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以《比尾巴》为例谈好课是怎样磨成的

2017-04-10 01:48王媛媛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圆心尾巴课外

■文/王媛媛

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以《比尾巴》为例谈好课是怎样磨成的

■文/王媛媛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课堂教学设计的雕琢打磨。校本教研中,多方锤炼,推敲取舍,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层次会更加分明,语言会更加精炼,训练会更加扎实。下面,我们以2016部编版小语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比尾巴》的三次磨课为例,谈谈一节好课是怎么磨成的。

一、“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学内容的选择

《比尾巴》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写“比”;

2.了解文中动物尾巴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练习说话;

3.激发学生课外了解动物尾巴的兴趣。

那么,目标落实的具体抓手是什么呢?

从以上的比较不难看出,知识掌握点、能力提升点和课外拓展点的选取,让目标落地了。第一稿设计,将背诵放在了课外,经过大家商议,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课文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应该在课内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因此在能力提高点上增加了背诵这一项,并且经由背诵环节,总结背诵的方法,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磨课过程中,老师们还发现,课外拓展的内容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内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远远起不到拓展视野、开阔思路的作用。因此,二三稿的教学设计中,课外拓展点的选取变为“课内了解狐狸、小鱼、啄木鸟尾巴的特点和作用,课外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内容选取达到了经由课文打开一扇窗户,引领学生走入更加广阔的世界的目的。

二、“明明白白我的心”——一节好课的向心结构

一节好课,必要有一个好的向心结构。整节课围绕这个“心”去进行,才能更为有效。

1.一个问题——内容的圆心。一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教学流程“清清楚楚一条线”;而一节糟糕的语文课,往往是教学过程“模模糊糊一大片”。因此,磨课中,老师们提出了“谁参加比尾巴大赛?比了什么?结果怎样?”这一主问题,这一主问题成为了新授环节内容的“圆心”,新授环节的教学流程紧紧围绕这个主问题来进行,这样流程更加清晰了。

2.一种情境——形式的圆心。课堂教学,学生要学习基本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第二稿的设计相较于第一稿,创设了“我们一起去当比尾巴大赛的评委”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情境的设计变成了这一课教学形式的“圆心”。根据这个“圆心”第三稿设计又把复习字词变成了“以帮助小猴过河参加比尾巴大赛”的游戏来复习字词;师生将读课文变成了“给选手颁奖”;写字环节变成了评选最佳评委。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这一情境进行,浑然天成。

三、“实实在在长技能”——课堂训练的落实

评价一节好课,不是看教师多么的口吐莲花,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增长了哪些技能,学会了哪些方法,兴趣是否得到激发,眼界是否得到开阔,智慧是否得到开启,灵性是否得到舒展。无论多么精妙的教学设计,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有所得”上。

经过多次磨课,《比尾巴》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不断的取舍、不断的优化中,所有参与磨课活动的教师经历着思考、讨论、研究、碰撞,体会颇多,感悟颇多。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经发学校

责任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圆心尾巴课外
小满课外班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
圆心仍对应圆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