益审计规范标准,这对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正是因为经济效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欠缺,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许多审计人员在判断上都以自身经验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审计风险。

2.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未明确。不同企业由于实际运营情况各不相同,在对其进行考核过程中使用的标准也有所差异。针对经济效益审计中某个具体指标来说,在对不同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这一指标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受地区、企业情况等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随着时代发展及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审计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更新提升,若审计人员知识面狭窄,可能会影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甚至可能在审计过程会经常出现基础专业性的错误,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策略

1.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政策法规。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相关,因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必须要努力完善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进而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一方面,应当对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地位予以清楚的规定,同时对审计工作流程、方法、报告等进行准确规定,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并合理的增强执法力度,对导致重大损失事件的责任人必须要严格追究其责任;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地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与之相符的经济效益审计战略性指导文件。例如我国制定的审计准则体系操作指南中,便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及审计标准等进行明确规范,以此来降低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误差。

2.健全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指标体系,确保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更为准确客观。对于财务指标来说,一般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偿还能力、资产质量、未来前景等实施评估。盈利能力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有企业成本费用利用情况、净资产收益情况等;偿还能力主要是对企业现金流量债务所占比例、企业负债情况、利息情况等进行评估;资产质量主要是对企业不良资产所占比例及收账款周转率进行评估;未来前景的评估主要是从企业资产增长情况、利润收入情况及保值增值情况等。而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估则主要是从企业管理指标来进行,包括有企业战略管理指标、经营决策指标、行业影响指标以及企业对社会贡献指标等,借助于这类非财务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的持续发展潜能。审计作业人员借助于健全的评估标准,然后再结合企业行业实际情况与标准数值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后提出相关建议。

3.优化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方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是对自身经济效益进行精准判断,因此选择的审计方法必须要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实施。一是应当摆脱过去工作方式的局限。因为过去的审计工作方式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降低,对于这一问题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克服。比如说,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会计处理过程予以进一步规范、加强执法、完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提升对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等。二是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制订科学审计计划。制订审计计划应保证目标准确、内容周密,注重计划方案的实效性、经济性,找准审计核心重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畴以及审计落脚点。三是审计的开展还注意调查过程的准确性,进行审时调查。全面搜集各方审计资料,做出准确判断,揭露审计真相,对审计结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与分析,尤其是针对一些非数量问题判断时,必须要充分结合审计调查过程来进行判断。

4.提升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素质。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当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其一,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审计作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对审计作业人员进行招聘时,除财会与审计专业人才外,还应当积极地吸纳工程管理、物资设备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并成立经济效益审计服务小组,确保小组中有专业审计人才。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际工作情况,还需尽可能提升经济效益人才数量和素质,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综合水平,从而促进审计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其二,要努力提高审计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审计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与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关。因此,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地学习充电,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学习财会、审计、计算机等各专业知识,可以熟练地应用现代审计技术,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另外,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审计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是专业技能知识与工作思路拓展,从而增强其综合素质能力,为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有序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在开展经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京文.试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读天下,2016,(24):222.

[2] 梁晓娜.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探索[J].财会学习,2016,(15):143-145.

[3] 安平.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6,(24):226-227.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策略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我的手机在哪?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