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大城市交通管理

2017-04-11 08:53陆文芳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交通互联网+

俞 皓,陆文芳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浅议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大城市交通管理

俞 皓,陆文芳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政府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性。交通管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率、培育交通发展动能、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互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是社会管理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但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而且能进一步促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互联网+”;交通管理;数据应用;优化改善

自从“互联网+”新业态产生以来,很多行业因此受到了影响与改变,“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广泛,交通管理亦不例外。改善大城市道路交通整体环境,解决各类道路交通“顽症”,是大城市交通管理的永恒课题。“互联网+”将给传统的交通管理带来冲击与变革,交通管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率、培育交通发展动能、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一、“互联网+”的概念及其特征

2015年,“互联网+”计划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接受并引入“互联网+”,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新形态。

1.“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2.“互联网+”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

二是创新驱动。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五是开放生态。“互联网+”将各种单一的孤立生态连接起来,不再孤立、封闭,从而达到开放目的。

六是连接一切。只有连接才能充分体现各自的价值,且发挥各自专长。

二、“互联网+”技术促使交通管理效率的提高

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效率是重要指标。如果管理效率低下,交通拥堵不堪,由此产生的各种成本会扩展到整体经济。据“滴滴出行”对外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上海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人均成本达4497元,上海出行的网络缓冲时间达1.77分钟,即为保证按时到达目的地,市民乘车出行时,需要在平均耗时的基础上,每公里需额外多预留出1.77分钟。因此,大幅度提升交通管理效率不仅便利出行,更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1.“互联网+”的云计算模型提供了准确的交通预测

当前,交通管理技术的本质是大数据的运算和应用。交通数据本身就是大数据,车辆信息、路况信息、电子警察、监控信息加上互联网带来的人员移动信息、地理信息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

通过云计算,建立数据模型,使得预测提前。目前交通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实时路况一般通过手机信号在基站间的切换进行估算的,即车内驾驶员的手机随着车辆移动在不同的基站切换,切换越频繁,说明移动得越快。但是这种预测计算量大、预测时间较为滞后,一般只能预测后5-10分钟该路段的车速和路况。云计算可以通过积累2个月左右的原始数据,建立大数据的建模工作,建模完成后预测可以在10秒内完成,可以预测到1个小时以后的未来路况。这种大数据建模也可用于大型活动人流管理的应用中。

2.“互联网+”的动态统计提升了交通设施智能化水平

“互联网+”的动态统计促进交通设施智能化。以交通管理中最常见的交通信号灯管理为例,按常规交通管理系统的工作方式,管理部门需要提前对信号灯定时系统进行预编程。但问题是,交通模式与流量一直在持续变化。而在过去随着人口与地形的变化,对一个十字路口进行重新编程的成本很高。如何让信号灯可以实时监测交通路况,又使信号灯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予以解决。如2014年,美国率先实现互联网控制区域智能信号灯,信号灯根据实时道路上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动态调整红绿灯配时。这种智能交通信号灯每隔几秒钟就更新一次信号模式,以此响应交通流量的变化和意外事件。与传统交通信号灯集中管理的模式相反,“互联网+”信号灯由每一个交通信号灯做出自己的交通管理决策。这些信号灯会与邻近的系统分享信息,但不存在集中控制,也没有主动的人为管理。海量信息可以多跃程传播,通过一种分散式途径建立一个合理的长远规划。

3.“互联网+”的数据关联辅助了交通监管

除了计算和统计以外,“互联网+”将不同数据库内的数据打通,进行数据关联比对。这种技术在交通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国,旅游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位置大约每15秒上传一次数据,这个数据是海量的,大城市的这两类车的数量数以万计,但上传的庞大数据很难得到应用。特别是对这类车辆的监管基本都是“事后监管”,很难做到“事前监管”或“事中监管”。“互联网+”数据关联的技术算法却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通过比对发现套牌车,锁定跨省经营、修改GPS坐标和修改时间的驾驶人员;二是对于危险品车辆如果进入居民小区等特定范围内即刻触发报警装置;三是可以通过公路和桥梁的感应装置判断车辆超载情况。

三、“互联网+”技术合理分配了交通资源,重构了“人与交通”的关系

交通管理的本质是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确保安全畅通。“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并不会改变交通的本质,但方式将会创新。虽然政府在交通管理资源分配中仍是最重要的部门,但“互联网+”使很多新生社会网络力量加入了资源的分配,重构了交通管理中的时空分配。

1.“互联网+”的数据算法创新了出行模式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不仅是新时代城市出行领域规范的行政规章,也是“互联网+”产业革命探索的基本规章。网络专车这一新生事物,改变了交通管理的时空分布。

“互联网+”在专车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释放了车辆的碎片化时间和闲置价值,在不增加道路车辆的前提下,实现不同时空的灵活供给,起到消峰平谷的作用。在算法中,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无数个移动的点用最短的线串起来,用最少的车最有效地满足城市出行需求。例如,“优步”使用的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的算法,一般情况下,私家车和出租车18辆车才能运送27位乘客,通过优步只需要10辆车,从2016年1月到4月间,优步帮助15个城市减少了1.5亿公里左右的行程,从而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管理的压力。尤其像上海这样大城市,应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公共交通为主、共享交通为辅、私人交通抑制”的方式,才能有效优化交通管理。

2.“互联网+”的POI信息重构交通的地理数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导航很快取代了原有的地图和车载导航,但是我国有超过1000万公里的道路,一年内30%的道路状况都会发生变化。如果这项工作依靠政府部门去解决,时间和成本都难以想象。

“互联网+”的POI采集技术,使社会互联网公司通过技术来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并反哺于社会和政府部门,形成精确的地理数据。POI是“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译为“兴趣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但POI在大城市中小商铺、小饭店等的地理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对兴趣点的判定最为准确,是“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重点。在POI数据采集中,互联网公司的判定原则是“两条路,一条有一万个人走,另一条有一百个人走,肯定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当采集到大量的POI使用信息时,就会对道路的判定变得极为精准。高德地图利用淘宝的物流信息采集POI数据库,每张订单的发货地址和收件地址都是基础数据,每年几百亿的订单滚动下来,为地理数据修改提供了依据,用的人越多,地图修改得越频繁、越精确。

3.“互联网+”的聚合技术使交通管理领域突破空间限制

聚合技术,就是将涉及到的数据汇聚到一起,降低使用数据资源的门槛和成本,提供使用接口,并以此驱动创新互联网产业。

“互联网+”可以通过数据聚合,统一资源,形成“一站式”智能交通,在平台内聚合所有的交通工具、交通服务者和交通路线。通过互联网,联合全国海陆空各种公私交通资源,实现“一站式”出行选择。智能交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城内出行,聚合一个城市所有交通资源;第二阶段,实现城际跨越出行,聚合省内各种交通工具;第三阶段,全国出行,聚合全国海陆空交通资源。例如,乘客要坐飞机再坐大巴到某个没有机场覆盖的城市。当飞机起飞,互联网交通服务公司就自动帮该乘客订好大巴车票,只需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如果飞机、火车误点,地面公交也相应晚点,充分灵活调度。这样就把客流和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确保了效率,提升交通管理的综合智能化,实现多种交通模式的换乘和无缝连接。

4.“互联网+”的数据挖掘技术使静态交通管理更为顺畅

我国的停车位与机动车的比例是1:2,即每两辆车才有一个停车位。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注册机动车保有量已超283.5万辆,并以每年新增注册机动车10万辆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再加上约60万辆常驻本市的外省市号牌机动车,以及每天大量临时进入上海的外省市号牌机动车等,市内机动车保有量呈现不断快速上升趋势。另据统计,上海市中心城区现有机动车停车泊位缺口已达40万个,停车矛盾仍在不断扩大。

通过“互联网+”的数据挖掘,可以解决资源的分配效率问题,用更少的资源消耗解决更多的需求。通过对不同停车场数据挖掘,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一方面,通过停车引导提高停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利用摄像头采集数据,进行停车管理,驾驶员可以进行停车预约,可完成车位预约——到场——出场和相关服务的闭环流程,确保驾驶员“有位可停”、停车场运营效率提升这个双赢的结果。另一方面,优化支付方式,以电子支付两到三秒即可完成复杂的计费和支付,并且消除了付费争议,大幅提升出场通行效率,减少费用流失,并节约人力成本。

四、“互联网+”广泛运用将推动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转变管理方式

“互联网+”的兴起标志着新数据时代的来临,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治理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基础。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文件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可以预见,“互联网+”技术必将推动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

1. 有助于形成“守土有责,齐抓共管”的交通管理理念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实施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责部门,但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不能仅靠公安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布局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些都要依靠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按照各自职责管理,做到“守土有责”,从而共同做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

2. 推动公安内部数据与社会互联网公司数据共享

以前我们呼吁政府部门开放数据,但从互联网技术要求看,政府其实是缺少相关数据或数据不全的,特别是动态数据。在交通管理部门涉及到身份信息无法开放,其他数据多为有一定统计口径的静态数据,而且大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有时资源共享水平低,开发投资成本大。“互联网+”技术应用后,我们应该意识到数据用好了就是生产力,以开放和合作的姿态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利用好数据,借助企业的力量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开发系统,充分运用数据改变交通管理的决策程序,增强决策科学性,提升决策水平,提高风险预判能力。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实现了联网信号灯信息后,可以将有关信息与汽车公司共享,由汽车公司开发系统,反过来辅助交通管理。汽车公司将汽车与交通信号灯利用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当车辆即将到达路口时,车载驾驶信息系统就会将路口的红绿灯情况告知驾驶者,并向驾驶者提供建议车速,以便于减少停车的情况发生。如果车主还是不得不停车等待,那么该系统则会自动进行绿灯的倒数计时,并自动关联至汽车的发动机启停系统,以达到精确控制发动机点火时间、节省燃油消耗的目的。这是对交通管理部门、企业、驾驶者都有利的设计。

3. 推动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

“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一切资源,使供需双方以最低成本找到对方,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经济体的摩擦力,甚至使人与人、行业与行业之间,基于海量的数据创造出以前任何人也没想到过的全新连接点,以几何级数释放出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对传统模式升级改造的过程,其深化发展势必涉及一些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的深度调整。一方面,它可能打破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产生“总体有利、局部阵痛”的再分配效应;另一方面,又因为其生产方式的创新性,也往往会产生新的管理问题,从而给管理部门的治理带来许多新的“不适应”和挑战。

为此,笔者建议从加快“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高度,尽快制订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电动车、互联网租车的管理和保险责任,强调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并不矛盾,管理部门不能只做“旁观者”,要规范有效地实施市场准入和监管政策,强化部门间协同,实现快速响应、联动处置,形成融合市场的监管合力,营造良好的交通管理政策环境,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予新事物发展机会和空间。例如,网络专车的出现便利了出行、提高了效率,但是在安全保障和兼顾社会公平等方面需要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确保“互联网+”在正常的轨道健康发展。

4. 推动交通管理部门改变服务方式

建立和运用“互联网+”平台服务百姓,将是政府服务方式的重要转变,必然会促进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是促进政务公开和阳光警务的有效手段。

公安部交管局已从全国行业管理层面,推出“互联网+交通安全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过去需要到窗口排队办理的10大类130项服务项目移植到互联网上,群众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客户端就可以预约驾考、办牌办证,就可以随时查询机动车年检、驾驶证审验、交通违法记分等相关信息,推进了交通安全服务管理更高效、更惠民、更绿色发展。同时,行政程序的设置将更加优化,如通过APP完成交通事故处理,通过微信、电子信箱等完成行政行为的送达。

5. 推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力合理配置

向科技要警力已成为一种共识,“互联网+”技术的投入使用必将解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力,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到政策规划、信息开发、整合维护和重点项目审批等。但是,“互联网+”技术同时需要民警不断学习,提升认识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水平。同时,“互联网+”交通管理强调警力的合理使用,同时通过创造性思维,在“事前、事中、事后”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分析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总之,“互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是社会管理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但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而且能进一步促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提升交通管理的综合能力。

[1] 滴滴媒体研究院.2016上半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EB/OL]. imxdata.com/ archives/10768,2016.

[2]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课题组.确保上海市道路交通“顽症”治理实效和长效的对策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

[3]颜婧宇. 优步以“互联网+”思维优化杭州交通服务环境的思考[J].财经界,2015,(6).

Humbly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o Improve Metropolitan Traf c Management

Yu Hao, Lu Wenfang
(Shang Police College, Shanghai 200137, China)

The arrival of “Internet+” has not only improved people’s working, living and thinking methods but also affected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raffic management and Internet has optim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improved ef ciency and fostered traf c development impetus, thus upgrading traf c management leve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traf c management is a 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anagement. It can inno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rge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o alter their functions, better government’s service level, which is an ef ective method for the government to stimulate both administrative af air and policing transparency.

Internet; Traf c Management; Data Application; Optimize and Improve

D631.5

A

1008-5750(2017)01-0026-(06)

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7.01.003

2016-12-01 责任编辑:孙树峰

俞皓(1973—),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涉外警务教研室主任,中级教官;陆文芳(1969—),女,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科研中心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交通互联网+
主动交通管理在智慧高速中的应用探讨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限行不限购应是小汽车交通管理的新常态
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