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裂变,转型为发展

2017-04-11 10:48李红丽杨邦贵李祖海柳佳晨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长阳县巴楚高山

李红丽+杨邦贵+李祖海+柳佳晨

导读: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摒弃传统观念,再次引领蔬菜二次转型,和各级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围绕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带领贺家坪镇百姓致富,是一个有着社会责任的好企业。

2011年3月,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楚公司)正式落户长阳高山蔬菜之乡——贺家坪物流产业园,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占地14 361 m2,建筑面积4 586 m2,建设规模总投资1 800万元,主要从事蔬菜研发、加工、种植、储藏、销售等业务。现在长阳、秭归、巴东等地拥有800 hm2番茄种植基地,产品远销武汉、江西、浙江、福建、广东、上海及香港、澳门等地。

1 企业的三大核心优势

1.1 打造高山蔬菜绿色食品

巴楚公司由长阳耀辉、长阳鹏程、长阳久丰、长阳弘运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到2015年7月,公司的4个拳头产品:结球甘蓝、大白菜、辣椒和番茄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其中:结球甘蓝133.3 hm2,年产4 000 t;大白菜80 hm2,年产4 200 t;辣椒86.67 hm2,年产5 600 t;番茄233.3 hm2,年产16 000 t。公司绿色食品蔬菜总面积533.27 hm2,总产量29 800 t。

1.2 加大蔬菜科技创新示范,服务产业发展普惠农民

①开展定期培训 “春种一颗籽,秋收万粒粮”,巴楚公司重抓春季培训,强调食品安全,制定绿色食品结球甘蓝、大白菜、辣椒和番茄技术操作规程。蔬菜生产旺季聘请长阳县高山蔬菜研究所、长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长阳县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的农业技术专家,组建技术服务专班,常年现场指导蔬菜科学种植;发放蔬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宣传资料,从种到收实现全程监管。

②科技领先行业 近几年,公司和中南民大、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打造一流的避雨延秋栽培、两减栽培、健康栽培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发挥贺家坪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作用,普及农机具推广、保湿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田单位产量,降低投入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1.3 蔬菜配套服务

长阳县贺家坪镇是高山蔬菜番茄、辣椒、四季豆、豇豆和黄瓜等的主产地。巴楚公司在建好核心基地555.6 hm2的基础上,对周边村庄蔬菜基地进行代购代销加工和包装。每年年初公司制订出蔬菜种植计划,生产中对农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农资优惠、资金帮扶(贷款和贴息)、政策争取(精准扶贫),收获期对周边农户产品按同质同价优先回购。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农户菜田的大棚建设、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购。基地建成后,农户可选择承包基地组织生产,效益与公司五五分成;也可选择进入基地做工,每天拿100元劳务工资。2011公司投资5 000万元,建设番茄酱加工、包装加工和附属配套设施,每年消化番茄原料3万t以上,包装生产达到150万套,实现产值过亿元。

2 引领蔬菜的二次转型

2.1 投巨资,建钢架大棚

避雨延秋栽培技术,即通过薄膜、草帘、遮阳网和钢架大棚抵御频繁阴雨,减少蔬菜病虫害,延长收获期,提高坐果率,告别“望天收”。公司大棚的买断模式是8 000元/667 m2;租赁模式是每年

2 500元/667 m2;对精准扶

贫对象优惠500元/667 m2。

2014年,巴楚公司在长阳县贺家坪镇紫台山村按1 000元/667 m2的价格流转土地66.7 hm2,建避雨延秋大棚西红柿基地,每667 m2减少化肥用量1 t,少用树木2 000根,节约成本3 300元,667 m2增收6 000元。2015年公司在紫台山村再次流转土地33.3 hm2,建立避雨延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2.2 推广蔬菜两减健康栽培

2015年1月农业部审议并通过《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公司由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杀虫灯、防虫网、性诱剂、色板等新型植保器械得到普遍应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截至目前已推广蔬菜两减健康栽培666.6 hm2,实现人均年增收10 000元。

2.3 冷库扩容

2011年公司投资5 000万开发番茄酱蔬菜深加工项目, 2012年7月前正式投入生产;2013年投资500万元,建设冷库3 000 m3;2014年新增冷库2 000 m3。

3 社会责任

3.1 构建金融扶贫绿色通道,创新扶贫新模式

蔬菜避雨延秋栽培所需镀锌钢管大棚667 m2成本在数万元以上,高山番茄1 000粒种子价格高达300多元。为帮助周边农户脱贫,撬动金融杠杆,迈过脱贫“资金坎”,农行长阳支行与长阳县扶贫办签署《扶贫信贷战略合作协议》,由扶贫办负责筛选推荐客户,同公司一起探索扶贫新路子,帮助贺家坪镇紫台山村6 村302户,通过“政府信贷增信+农行+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方联动,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贷款,采取受托支付方式确保贷款用于生产。

①3种帮扶模式 “有劳有田”,针对既有劳动力又有土地的农户,重点发展高山蔬菜避雨延秋栽培长效产业发展模式;“有田无劳”,针对有土地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可将其土地流转给公司进行规模化生产,自己成为公司示范基地的田间工人;“有劳无田”,针对有劳动力无土地的农户,可协调流转他人土地,与公司合作从事蔬菜产业发展。

②创新合作模式 传统种植模式依然影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思路——管理粗放、盲目跟风。为避免“一种就多、一干就亏”现象发生,巴楚公司与贫困户签订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收购协议,贫困户取得贷款后委托农行支付给巴楚公司,方便企业进行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指导和产品优价收购,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而对贫困户蔬菜种植的全面参与,也使得巴楚公司自愿为扶贫贷款提供连带兜底担保,这无疑在政府风险补偿的基础上,为贷款风险防控增加了双保险。2016年,公司和农行合作,累计为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560万元,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400多hm2。

3.2 建设蔬菜深加工项目

随着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番茄種植面积逐年扩大,效益好时,番茄价格5.6~6.5元/kg,收入可达70万元/hm2,效益差时,番茄价格0.2~0.6元/kg,收入可达3.9万元/hm2,由公司投资5 000万元开发的“番茄酱”蔬菜深加工项目,每年消化大量番茄原料,有效预防菜贱伤农现象发生,新增就业岗位300个。

巴楚公司董事长左帮烈从事高山蔬菜种植已有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引领企业二次转型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大产业”目标,公司高起点规划、大面积推广、多举措推进,初步实现了蔬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高山反季节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555.6 hm2,企业生产的绿色食品辣椒和番茄质量好,信誉高。紫台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辣椒产品被上海世博会列为专供产品,提高了全镇高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长阳县巴楚高山
高山茶
高山从何而来?
跟着唐诗去旅行——巴楚流韵
巴楚传奇
畜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探索
巴楚视觉元素在文化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高山台防雷实践
长阳县举办“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纪念活动
白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
大众传媒视野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