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和发展趋势

2017-04-12 22:23胡浪多
理论观察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量化

胡浪多

[摘 要]应用语言学从整体上可以细化为质化与量化,这就构成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两翼。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存在均衡化的发展关系,应用语言学质化的研究应该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就是在综述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及质化研究的基础上,从西方与我国这两个方面来对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现状予以分析对比,从而为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发展趋势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量化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41 — 03

在西方有关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法引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面滞后性已经显而易见,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只是局限于观察与访谈资料的分析与汇总,缺乏相应数据的强有力支撑.应用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必然是将质化与量化相结合,以此促进应用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一、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及质化研究综述

(一)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

1.当代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在不同领域之中应用的一门研究性的学科,一般可以划分为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就是指外语与第二语言,诸如语言的描述与理论、语言学科,以及语言教学学科都是其所涉及的范围;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则是指将语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中,其最终的效果即是得到语言学能够突破学科的限制而起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2.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在应用语言学的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质化与量化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表现在主观与客观、数字与文字之间的差别。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具有数据性、客观性与普遍性的特点,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解释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的就是对语言知识的主动性的学习,在学习的实践中寻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二)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

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就是指在对应用语言质化的方式与领域的研究,其具体的过程包括对研究模式的选择、研究资料的搜集、研究资料的应用、研究资料的剖析、研究报告撰写等环节,《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杨延宁,?2014?)一书中就对应用语言质化研究予以深分析,为当前质化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现状

从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的开放性、实验性与跨学科这一层面來分析,有良好的社会发展前景,但是,因为语言的质化从归属上来说属于应用语言的范畴,使之从语言的领域跨越到了心理学、教育学、自然学科等领域,当代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基于此而具有较大广泛性。

(一)西方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现状

从Kuhn,Kuhn提出“范式转移”理论,到Mead将对社会中的客观性的现象的现场的观察与实地的访谈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式,都为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从上世纪的70年代开始,随着应用语言质化研究所处的环境的较大变化,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从语言学科逐渐扩展到诸如心理学、社会交际学与文化人类学等诸多的学科,相比较量化研究,质化研究更容易可以对社会中的事物与现象具有深层次与细微化的剖析,其优势较为显著。

在上世纪90年中期,Lazaraton明确了应用语言质化研究的广阔的发展趋向,在其《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tatistics in applied linguistics》一文中认为1992年至1997年这一事时间阶段的核心期刊的10%内容就涉及到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其研究的核心期刊的羊本为“TESOL Quarterly”、“Language Learning”、“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和“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当前西方有关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对内容的描述中探究出其中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这一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持续,2009年Benson与Richards在自己研究中认为从1997年至2006年期间,应用语言质化研究的程度在进一步加大,其研究的依据为“Applied Linguistics”等核心期刊中的477篇论文,其中的105篇论文为有关质化的研究论文,最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为《Qualitative Research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s, 1997-2006》,与之相似的研究则是Richards,Richards在自己的研究后发现,在进入新的世纪,应用语言研究中的质化研究不但没有得到弱化,反而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从实践的层面来予以分析,就是因为在教学的实践中的语言质化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才使得其研究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Trend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language teaching since 2000》一文中,Richards对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的成果予以详细的分析与阐释,其研究的样本是在2001年到2008年在“TESOL Quarterly”等核心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其中质化研究的文章占到25%。

当前西方有关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集中于内涵特质与实践的手段这两个方面。从内涵层面来说,应用语言有关质化的研究着力于探求事物的本质属性,将研究的价值、经验的取得、客观的描述作为实现其特质的途径,从实践的手段而言,相比较于应用语言的量化研究,质化研究的手段主要是对个案现场的观察与实地的访问、相关文献的分析与综述、历史性回顾与总结等,实验性的方法并没有受到质化研究的重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个案研究是应用语言质化研究最具有特色的手段之一,个案的研究对研究的主体与对象、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研究的主体与对象必须要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并对内容进行有利于研究的描述。

(二)我国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应用语言质化的研究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我国的学者陈向明将质化研究作为是一种研究的工具,在作者看来,自然情境下的资料收集是最为客观与科学的,这是因为自然性的情景最为接近社会的现实,因此如果才采用资料搜集与归纳分析的方法则会更容易与被研究的对象产生互动,进而揭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上世纪的90年代末期,我国的学者高一虹等人对应用语言质化研究现状予以统计,研究的样本是“TESOL Quarterly”、“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Applied Linguistic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四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章,时间的跨度为1985年到1997年期间的十三年期间的论文,在研究后高一虹等人认为,应用语言质化研究已经从量化研究逐渐过渡,这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阎莉则是从应用语言质化研究的领域这一层面来予以理解,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综述》一文中作者认为在1960年,应用语言学已经成为语言学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这一学科是语言学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的趋向,涉及到诸如语言学科、心理学科、自然学科,以及社会交际学科等,这就使得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应用语言质化研究基于此所处的初起性的阶段,而出现基本概念与应用标准方面的争议,这也就成为国内对应用语言质化研究焦点之一,刘熠对此予以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质化研究报告:定义、规范与挑战》一文中,刘熠首先是对质化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手段予以分析,继而重点分析民族志个案研究这一方法方式,研究的过程则是借助于三篇国际期刊质化研究报告为样本,探讨了规范的要点,最后对研究报告所面临的时代性的拓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化的解决策略。数据源的研究在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这是因为诸如案例研究、对话研究、观察研究、人种志都需要采集数据源。数据源基于此而成为质化研究方法方式择取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尤其是在语篇研究、语料库研究等,都是需要采集数据源而使得文本研究得到有力的支撑,张培在《新世纪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一文中研究后得出结论,人、情境、过程是应用语言质化研究的三大要素。

三、我国与西方的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对比

(一)质化研究的方法类型

当代应用语言学质化的方法研究主要有案例研究、行動研究、现象学、反思方法、叙述研究、人种志、扎根理论和会话分析等。

1.我国

(1)案例研究。就是根据实际设定具有真实语言情境的典型案例,然后在对典型案例予以剖析的基础上来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这与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从特殊到一般、从问题到方法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张立(1988年)的研究中就是以三位在英国留学学生为案例的研究中以“出声思考”来研究其在材料阅读者的思维活动。

(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对传统教学研究的一种颠覆,具体来说,就是指在行动的实践中寻求课题,行动研究注重的是协作性与过程中,研究者与实验者之间达成互动性的协作关系,在参加实验性行动的过程中促进行为目标的达成,对过程中的及时性的反思与总结就构成课题研究的两大要素。张玲(1991年)则是在研究中与九位留学在加拿大中国留学的互动与协作的过程中对其外语学习行为予以研究。

(3)现象学。所谓的现象学就是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来探求事物本身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刘润清(1991年)在与Jeffrey的合作研究中就是从现象中来揭示应用语言的规律。

(4)反思方法。反思方法就是在对他人或是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或是问题进行总结,从而得出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潘绍嶂(1992年)认为对写作技巧的研究应该注重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5)叙述研究。叙述研究就是在掌握原有理论、现象,以及规律基础上,借助于自己的实践来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2.西方

(1)人种志。简单的说,就是在对某一个体语言研究的现实情况下,从这一个体所处于的自然背景、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来予以研究,借助于个体来反思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语言与行为特征,在研究的时候,往往就会采用案例分析、非结构性访谈、实践材料采集等获得,其理论的依据就是社会人类学的理论与自然主义的理论。

(2)对话分析。语篇分析来源于美国的社会学家Arfinkel与Sacks等人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的时候,主要是采用录音材料来予以分析,从而揭示出日常交际活动中的内在的规律。对话分析就是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应用,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在第二外语、口语测试、第二外语技巧的运用等诸多方面。对话分析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情境的设置,设置出接近真实的情境,从而使得口语交际可以具有实用化的特点;第二就是词汇与语法的实用化,凸出词汇与语法在一个实用性的环境中得到应用,词汇与语法只是使用者的语言交际的工具;第三,语言的沟通性,语言交际的双方共同来构成具有秩序化的语言,从而共同推动语言会话交际的发展与进步。

(3)扎根理论。扎根理论就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在掌握一定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观察与实验入手来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得出实践的经验,再由经验总结出具有规律价值的理论。

(4)语篇分析。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R.Frith在上世纪的30年代提出来语篇分析,要求语言学家必须要关注语言发展中的言语行为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哈里斯与米歇尔则明确提出语篇分析的概念,在上世纪的60年代,语篇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引发应用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Barthes就是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来对语篇予以分析,从70年代至今,语篇分析的专著与相关的文献大量出现,德·博格兰编写出版《话语语言学入门》则具体论述语篇分析的起源、发展,以及研究的成果,因此可以看做是有关语篇分析的总结性的专著。

(二)质化研究的重点领域

当代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的教学认知,下文则是从这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1.我国

我国有关质化研究的重點领域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一领域,语言的质化主要是体现在交际式语言的实践,即教师对语言交际的观念、信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产生互动性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在坚持语言交际的观念信念的指导下,教师对在自己的课堂上注重听说读写的交际性作用的发挥,这一教学实践上的行为继而则会对教师有关交际性教学的观念信念做出反作用。语言的质化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的表现是比较明显的,就以会话分析为例来予以分析,听说读写要求交际的双方可以在共同努力下建构适合于双方对话的渠道,会话成员可以采取诸如访谈、记录、录像、观察,以及问卷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种建构,从而在展现出交际双方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

2.西方

西方关质化研究的重点领域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师的教学认知在教学的实践中据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到上世纪的90年代才逐渐为理论界所重视,这一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认知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教师本体这一层面,而是要关涉到极其复杂的认知对象,从这一视角来分析,教师的认知就具有被动化的特点,对于教师教学认知的对象而言,都是具有个性化的复杂的对象,因此在教师的认知实践中,必须要从教师原有的经验经历与信念、教师认知的背景、教师认知的双向沟通交流等诸多因素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诸如回忆性的解说、启发性的回顾、书面的记录、课堂上的观察与面对面的访谈等方式来搜集足够的资料,这就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四、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发展趋势

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多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科学化、标准化与实践化就应该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科学化。从上文的分析中就可以得出结论,当前我国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区别,处于滞后性的发展状态,从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向来说,就应该经历“个人经验论—实在论—相对论”的发展路径,一方面避免落入经验主义的窠臼,另一方面不能够过于倾向与实证主义,这就要遵循科学化发展的道路,以建构主义作为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标准化。当应用语言学质化遭遇到学科知识滞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举例来说,在我国,从事英汉课堂教学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与汉语的时代背景在快速进步,语言的应用随之发生改变,然而自己的知识的更新速度却缓慢发展,相比较来说,则是呈现出倒退的窘境,这就对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深入,从根本上来进行分析,就是因为标准语的确定还处于初级阶段,语言文字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进程,据此而使得应用语言必须要面对纷繁芜杂的文字与语言,因此立足于基础方言来确定标准语与标准音就十分重要,这也就会使得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标准化成为其发展的趋势之一。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一线的外语教师引入到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的过程中来,从标准化范式的确定为着力点来实现研究的标准化建设。

(三)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实践化。当代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基于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就使得当代应用语言的理论无法支撑起应用语言的发展,举例来说,在应用的语言的发展中,词汇是其基础性的构成单位之一,当然其变化也是最为明显的,新的词汇会不断产生,而语言的意义也就会出现大的变化,这就对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提出实践化的要求。就本文而言者,则是要承认我国在应用语言量化研究实践成果的积累,在质化的研究中不排除量化研究成果的应用,将二者有机相融合,形成具有指导性与可选择性的理论,从而对教师的实践活动形成互动性的关系,使得实践对理论研究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五、结语

在我国当前应用语言的质化研究过程中,承接了量化研究的成果,强调了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逐渐从经验主义向实证主义过渡,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强调建构主义的指导性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就应该是从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的科学化、标准化、实践化等方面着力。

〔参 考 文 献〕

〔1〕王志银.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J〕.才智,2010,(02).

〔2〕黄国文.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4).

〔3〕石林平.应用语言学发展史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 2005,(04).

〔4〕张培.理论欲求与混合方法设计〔J〕.中国外语,2013,(02).

〔5〕张培,张昕昕,韩子钰.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法类型:2000-2010〔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1).

〔6〕张培.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7〕高一虹,李莉春,吕王君.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2).

〔8〕刘熠.应用语言学中的质化研究报告:定义、规范与挑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05).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应用语言学量化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从覆判案件看北京政府时期基层司法的状况与特征:以江苏为例
量化词语的隐喻分析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语料库下的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发展趋势分析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红楼梦》“宝黛钗”之间称呼语研究综述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