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遗民严熊家世与生平考略

2017-04-10 00:11孟瑞薛以伟
关键词:家世生平

孟瑞+薛以伟

摘 要:“明遗民”是活跃于明清鼎革之际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自谓"顽民"的严熊著有《严白云诗集》27卷,存诗1400余首,具有重要文学和文献价值。通过考证其家世、生平及交游等状况,对深入研究严熊诗歌创作的内容、风格与艺术成就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明遗民;严熊;家世;生平;《严白云诗集》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126-03

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导致了大量遗民的出现,尤以明清之际最为突出。这些遗民诗人见证了明朝灭亡、清朝建立这一“天崩地裂”的历史,身上有着不降志、不辱身的民族气节,并用诗歌表达遗民情怀。在流传下来的遗民诗歌创作中,江苏常熟严氏家族不容忽视,特别是严熊,一生不入仕途,漂泊不定,用诗歌展现了一位“明遗民”的真实性情。

严熊的诗歌以香山、放翁为宗,朴实情真,被许多文人称赞。钱谦益《题严武伯诗卷》云:“余爱其词气朴直,有宋名人之风。”[1]王应奎在《海虞诗苑》中称其诗“朴老情真,亦時而峭刻奇丽”,可见严熊诗歌声誉之高。但因他的诗歌风格与当时的流行风尚不合,并且自己终生没有步入仕途,生平不显,因此后人对于他的关注较少,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只是个别学者在对阎尔梅、钱谦益、宋琬的研究中偶尔提到一些严熊的诗歌,而对其家世和生平多语焉不详。

一、严熊家世考略

明清两代的常熟严氏是地方上有名的望族,自严熊的曾祖父严讷开始,涌现出多位文学、艺术和政治方面的人才。王应奎《海虞诗苑》载:“熊字武伯,号白云,文靖公严讷之曾孙也。”[2]严讷(1511—1584),字敏卿,号养斋,常熟人。少时尚读书,作户帖云:“变龙事业山中养,孔孟文章心上求。”[3]《明史》卷一百九十三载:“嘉靖二十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选侍读。三吴数中倭患,讷疏陈民困,请蠲贷。帝得疏感动,报如其请。寻与李春芳入直西苑,撰青词,超授翰林学士。”[4]历官礼部左、右侍郎,吏部尚书。明嘉靖四十四年,兼武英殿大学士。讷晨出理部事,暮宿直庐,供奉青词,小心谨慎,至成疾,久不愈,乞归。后致仕归里。居常奉佛法,归心净土,好施予,乡民甚德之,称为“严老佛”。明万历十二年(1584)卒,谥文靖。著有《文靖集》。

祖父严泽,字开宇。文靖公第四子,官中书舍人。工书法,得曹娥碑笔意。慷慨能急人之难。潜心佛乘,专精禅学。临终书曰:“大千世界浩茫茫,俱是争名夺利场。今日老夫撒手去,万缘都净见空王。”[5]

父严栻,字子张,号髻珠头陀。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在满清残暴的“剃发令”下达后,吴地人民发动起义,常熟则由兵部主事严栻起兵,坚持四十天,城破后遭清兵屠城,《吴城日记》载:“城中死人无算。”据清褚亨奭撰《姑苏名贤后纪》中《武英殿中书舍人致仕文公行状》载:“弘光元年五月,南都既陷,六月略地至苏州。武英殿中书舍人致仕文公避地阳澄湖,呕血数日卒”[6]“文公”即严熊外叔祖文震亨,时南京已陷,清兵直取苏常,文震亨避地阳澄湖,忧愤呕血而死。七月十三日,清兵至常熟,严栻举义兵战于南关,败绩城破。越三日,清兵还苏州。严栻收集旧部守之。八月,新任常熟知县洪一纬来任,乡兵困之练塘。事闻于郡,十七日,派兵协同,萧世忠旧部继至,严栻率众御之华荡,战不利,军遂溃,常熟平。明亡后,严栻构小楞伽静室于锦峰山祖墓旁,究心禅诵,焚香独坐,以终其身。清顺治初,大吏交相推荐,自以衰废为由固辞。

从严熊的家世来看,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效忠明朝的重要官吏,特别是父亲,勇于抗清,明亡后拒不仕清。但是到了晚年都成为佛教居士,家人的为官经历和佛教信仰对严熊忠于故国、拒绝仕清、笃信佛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严熊生平考略

严熊,字武伯,号白云,自号枫江钓叟,江南常熟人。明诸生。入清,以高隐终。著有《严白云诗集》二十七卷,“自丁未(康熙六年)以前,为《雪鸿集》三卷。戊申(康熙七年)以后,岁为一卷,至辛未(康熙三十年)止。”[7]严熊生于明天启六年丙寅(1626),卒于清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考其《村居杂诗十首》自序云:“今年丙午,予生四十有一矣。”(《严白云诗集》卷二,第15页)[8]丙午为清康熙五年(1666),严熊41岁,可推知当生于明天启六年,即1626年。又《元旦》诗云:“六十五年驹过隙,震雷龙化记初生。”(卷二十六,第1页)此诗写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是年严熊65岁,亦可知严熊生于1626年。据严熊曾孙有禧在《严白云诗集》卷首“题识”中记载,严熊“生平著诗甚夥,丁未以前,刻有《雪鸿集》三卷行世。”《严白云诗集》乃严熊之子思庵订存,自康熙七年以后,岁为一卷,至康熙三十年辛未止,可知严熊当卒于辛未,即1691年。

严熊早慧,7岁时已能放笔作大字,笔墨淋漓。明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严熊13岁,是年钱谦益归田,严熊向其求学问诗。严氏《次和友人岁暮感怀二十首》其十七诗云:“问字宾朋曾接迹,分甘童稚几抄匙。”自注此句云:“叙牧公戊寅归田之况,时余方童稚也。”(卷八,第4—5页)明崇祯十四年,严熊与同里钱大田等订交,称“披肝社”。其《老友钱大田六十》诗云:“里中犹说披肝社,书上无惭刎颈交。”诗中注云:“予少年与大田诸君定交,称披肝社。”(卷十八,第4—5页)明崇祯十五年,补博士弟子员。“余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越二年而丁沧桑之变,新朝初具,文乞退,当事不许,匏系十余年。今辛丑,以钱粮诖误除名。”(卷一,第18页)严熊绝意进取,耽于诗歌,“予初学诗,喜韦庄、罗隐、许浑诸家,通年多读李杜韩孟元白集,觉有所进。”(卷二,第5页)自谓“旧顽民”,拒不仕清。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严熊《寿冒辟疆八十》诗云:“君今天下老,我亦旧顽民。”(卷二十六,第3页)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出生于仕宦之家,明亡后,决不仕清,而以遗民自居,表现出不事二姓的遗民气节。

严熊一生不曾入仕途,游历各地,与名流酬唱,纵情诗酒。《严白云诗集》收录诗作1400余首,大部分为游历诗和交游唱和诗,尝游历京师、南京、苏州、镇江、扬州、杭州、合肥、武汉、莱阳、横山等地,足迹涉及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山东、陕西等省,可见游历之广。严熊《村居杂诗十首》自序云:“予年二十即礼佛,发愿若过四十,当为半僧,不恒家居。”(卷二,第15页)

严熊气宇轩昂,有豪侠之气。宋琬云:“武伯身长八尺,眉宇轩轩,骤见之,或以为燕赵间侠客壮士也。”认为其有“驰骋豪纵之气,飞扬蹈厉之才”。(卷首,宋琬《严白云诗集序》)阎尔梅亦云其“形体魁岸,须髯猬张,目光电烨。……有河朔壮侠之气”。(卷首,阎尔梅《严武伯先生诗集序》)严熊善急人之难,能伸张正义,不负知己,有古人之风。

严熊一直把钱谦益当作恩师,钱谦益对严熊也特别赏识,还向他人推荐严熊,尝语及当代人物曰:“吾虞有严生武伯者,纵横迭宕,其才未易当也。”(卷首,宋琬《严白云诗集序》)尝评其《新月》诗云:“袁海叟作《白燕》诗,过于时大水,今武伯和袁八新诗,复过于袁。夫体物之作,在于若远若近,离形而得神,坡公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为粘皮缀肉者下一针也。武伯真得之矣。铁崖复起,亦当遍书以示座客耳。”(卷一,第3页)清康熙三年(1664)恩师钱谦益卒,不久钱夫人柳如是被逼死。《柳如是别传》载:“家难事实载严武伯熊《负心杀命钱曾公案》,文云:‘窃闻恩莫深于知己,而钱财为下。罪莫大于负心,而杀命尤惨。牧斋钱公主海内诗文之柄五十余年,同里后学砚席侍侧者,熊与钱曾均受教益。今公甫逝,骨肉未寒,反颜肆噬,逼打家人徐瑞写身炙诈银三十六两。今月廿八日复诬传族势赫奕,同钱天章虎临丧次,立逼柳夫人惨缢。亘古异变,宇宙奇闻。熊追感师恩,鸣鼓讨贼。先此布吿,行即上控下诉,少效豫让呑炭之意。”[9]当时严熊为钱谦益排解家难,龚鼎孳特地作《严武伯千里命驾且为虞山先生义愤有古人之风于其归占此送之》五首[10],以纪严熊与钱谦益的师生之情,以讽钱曾的不齿行径。其二诗云:“却笑关弓巢卵事,当时原有受恩人。”龚鼎孳将严熊与钱曾对比,同受师恩,却恩怨有别,令人感慨义愤。当时文人顾苓、归庄、李洊亦纷纷撰文斥责钱曾的忘恩负义。而严熊自钱谦益卒后,“每岁朝必诣牧斋柩前叩首”。(卷五,第1页)清康熙十六年(1677),在拜祭祖茔后即拜祭恩师钱谦益墓,其《春朝拜钱宗伯墓》诗云:“夙兴斋沐到山中,拜罢先茔即拜公。”(卷十三,第1页)

严熊不仅游历广,而且善交游。考察严熊的交游,对解读他的遗民身份有着重要作用。纵观《严白云诗集》二十七卷,交游诗占据了大部分,“赠”“送”“和”“次……韵”等字眼出现频率较多。这些交游诗详细记录了严熊的交游活动,考其交游大多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遗民,《严白云诗集》中多次出现冯班、归庄、阎尔梅、冒襄、邓林梓等遗民,也有个别贰臣和清朝官吏,如钱谦益、宋琬、吴兴祚等,现略举数例,以见其为人。

严熊少时即师从冯班,并跟随其四处游历,结社赋诗。其《读定远先生集》诗云:“少日从君苦学诗,晓窗灯夜坐忘疲。”(卷十三,第1页)王应奎《海虞诗苑》载:“公故与钝吟交,服习其议论,而能变化以出之,斯为善学冯氏矣。”[11]冯班,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严熊《追和李义山无题四首》序云:“予少从冯定远先生游,爱作绮艳语,三十以后绝不复作。”(卷五,第6—7页)清康熙二年,冯班集里中诸人结社赋诗,严熊名列其中。在《严白云诗集》中,与冯班唱和诗最多。清康熙十年(1671)冯班去世,严熊为先师冯班作《行状》,又作《冯定远先生挽词二十章》,“叙生平琐言陈迹”,(卷七,第12—14页)追忆师生二人以及自己与虞山诗派同仁的交游。

明崇祯十五年,严熊17岁,与归庄订交于钱谦益“半野堂”,此后经常与归庄交游唱和。清康熙十二年(1673),故友归庄卒,是年九月严熊作《归元恭挽词十首》,在诗前小序中述说归庄的“好”“恶”以及与自己的异同,序云:“好读书,好作诗古文词,好游览山水花竹,好临池,好画竹石,好奕,好饮酒,好朋友。予皆同之。元恭恶俗,恶深衷机械。予亦同之。但予好佛,好击剑骑射,则元恭不同。虽然,亦几几合为一人矣。三十年来,悲欢游迹,显显在目。”(卷九,第5页)严熊与归庄“交三十年”,“踪迹颇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清康熙二年(1663)春,阎尔梅避迹吴下,与严栻及严熊相晤。严熊《上阎古古先生》诗云:“四海为家不裹粮,儿童也识报韩张。开编莫叹陈琳老,览景空识阮籍狂。旧事危曾当虎口,新踪愁为入羊肠。何时负剑亲函丈,历遍残山剩水傍。”(卷一,第1页)阎尔梅和诗云:“钵乞晴天雨作粮,朱琴萧索不曾张。伯伦随地皆能醉,光禄诸儿若个狂。山水离奇穷鸟道,鼙笳辛苦试鱼肠。游来万里怜孤影,此夜悲歌尔在旁。”(卷首,阎尔梅《严武伯先生诗集序》)阎氏自谓“南游相知投赠不下千篇,惟此篇能绘出心貌”。严熊非常敬佩阎尔梅的人格气节,康熙十一年,其《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八诗云:“沛中阎古古,卓荦英雄姿。好似徂徕松,千仞无附枝。独鹤立已异,玉山颓更奇。黄公卢杳邈,独饮亦何为。嗤彼钓鳌人,神龙孰能羁。”(卷八,第10页)阎尔梅与钱谦益言不契,临行遗书诮让之,钱氏亦很生气,严熊曲为调和,阎尔梅《钱牧斋招饮池亭谈及国变事恸哭作此志之时同严武伯熊》记载其事[12]。

综上所考,严熊出身官宦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皆效忠于明朝,家庭中佛教氛围浓厚,这些对严熊忠于故国、拒绝仕清、笃信佛禅都产生重要影响。严熊作为明遗民,不降志,不辱身,一生漂泊于大江南北,结交了许多名人志士,他追求自由,纵情诗酒,这是其创作大量深沉而又情真诗歌的生活基础和源泉。

——————————

参考文献:

〔1〕(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572.

〔2〕(清)王应奎.海虞诗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8.

〔3〕(清)王應奎撰,王彬,严英俊点校.柳南随笔/续笔[M].北京:中华书局,1983.76.

〔4〕(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5116.

〔5〕(清)彭绍升.居士传[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525.

〔6〕沈云龙选辑.明清史料汇编六集第7册[M].文海出版社,1969.373.

〔7〕(清)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75.

〔8〕(清)严熊.严白云诗集[M].清乾隆十九年严有禧刻本,以下引文,仅在文中标注卷次和页码.

〔9〕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243—1244.

〔10〕(清)龚鼎孳.定山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301.

〔11〕(清)王应奎[M].海虞诗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8.

〔12〕(清)鲁一同选注.白耷山人诗选本[M].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家世生平
傅忠诚教授生平
曾巩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海岳圆》作者宫敬轩家世生平考
元曲三家生平新考
北魏寇猛家世生平考释——以墓志和本传为中心
客家研究第一人徐旭曾家世研究
王欣夫先生的家世与吴中学术传统
鸣晦庐主人王孝慈家世考
李白的家世与幽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