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驳运输为转型注入“动力”

2017-04-13 00:47编辑楚峰
运输经理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交客运站点

编辑/楚峰

早在2012年底,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通知》,13个省(区、市)的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从2013年1月起正式拉开序幕。截至2017年11月,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400余家客运企业、3500余条客运班线、7600余辆客运车辆、840余个接驳点参与接驳运输试点。

“2014年,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旅客运输工作委员会牵头,新国线、重庆交运、山西汽运、江苏长运等8家分属不同省份和区域的大型骨干道路客运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了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中交联盟接驳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甫在2017中国道路运输年会上介绍,“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的成立,承载着引导、协调、组织企业共同发展接驳运输,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使命。”

根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希望联盟能够由实体来运作,通过资本或资源为纽带进行组建,做大做强,提高长途客运服务水平,促进长途客运转型升级,发挥道路客运比较优势”的指示精神,全国联盟联合骨干道路客运企业共同组建了为接驳运输服务的实体性企业——中交联盟接驳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联盟”)。

“搭建面向全国接驳运输企业的公益性服务平台,为道路客运行业规范开展接驳运输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搭建面向全国客运企业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帮助传统客运企业推动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实现乘客门到门、多式联运、一站式便捷服务;推动公用型接驳站点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使道路客运企业在‘共享平台’上发挥彼此的资源优势,促进道路客运企业间的合作,推动企业网络化运营和集约化发展。”王志甫介绍,作为全国接驳运输联盟服务于道路客运企业的重要载体,中交联盟通过开展诸项工作,为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规范过程管理,构建信息平台

“监管难度大”,是接驳运输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困扰行业管理部门和道路客运企业的难题。“当前接驳站点是否规范管理,主要依靠企业或地方接驳联盟的自觉性,缺少必要的信息化监管手段。”王志甫介绍,“为此,从2016年开始,按照部运输服务司的要求,中交联盟着手搭建全国接驳运输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接驳运输过程进行有效监管。”

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从2013年1月起正式拉开序幕

通过建设接驳运输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驾驶员、车辆以及接驳运输线路信息的上网上图、共享共用,监督接驳运输全过程,为促进行业有效监管、企业有序监控、车辆规范接驳提供了动态化信息服务和支撑,可有效杜绝“假接驳”,提高接驳运输的安全性,还打破了信息孤岛,将接驳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接驳点和运行线路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优化,进而统筹接驳站点和运输线网规划。

目前,共有44家企业接入全国接驳运输信息服务平台,接入接驳线路数139条、接驳站点36个,接驳车辆500多辆。值得一提的是,中交联盟每天都对接入平台的车辆接驳情况进行实时汇总,形成动态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有关单位,有效提高了接驳过程的规范化程度。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人们的出行习惯、行业的发展模式等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据悉,中交联盟也顺应发展潮流,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正在联合有关单位开发配套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接驳过程监控系统,不论是行业管理部门、道路客运企业,还是驾驶员、接驳站点管理员都能通过该系统进行管理和操作,真正实现接驳运输集约化、网络化、智能化运营。

整合共享资源,布局站点网络

实施接驳运输,接驳站点的选择至关重要。从接驳运输试点情况来看,全国各地接驳运输接驳站点由企业根据线路实际在途运营情况及公司自控情况确定,企业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接驳站点重复投入且布局和管理分散。

为帮助道路客运企业有针对性的规划、选择和建设接驳站点,实现接驳站点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合理控制接驳运输运营成本,中交联盟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重庆交大道路运输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接驳站点布局规划研究,编制了《高速公路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的接驳点布局规划研究方案》,在全国高速公路沿线重要节点上规划了80多个接驳站点。

基于理论研究的指导,中交联盟会同地方联盟及骨干道路客运企业积极推进公用型接驳站点建设,为道路客运企业规范开展接驳运输提供服务。其中,中交联盟在江苏连云港、河北山海关、山东泰安、浙江嘉兴、河南三门峡、湖北宜昌等地规划建设了第一批15个公用型接驳站点,为山东全省接驳运输企业和新国线集团整体开展接驳运输服务,为浙江联盟、安徽联盟部分企业及其他省份相关企业开展接驳运输服务,15个接驳站点服务的车辆达到了500多辆。下一步,中交联盟还将和各地道路客运企业和地方接驳联盟陆续规划建设一批公用型接驳站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接驳站点网络,努力实现接驳运输服务全覆盖。

实施接驳运输,接驳站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同时,中交联盟还积极帮助联盟成员协调已建成接驳站点的企业为其他成员提供接驳服务。接驳站点的规划研究和共建共享,对分散、弱小的接驳站点进行了聚合,不仅解决了道路客运企业接驳站点选择难、建设难的问题,降低了接驳成本,也进一步改善了接驳站点的软硬条件,建立健全了接驳站点制度规范,提高了接驳站点服务和管理质量,为接驳运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服务行业转型,搭建出行平台

当前,各种定制出行方式的异军突起和强势渗透,正在撼动道路客运市场原有的经营秩序和模式。移动互联时代,面对来自行业内外的强烈冲击和巨大挑战,传统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交通运输部和地方政府一系列鼓励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出台,也使道路客运迎来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最佳时机。借助移动互联网,创新客运服务模式,健全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融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再造道路客运服务网络,将成为道路客运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为此,中交联盟联合行业企业组建了中交出行科技公司,专注于道路运输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搭建中交出行平台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立足综合运输,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

班线客运、包车客运、定制客运、定制通勤、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巡游出租汽车、城际约租车等多个业务板块,都融进该出行平台,并且平台还积极对接铁路、航空、水路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中交出行在帮助传统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客运生态,为乘客提供一站式、门到门出行解决方案。此外,还为运输企业提供票务管理、财务管理、车务管理、用户管理等多种功能,让运输企业“零成本,短时间”实现“触网”。

下一步,中交联盟将积极推进各成员间的合作,有序整合客运资源,消除区域壁垒,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共同推动接驳运输规范发展,加速推动长途客运企业网络化运营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中交客运站点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地产作妖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宋卫平离场 绿城“换芯”焦虑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催生新商机
重剑无锋·志向高远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