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转专业问题引起的思考

2017-04-10 00:18姚文伟
关键词:思考大学

姚文伟

摘 要:每年高考结束,学生及家长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就是报考何专业。许多因分数限制或其他原因被非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都会产生转专业的意愿。文章分析了学生转专业利弊,并希望大学在转专业问题上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大学;转专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150-04

转专业是利是弊?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学校正不断地放宽转专业的门槛,而更多的学生要求转专业,申请转专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转专业已成高校中的热门话题。

转专业给了学生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如很多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满意,存在抱怨心理,转专业就给了他们一个重新选择的平台,避免所造成的遗憾。但由于转专业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转专业的时间限制,名额限制,学习成绩,高考成绩等,更重要的是教学资源,教学条件限制。部分学生仍不能转到自己意向的专业,很可能失去动力,在所学专业混日子。更有甚者因不能转到自己向往的专业,就放弃学习,选择重新参加高考,造成精力时间等各种资源的浪费。要理性的分析转专业的中的存在的各种利弊,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针对转专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从学生方面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转专业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需求,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观念转化,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转专业虽然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学生更应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盲目地转专业。

(一)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缺乏兴趣、爱好

很多大学生在高考时往往只集中在高考的分数线上,就读什么大学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至于选择什么专业大部分是听从家长,老师或朋友的建议,缺乏主动性。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跟自己的理想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激情或兴趣爱好,从而萌生转专业的想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专业教育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动力。让学生明白自己学所专业的优势及将来专业发展前景,使学生渐渐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兴趣、爱好是是专业学好的基础

学生本身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想一想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认真思考下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就业范围是什么,是否适合自己将来的工作。所谓专业的学习还是要为自己以后的工作铺定基础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避免以后时间精力上的浪费。如果单单只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并不是出于自身的爱好兴趣,并不是出于对自己将来认定要从事的职业去考虑,对要转的专业没有兴趣,那么以后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失去斗志,将来从事这个行业也不能在工作中有所发挥,甚至不能长久坚持。而对于有兴趣爱好者去不同,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则很乐意去解决困难,每当他们解决一个困难都倍感有成就感,更加喜欢这个专业,并在不断探索中不断前行,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他们的专业水平越来越好,才能往更高的目标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兴趣才能带动积极的情绪去研究钻研,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更大地突破。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是否转专业,转什么专业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三)理性地看待兴趣爱好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事实上我们却发现许多学生上大学仅凭兴趣爱好想学好这门专业却非常困难。基础是必须的,没有基础单有兴趣爱好,在学习中难免会碰到磕磕碰碰,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坚持。在选择转专业的时候要非常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那些自己本身不擅长的或比较薄弱的课程基础要求很严格,而这些基础又是学好这门专业所必须的时候,学生就应该认真地考虑清楚了。在大学里学习并不只是混混日子,单拿一张文凭就了事的,面对以后的社会还是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学好学精才是上上之选。学生们往往只看到自己对该专业的喜好,却往往忽视自己本身是否具备该专业所要求的素质基础,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会计专业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建筑专业就要求要有美术基础等等。很多学生仅凭兴趣就选择转入不适合自己本身的专业,结果往往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丧失学习信心,以至自暴自弃而造成在混日子或退学等现象,所以单凭兴趣选择还是远远不够的。

(四)热门专业及就业趋势所带来的影响

很多学生本身选择专业时由于受分数,人数等各种限制未能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一旦有转专业的机会就迫不急待地转专业。很多学生及家长错误地认为热门专业好就业,只要进入热门专业就业就可以得到保障。以我校为例,学生在转专业中选择转入专业时集中在医学类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工科类的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管理类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认为如果学这些专业,毕业去向要嘛就业比较容易,要嘛待遇比较丰厚。而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学生,因就业面比较窄,学生转到其他专业学习的意愿就非常强烈。其实以好就业,或者就业后的待遇比较好来判断专业冷热,不是很可靠。有些专业属于毕业后待遇起点较低,但是很具有发展潜力;有些专业毕业后待遇或保障好一点,但很可能在未来的增长是有限的。当前社会高速发展,冷热门转业也在不停地转化。例如一段時间遭到冷遇的材料专业,如今也成为热门专业。原来人们过去觉得材料专业就业面太窄,只能进研究所或者企业。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不断加深,现在社会上对材料专业人才有大量需求。而以前非常热门的经济类专业,如国际贸易专业等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大量人才积压,就业就不再是热门。还比如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社会上缺少大量的儿科医生,当时在医学专业中处于冷门的儿科医学在停至招生17年后又要开始恢复招生。学生都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使得一些处于科学发展前沿国家需要的基础专业,如物理、数学专业受到冷落,以至以后人才奇缺,后续无人,导致学科发展失衡。到时热门专业的学生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而又形成新的瓶劲问题。

(五)避免自我情绪化

很多学生在选择转专业时,由于在班级格格不入或是由于朋友在其他专业,甚至是对某个老师有好感喜欢听某个老师讲课等,就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原因就放弃自己本来所学的专业,没有理性地看待问题。有些学生只是因为一些不良的情绪就想换个环境,我们在生活中更应该是碰到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而这些不良情绪并不能作为转专业的理由,学生应该在学习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比如多参加学校活动,有自己的爱好等,良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才是关键。学校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分析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优势,是不是要转专业,转专业以后的利弊,避免盲目地转专业。因为转专业后,学生不但要补修新专业中落下的课程,学生学习的压力更大,还要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困扰。因此,学校特别是辅导员应更多地帮助学生调整这种情绪化的心理,多进行沟通,使得他们以理性的目光去看待,使他们更能融入大学这个大家庭,学好自己的专业。

二、从学校方面思考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直接面对的就是人才和就业市场,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选择转专业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目前各个高校仍对转专业进行一定的限制,转专业也带有一定的弊端,学校要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更深层次地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

多年来许多的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的问题上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如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跨专业学习的愿望,激励了学生的兴趣,鼓舞了他们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要求日益强烈.拥有多学科、大跨度、交叉复合知识结构并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必然趋势,而双学位制,主副辅制等改革,更加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校更应该让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把书本带到生活中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培养,学校要更多地制造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勇于创新,自动、自发地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

(二)调查研究适应市场变化

高校扩招也进行了快二十年,高校教育早已由盲目地扩张升华到研究内涵的发展上,在当前经济社会下,专业最终还是要对应将来的社会就业需求的,所以对整个社会就业进行需求分析,进行调查研究还是必须的。当前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让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当前的高校已经具备能在批准的范围内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的权利,合理地根据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专业,是适应市场变化的重点,是关键。面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就业走向,调查研究是各大高校的责任,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存在的,只有紧跟社会变化的脚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调查研究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前景进行预测,使专业与就业需求相连,使专业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三)对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疑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专业知识的过分单一,使很多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来更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将相近或相同的学科等同院系的专业进行合并,按一个专业进行大类的招生。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大类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得到多专业背景知识的培训,更容易培养处创新性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要求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取得学历证书,为了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容易上手,还应该取得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使得学生不但具有理论素养更有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实现毕业即可从业的目的。

(四)请行业人士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的内涵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很大的过渡阶段,很多学生从高考过来对专业的内涵并不存在很深的了解,仅处于朦胧阶段,对专业更是在名词的理解上。学校应对入学的新生开设各个专业的讲座让他们了解自己要学的是什么,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自己选择什么专业转什么专业才能适合以后的工作等等。让学生起先了解自己才能让学生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专业。并在大学学习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请相关行业的人士来校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比如工艺大师为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讲艺术创作,请公司的销售主管来讲市场营销等,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有更深的认识。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你我仍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各有两种思想。”请社会上的职业人士进行案例式讲座,对学生专业的学习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给学生们新的视野,让学生看到的不止是事物表面,深层次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内涵。

(五)打破常规在某一时间段内允许自由选择专业

学校可以在学生大一大二的时候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专业的内涵,认识到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再去选择自己的专业,适合自己本身能力的专业才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才是前提,才是最好的。正确地选择专业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规划影响非常的大,扩大选择自由度更大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大学已经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关注的应该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应该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要。我校已开始探索创新教育制度。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两个学院率先进行创新教育培养试点,二个学院在2014级和2015级中各办一个创新教育班作为试点,由相近三个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在一二年级共同接受基础课程的学习,到了三、四年级,再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以及职业愿望,选择具体的专业进行学习。这样使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可以进行深厚的基础课程学习,同时又可以切身了解相关专业的特点,学生在最终选择专业时可以把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结合更紧密。

综上所述,转专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及前途命运的事情,是学校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学校既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学生做好转专业的服务工作,又要引导学生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精神,在轉专业中不跟风、不盲从,踏踏实实学好本专业,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王永.大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及其发展研究[J].高教论坛,2008(1).

〔2〕李爱国.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3〕崔岳.高校转专业本科生学习生活现状与问题[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7).

〔4〕黄伟达.我国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3).

〔5〕文相辅.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思考大学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