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形象看《太阳照常升起》的主题

2017-04-11 15:16杨燕翎赵宏宇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主题人物形象

杨燕翎+赵宏宇

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描写了一战后一群年轻人人流落欧洲的际遇及精神的迷惘,作品充满着感伤的气氛。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入手浅析其中的主题——迷惘。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人物形象;主题

1 悲观主义者——杰克

杰克十分痛恨战争,认为“战争实质上是对文明的一场浩劫”。战争使得他失去了男性的身份-性能力,致使他无法和心爱的女子在一起,对男性身份的自卑感一直深藏心底。战后,金钱成为战后的生活主导,这象征着战后人们之间关系的异化,即以钱为纽带组成的人际关系代替了以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整部小说中都充满了这种对男性身份的不安全感。传统上的英雄,骑士的尚武精神,那种为正义献身的观念正在被时代消解着,而杰克正是这种变化的体现者。杰克对同勃莱特一起出现在酒吧出现过的那群人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厌恶,并暗示他们的这种同性恋身份以此来表明自己对那些本身是男儿身却缺失男性气质的蔑视,这恰恰再一次表明杰克对男性身份的认同与忧虑,杰克对科恩和勃莱特的短暂交往也使他嫉妒不已:“他的艳遇使我感到一种毫无理性的,跟人过去的嫉妒。”勃莱特终究未能和杰克在一起也正是由于杰克的男性身份的缺失。勃莱特对科恩的爱并不及杰克,但却在一起了,这使杰克对科恩十分愤慨,对自己也充满了无奈自卑。可以说,男性身份的缺失使他丧失了一切。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这场战争。

2 传统价值观的守护者——科恩

科恩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而一直对所认同的传统价值观深信不疑。因此,杰克以及参加过的战争的那些士兵同科恩的冲突实质上是传统价值观念同战后价值观沦丧、尚未建立新的价值观这段期间的冲突,而并非仅仅人与人之间的不和。他对自己和勃莱特之间的关系的态度很好地体现了这点。当他第一眼见到勃莱特时,他就认为后者绝对优雅正直,尽管杰克已经提醒了他。科恩不相信她会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同勃莱特的同居生活使他深信不疑地认为她和自己是真心相爱,但当他得知杰克安排勃莱特和罗梅罗约会时,他大骂杰克是该死的皮条纤,并将杰克打倒在地,随后去找罗梅罗决斗。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上看,杰克分明就是传统爱情的卫道士,身上显现着骑士的精神。然而时下的人们,早已失去了这种浪漫爱情观,似乎所有人都是清醒的,唯独科恩还沉睡在浪漫的美梦中。可实际上,只有科恩是真诚的,是纯洁的。 杰克安排勃莱特和罗梅罗约会时而使科恩出现了暴躁行为,使他失去了绅士的一贯行事原则。关于这一点,他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了。因此他痛哭流涕,后悔不已,向杰克道歉,同情敵罗梅罗握手言和。这一切的忏悔行为都源自他本人所遵循的传统价值观。

3 时代“新女性”的代言人——勃莱特

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一般可以概括成两类:一类是理想中的女人,如《永别了,武器》的凯瑟琳;另一类是所谓不正经的女人,就像这篇小说中的勃莱特。勃莱特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了性解放意识。她最终不能和杰克在一起的原因就是由于杰克的性无能,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抛弃了杰克。她不断地和男人周旋于酒吧,咖啡馆,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这与传统上的那种贤惠善良、温柔可人的相夫教子型妇女的形象大相径庭。勃莱特其实并无真正的生活过,她靠不断地放纵自我来逃避这个世界。她“头发朝后梳,像个男孩子。”从某种层面来看她,她似乎是一个披着女性身体的“男性”。与她相比,小说中其他的男性角色都显得不够阳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形象:勇敢、刚毅、血性。相比之下,其他的男性形象都变得有些女性化了,即所谓男子气概的缺失。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可恶的战争,作者再一次通过勃莱特的人物形象表明了战争的罪恶本质,一切悲剧的根源,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意识。

4 传统价值观的完美体现者——罗梅罗

罗梅罗是个19岁的斗牛士,没有经历过战争,依旧保持着战前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斗牛术不同于其他斗牛士的“虚而不实的惊险印象”。他表演的是传统技巧,“他的动作总是那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从容自若”,“罗梅罗的斗牛使人动情”。对其斗牛术的描写自然可以看成是海明威对尚未遭受破坏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同勃莱特私奔后,他决心要和她结婚,要她变得女性化一些,这表明了海明威所要树立的一个传统价值观典型,那就是“男性就该是男性,女性就该是女性,男性就该有男性的样子,女性也如此,而不要男女不分”。罗梅罗的重大意义在于他起着十分强烈的衬托作用。他的阳光朝气,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态度,对爱情的忠贞纯洁使得杰克、科恩、勃莱特的那种空虚无聊、死气沉沉、迷惘失落的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有了罗梅罗,让读者更能明白为什么他们会与他有如此不同的人生,即战争把人劈成了两半,人不复完整的人了。因此,罗梅罗是海明威在小说中唯一一个完美的正面角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本文通过分析四个人物形象得出了“迷惘”这一主题,战争的残酷、传统价值观的沦丧进而导致了年轻人精神上的迷惘空虚。同时,正因小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开创性的先锋作用,该小说成为了“迷惘的一代”宣言书。

参考文献

[1]秦黎.挣扎的英雄主义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的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6(02):53-54.

[2]任俊莲.《太阳照常升起》中博莱特对自我的无望寻觅[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06):7-9.

[3]郑小青.迷惘中的探索者——重读《太阳照常升起》[J].金田,201(06):51-52.

[4]田芳.从《太阳照常升起》透视“迷惘的一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41-43.

[5]孙莉娜.海明威和他的战争观[J].学术交流,2003(09):167-169.

作者简介

杨燕翎(1963-),女,硕士学位。现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赵宏宇(1990-),男,现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作者单位

1.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2.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猜你喜欢
太阳照常升起主题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压抑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现实与虚幻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