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质量评价手段 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2017-04-12 18:05吴蔚群王有月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职教中等职业学业

吴蔚群++王有月

摘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是推进全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展学业水平测试几年来,在制度建设、组织架构、考纲研制、题库开发、系统完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引导学校规范办学、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48-05

2016年11月12日至14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顺利举行。今年是我省首次组织该项考试,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设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和专业基础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采取笔试形式,德育和专业基础课采取机考形式。全省共有9.7万考生参加本次考试,共设笔试考点186个,考场3337个;另设机考考点187个,考场2503个,1万多名教师参加本次考试监考工作。

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是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五个具体方案之一,也是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考核和测量,是我省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考促教,推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对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的职业精神,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苏为什么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在许多人眼里,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是职前教育,职校学生只要把技能掌握好、能顺利就业就行了,何必“效颦”普通高中,也来搞个学业水平考试呢?会不会因为全省各地学生发展不均衡、推行不下去呢?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江苏为什么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一)有利于引导学校规范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整体提高全省职教教育教学质量

江苏中职学校专业多,有18个大类近200个专业;学制种类多,既有面向就业的中专教育,也有面向升学的综合高中,还有五年制高职、3+3、3+4、5+2等中高职及本科衔接项目;此外,还有少量高中后一年的中专教育。因此,在推行学业水平考试之前,缺乏全省统一的办学质量评价标准,有些市甚至连市一级的统考统测都没有。由于缺乏全省统一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检测评价标准,全省各地之间、各地学校之间、各校学生之间发展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江苏职教大省、职教强省的发展后劲。开展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统一评价手段,有利于引导学校规范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整体提高江苏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深化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全省学业水平考试之前,全省各地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力度不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隨心所欲现象,重视技术技能教学,忽视文化素质及综合素养的培养,个别地区、少数学校甚至没有培养方案。通过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倒逼各校严格制定、认真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执行技术技能+文化素质+综合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的职业精神,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高等院校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中职学生升学渠道,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拉开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幕,开展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通过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并将其纳入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规划,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对口单招、注册入学、高职院校自主录取等)的考试招生模式,有利于拓宽中职学校学生升学渠道,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

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

早在全面推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之前的2013年,出于审慎考虑,并为积累经验,江苏省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简称“学测”阶段)。

(一)前期试点工作

2013年初,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苏政发〔2012〕194号)文件精神,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并对试点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拟在南京、常州、南通三市的2012级学生中开展学测试点工作,省教育厅职教处具体负责领导三市的学测工作,各市学测工作由各市教育局统一领导,明确南京作为学测试点工作的牵头单位。2013年3月,三市就学测工作召开了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市还下发了《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的通知》。

1.学测试点的相关内容

(1)明确学测的范围、内容、要求、方式

试点三市明确了学测试点的范围为2012级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含综合高中学生)。考试的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测试、专业知识测试、专业技能测试3部分。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5门课程。德育测试采用综合笔试,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分别采用单科笔试方式,内容为各学科的基础学习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以相应证书认证代替考试。

专业知识测试采用笔试方式,内容为体现专业特点及要求的基础性知识,一般选择2-3门能反映本专业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单科考试的形式分别进行测试。

专业技能测试按专业类别,采用实际操作方式,内容为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取得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免试直接获得对应成绩。

(2)学测时间安排

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安排在第二学年的上学期期末;专业核心课程测试原则上安排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期末;专业技能测试原则上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可直接认定成绩的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考试鉴定,由学校与相关机构协商确定考试鉴定时间,一般安排在统一专业技能测试之前两个月。

(3)学测成绩评定

所有测试均采用A、B、C、D等级制评定成绩,达到C级以上等级为合格。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原则依次评定等级。

学生可以多次参加公共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测试,相同科目多次测试以最高等级计算。

(4)学测成绩应用

学测成绩作为学生注册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重要选拔依据,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作为中职学校学生毕业要求。

2.学测试点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第二步,研究制定测试大纲;第三步,筹备建立测试题库;第四步,统一组织命题;第五步,统一组织考试。

2013年底,南京、南通、常州三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对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工作细则、考生守则、巡考守则等文件,市级职教教研机构承担各市学测的组织及相关考务工作,安排巡视、落实阅卷,各学校成立考试办公室负责学校考务工作。2014年1月15、16日,南京、南通、常州三市2012级中职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学业水平测试圆满完成,三市共4万多名学生参加。2014年3月,省教育厅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展至无锡、苏州、盐城、镇江、扬州5市。2014年6月,南京等8市完成了2012级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业水平测试工作。整个考务工作部署周密、管理严格,科学严谨、公平公正。

(二)学测试点工作的分析总结

2013—2014年的学测试点工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参与面广。从2014年1月的3个试点市到2014年6月的8个试点市,超过全省的一半;二是参加测试的学生人数多,包括中职、高职、综合高中等层次的学生。2014年6月,接近10万考生参加考试;三是影响大。中职开展学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首次。这次学测试点工作,为在全省统一推行积累经验、完备机制、奠定基础。

学测试点结束后,各市职教教研机构及时对学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这次学测试点也暴露出江苏中职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材使用不一致。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例,由于学制的不同,试点的8个省辖市许多学校教材不一致,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凤凰传媒出版的,有些成考班级使用的是成考教材,还有些学校的艺术班级学生为参加普通高考,所使用的语文、数学、英语教材为普通高中教材。由于教材的五花八门,使得这些学科的学测无法同步进行,最后有些学校只得申请不参加学测试点。

2.教学进度不一致。同一课程,各校教学进度快慢不一。以英语学科为例,有的学校2012级学生因参加全国公共英语一级证书考试(PETS1),在考前學校对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复习,导致英语学科教学进度与正常教学进度慢了4个单元,无法参加英语学科学测。

3.开课时数不一致。同一课程,各校每周开课时数不一致,每周2节-5节不等,如某卫生学校语文课,课时量少,且不同专业差别很大,到快要学测时,有些专业学生语文第三册尚未学完(语文测试范围是1-3册),只得申请不参加语文学科学测。

4.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些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本该开设的课程没有开,本该这学期开的却下学期才开;还有些学校2012级学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竟然没有安排文化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学习。

针对这些问题,省市教育部门督促各校统一教材、进度、课时,加大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批(审核)及执行情况的中期检查力度,促进职业学校完善内部管理,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为2014级新生即将在2016年底参加全省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做好准备。

三、江苏省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

2013—2014年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完成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正式拉开帷幕(简称“学考”阶段)。

(一)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2014年1月和6月两次学测试点情况,省教育厅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先后颁发了《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苏教职[2015]7号),以省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学测的基本原则、测试的范围、测试的内容形式及时间、测试的组织管理、成绩评定与应用、学测经费安排等内容,明确了教育行政、考试、教研等部门在学测工作中的分工。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在江苏正式确立,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

(二)完善组织架构

1.组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委员会

根据2014、2015年省教育厅两个文件精神,为促进学业水平测试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2015年4月,正式组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成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学测指导委员会是省教育厅领导下对全省中职学校学测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管理和监控的专家组织,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同志担任学测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省教育考试院林伟书记、省教科院王晓天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省教育厅职教处、省教育考试院、省教科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全省13个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及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负责人等担任委员。

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各测试科目测试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过程监控,确保测试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保证测试的权威性、公信力;指导考试命题部门依据测试大纲,逐步建立各科目测试题库;与省教育考试院、省教科院共同制定学业水平测试命题、制卷、阅卷、计分的要求及考点、考场设置的标准,共同负责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测试方案的制定、制卷、评卷和专业技能测试抽查等工作;制定计算机、英语、语文等社会考试成绩转换成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办法等。

指导委员会下设基础课程及各专业学业水平测试研究组,研究组成员主要由相应课程或专业的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及各市教研员组成。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

2.成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

为加强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领导,确保规范、有序地进行全省学业水平考试,根据《关于成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苏教职[2015]18号),2015年11月,正式成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至此“学测”正式改称为“学考”)

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委员会领导,承担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研究、咨询、指导、服务等工作,具有指导各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组制定课程考试大纲,协助省教育考试院开发试题库,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考试标准及考务要求,确定社会考试成绩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转换办法,组织学业水平考试等职能。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和省教育考试院成高处处长担任,副主任由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主任担任,还设立秘书长、副秘书长,联络员由全省13市教育局职教处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同志担任。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负责。

3.组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组

2015年11月,在成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的同时,经前期充分酝酿遴选.正式设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42个研究组,聘请788位同志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组成员,聘期4年,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可增聘一次研究组成员。

研究组的职责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各考试课程的考试大纲和考试的实施方案;研制开发各考试课程的试题库;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命题及相关的评分标准制定;组织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此外,还明确了研究组的活動经费由省教育厅根据研究活动需要以“专项经费”的方式给予经费支持。

(三)制定考试大纲

2016年1月26日,学考办组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各考试项目研究组组长、副组长和骨干教师召开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推进会,确定了大纲编写工作机制和技术规范,明确具体进度和时间节点,正式启动考试大纲的编制工作。

2016年2月底,召开大纲初审会议,完成了对提交的4份公共基础课程、99份专业理论课程考试大纲的初审,形成书面初审意见。3月10日,各学科研究组,将根据初审意见修改的考试大纲递交学考办。

2016年3月23、24日,省教育厅职教处组织省市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研究机构、高职院校专家及省职教领军人才对103门考试大纲进行评审,所有专业根据评审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达标后,经省教育厅批准后正式颁布。

(四)开发题库

2016年初,省考试院成立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开发工作组,基础课程和各专业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组依据考试大纲撰写试题,建立各个科目考试题库。目前,中职学业水平考试组建的题库已有101门课程,入库试题已达10.3万道,基本涵盖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主体专业。

(五)建立考务与成绩管理系统,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省考试院具体负责建设学业水平考试报名、考务、成绩、证书管理系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委员会、省教育考试院联合制定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考场设置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证书样式及颁发流程。全省13个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各市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各市教育局考试部门具体承担考务组织工作。

经过4年的精心准备,经过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研究机构专家及全省职教战线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2016年11月11日、12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顺利举行,标志着江苏职业教育在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在全国职教产生重要影响。

四、进一步完善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建议

新生事物总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为进一步完善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批(审核)和过程跟踪检查

通过加大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批(审核)力度,加强教学督导、视导、教学常规管理等途径,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各校统一教材、进度、课时,确保学校方案执行到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对开展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具有指导性作用。2016年3月,省教育厅职教处组织专家对147门中职学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进行了评审。这方面我们还要再做得细致一些,就是对那些小众专业、非议项目、地方特色专业都要建立课程标准,努力实现课程标准全覆盖,为实现学业水平考试全覆盖打好基础。

(三)妥善安排学业水平考试时间

建议采用分批考试,其中第三学期考公共基础课程、第五学期考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能测试,实现即学即考、学完就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也不至于打乱综合高中、中高职衔接项目考试的正常教学安排,也便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选手训练及参赛。

(四)完善免考、加分、补充考试制度

探索对于省级、国家级各类大赛获奖选手、对于技能状元等优秀技能人才出台专业技能测试等免考制度;探索对于其他特殊人才出台相应免考或者加分制度。对于招生人数极少、小众的专业,实在无法组织省级学业水平考试的专业,探索建立市级(校级)补充考试的制度

(五)妥善安排专业技能考试

加快制定技能教学标准和测试考纲,研制论证,公布执行,试点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考试方法,做到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与权威机构认证考试相结合。

(六)加强就业质量

抓好学业水平考试的同时,不能忽视就业质量,可采用引进第三方独立跟踪调查等方法,及时掌握就业相关信息,构建现代化实习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不能顾此失彼、引喻失义。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职教中等职业学业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