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精神再出发 勇于担当攀高峰

2017-04-11 04:56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文艺

文 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云南日报特邀理论撰稿人、本刊特约编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高度评价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分析我国文艺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肩负历史使命提出殷切希望,是新时期加强文艺工作、推进文艺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文艺要锻造民族“忠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朝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艺战线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坚守鲜明民族特质。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的,是一个民族独特人格的彰显,更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五千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和形成的沃土。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文艺战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坚持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既是文艺工作的“根”,又是文艺工作的“魂”。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抓好文艺作品这个载体,抓住文艺工作者这个主导,抓紧文艺创作内容这个核心,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凝聚磅礴中国力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要求更高了。文艺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要修炼服务人民“风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造都为了人民。”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再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文艺工作者既要有这样的态度,也要有这样的能力。

深入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同时创造了艺术,定义了美的内涵,延展了美的形式,文艺工作要为他们书写、抒情、抒怀。正是由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判断文艺作品好不好,主要看人民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任何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无一不饱含对时代和人民的观照与回应。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蹲点采风,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地用心体悟观察,从中汲取营养和经验,创作出富含人民气息的作品来。

细腻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凡是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无不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做到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表达得更加细腻、更加真实、更加质朴,抬头仰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低首扎根于人民的火热实践,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尽情讴歌人民的精神、典型、英雄。文艺不但要展现人民创造的伟大精神,还要尽情讴歌人民群众中的典型和英雄,这是文艺的天职。要把笔尖镜头对准民族英雄、国家功臣,对准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甚至牺牲的英雄模范,让人民的情感在这里升温,让人民的希望从这里延伸,在为人民赞美讴歌中彰显文艺作品的分量和作用。

文艺要挺立创新创造“傲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努力让文艺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吐故纳新改善环境。不断提高对文艺功能、作用的认识,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艺创作的根本目标。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人格锤炼和队伍建设,健全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

推陈出新弘扬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命力、非凡创造力和强大凝聚力的深刻厚重的思想渊源和持久不竭的文化源泉。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素材、汲取营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契合时代要求的精华,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加以展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出一批以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提供基本知识和价值判断。

避俗趋新打造精品。文艺的核心价值,是心灵的净化升华和人格精神的塑造提升。要充分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夯实文艺精品铸造灵魂的根基。文艺工作者要积极面对生活,深刻感悟社会,在不断的磨练和探索中感知时代脉搏,聆听群众心语,始终以参与者、记录者、创造者的身份融入时代潮流,在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中有所作为。大力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发现和培养文艺新人,形成创作队伍团结互补、充满活力的局面。着力在新闻报道、艺术评论、文艺批评、文艺宣传等方面形成健康机制,不断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与行业自律。

文艺要强壮主流价值“筋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

呈现实践中国梦路径这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文艺创作中当之无愧、不可多得的鲜明主题。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书写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历程,能够源源不断地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处在当今的历史机遇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树立主题创作和崇尚主题的时代精神,为梦想而歌,为时代而歌,创作出更多流传后世的文艺作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个主旋律。我们的文艺作品中要有爱国主义这根主线,反映民族的精神品质,反映地域的文化特质,反映公民的家国情怀。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自己的笔触深切表达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人民、文化、历史的热爱,发扬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激励人们昂扬奋进。“挥毫直书胸臆,写尽家国情义”,这样的主线意识应当融入一切文艺创作之中,成为精品力作的重要特征。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主导。文艺工作者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扎根基层,深入生活,是对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是否以人民为主体的创作标准,更是检验作品是否接地气的实际标准。离开了人民的创作方向,文艺作品将会走上一条不归之路;以人民为主人公的优秀作品,将会被人民久久传颂。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文艺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范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