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付”驾培模式试点: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2017-04-13 00:47刘俊利顾皓
运输经理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驾校先学微观

文/刘俊利 顾皓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8号)提出“改变驾驶培训机构一次性预收全部培训费用的模式,推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的服务措施”(简称“先学后付”模式)。按照改革进程,目前已经进入到三年驾培改革的第三年(总结)。为摸清试点情况,笔者一行5人,于2017年11月18~19日,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江苏“阳光e驾”进行了考察。

先学后付模式试点背景

江苏港城汽运集团机驾人员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港城驾校”)是全国最早实施先学后付模式典型试点单位之一。它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市。港城驾校隶属以从事公路运输及相关产业为主的省级集团江苏港城汽车运输集团。

2011年,港城驾校率先在苏州(江苏省)地区创新推出“单人单车单教练”的先培后付模式。2011年做新模式之前车辆数为100辆,发展到今天的355辆车的规模。其中“阳光e驾”是港城驾校专门以先学后付模式名义由255辆教练车(总部占70%,其余5个校区占30%)组成的培训团队。它以学员为核心,让学员自我做主,随意点取驾校所有教练车(教练员),又称“预约点单式”驾培服务。通过投入600万元建设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港城驾校已成为传统模式与创新模式兼容并蓄、安全宣教与驾培贯通一体的新型驾校。

先学后付模式试点原则

驾培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兼顾改革政策,形成以学员为核心的为学员提供更加便捷实惠、合理合法的运行体系。提出驾培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既是鉴别和衡量目前创新模式的基本准则,也能进一步理清未来驾培发展的基本思路。

1.依法原则

所谓依法的原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四十六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培训。本文主要指遵守教学大纲的学时规定。不论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还是从国家“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还是从公共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法律是所有涉及利益方之间的基本尺度。任何违法的利益倾斜,都是一厢情愿的、站不住脚的,也是早晚被淘汰掉的。

2.自主选择原则

所谓自主选择原则,是指学员按照国办发〔2015〕88号提出的“实行学员自主预约培训时段、自主选择教练员、自主选择缴费方式”(即“三个自主”)去学习驾驶技能。在培训时段上的自主性,能有效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在教练员教学选择上的自主性,能满足学员“货比三家”的比较选择;在缴费方式的自主性,能满足学员缴费的便捷。

驾培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兼顾改革政策,形成以学员为核心的为学员提供更加便捷实惠、合理合法的运行体系

3.科学的原则

所谓科学的原则,是指在驾培创新模式时,应当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原则。在驾培中提出一个新的模式时,不仅不会受到任何利益方的阻拦和反对,而且由于新模式的进步,受到各个利益方的喜欢。本文主要指遵循驾驶技能教学规律的相关原则。

先学后付模式两大变化特征

在建立先学后付教学模式时,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各个地区或驾校,在建立时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了的模式雏形。经过深入考察和交流,结合“阳光e驾”的学习流程,笔者总结了先学后付模式衍生的两大变化特征。

1.微观市场化

将原来整个一个人的驾驶技能培训交易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具有市场特征的微小交易过程,称为微观市场化。例如,一名学员的驾驶技能培训,可以一次性收费6000元,驾校与学员进行交易。但也可以就其中的局部教学(如“起步”教学项目)进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交易。这里的局部教学根据学员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确定。局部教学可以是教学大纲中的一个教学项目,也可以是多个教学项目组合而成。驾校和学员在培训交易中,不论是一个人或一个局部教学,均按照“三个自主”原则独立完成“市场交易”过程。

这种微观市场化是一种经营方式上的变化称谓。按照市场化原则,一个学员应该与驾校进行培训交易。但是由于目前驾校层面管理缺位,致使驾校与学员培训交易过程一般由教练车(教练员)完成。这种状况一方面使驾校弱化了集约化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挂靠”埋下了隐患。这种根源性隐患,尽管利用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依法治理,但根源性问题使得外部的“挂靠”现象难以消灭。

在培训交易中,学员与驾校的市场交易是有条件的,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交易过程。由于驾培行为的不可控性,导致部分驾校不够信任或信任缺失而无从查实,导致学员利益受到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方式上的不足,某些驾校(“阳光e驾”就是其中之一)或管理部门开始试行这种微观市场化。微观市场化,除了有效执行大纲外,由于学时管理改由校级实施或介入,增加了学时的监督职能,提高了学时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上图:微观市场化及教学碎片化,能确保学员的利益不受损失

下图:微观市场化给驾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规避了教练员传统培训模式带来的问题,提高了驾校社会信誉度

2.教学碎片化

在完成上述微观市场化的同时,体现在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碎片化。学员学习驾驶技能,可以由一个教练员实施,也可以若干个教练员实施。由一个教练员实施,就是传统上的教学方式。实行先学后付教学模式,就是改为由若干个教练员实施,与微观市场化对应。

驾校管理分经营管理和教学管理。微观市场化属于经营管理范畴,教学碎片化属于教学管理范畴。传统教学方式,是基于原来一个人驾驶技能的培训。与微观市场化对应的就是教练员承担一个学员驾驶技能培训中的局部(一个教学项目或多个教学项目)。这种教学碎片化是一种教学方式上的变化称谓。

先学后付模式影响分析

先学后付模式究竟给驾校、学员和教练员带来什么影响呢?这也是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所在。

1.驾校综合影响分析

一是提高社会信誉度。微观市场化给驾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规避了教练员传统培训模式带来的问题,提高了驾校社会信誉度。港城驾校由原来2011年的100辆车,发展到今天的355辆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阳光e驾”自实施先学后付模式以来,社会对“阳光e驾”有了重新认识。学员数量的需求,也刺激了驾校规模量的提高。从当初驾校的发展战略看,尽管驾校在培训模式上进行了渠化(传统模式和先学后付模式共存),但从学员的报名看,并非有模式倾向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说明,社会对驾校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要求比模式改革更可能重要一些。

二是提高集约化。学员从签到、培训、签退,缴费、学时打卡、报考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均由校级参与管理,具备企业集约化的特征。教练员的经营权分化并提升为驾校层面的经营权,使得驾校的经营权得到集中或集约化程度提高,提高了校级对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阳光e驾”实施先学后付模式共分5个校区。其中4个校区,均按总部先学后付模式建立,这套模式有些严格的程序进行。如提前预约,签到签退,交费等。从目前的实施看,尽管地理分治,但因集约化程度提高并未分权或有分权趋势。当然,这种集约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分权或分权趋势的发生,也为杜绝了教练员挂靠行为提供了内在源泉。

三是减弱挂靠行为。我国长期以来,驾校高级教学管理职能存在弱化现象或仅有收费职能(类似出租车“份子钱”)。这是驾校公司制治理结构的先天缺陷。这种高级教学管理职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挂靠行为的滋生和蔓延。先学后付模式的实施,尽管校级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在提高集约化程度的同时,无疑为杜绝挂靠行为、探索驾校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向。至于发展到何种程度,还有待于未来的实践和检验。

四是管理成本加大。先学后付模式实施几年来,“阳光e驾”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100万元,充实和组建具有实职的教学管理团队。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实施因材施教等进行教学管理。这些投入,从目前驾校的总体趋势和效益看,还是值得的。

2.学员影响分析

一是保障学员基本权利。从学员角度出发,微观市场化及教学碎片化,在学员熟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学时等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能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确保学员的利益不受损失,能确保学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二是自主点单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以学员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驾校教学为中心,体现在两点:学员自选教练员,学员自定练车时间。对于学员来说,选择了一个教练员,这次不满意下次可以换一个,对教学双方的沟通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关于学车节奏的问题,有学员存在有空就来学个车的情况,当学员有空的时候,上次点的教练员未必有空,当学员不着急学车的时候,不能保证练车的密度。学员自主满足了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有可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是合理的,也有部分学员,会产生无人照看的感觉。

3.教练员影响分析

一是经营权分化。在驾校中,经营权理应在校级。但目前驾培经营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经营权下移或下放大有人在。驾培的微观市场化,是一种驾培交易过程范围的变化(变小)。原来是发生在一个人的学费与培训交易,先学后付模式后改为发生在一个人中局部教学碎片的学费与培训交易。同时,由于驾校管理层对微观市场化的介入,提高教学局部(项目)微观经营的透明度,减少了教练员在一个人驾驶技能培训交易所带来的弊端。

二是教学碎片化及影响。微观市场化带来的教学碎片化,就教练员来讲,难以应用因材施教、渐进性等教学原则。一方面将教学过程切割,增加了对教练员的不信任度,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一名教练员是否投入情感因素去教学,是否将具有艺术感染力,驾校管理层是难以捕捉和掌控的。

先学后付模式的瓶颈与发展

改革,肯定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和阻碍。一方面要正视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和提高。

综上分析,目前先学后付模式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练员教学碎片之间衔接困难。微观市场化下的教学碎片(项目)是一个独立的教学主体。教学碎片之间,尽管学员一样,但教练员不一样将带来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碎片之间的衔接问题。或者说必须建立独立的系统的教学碎片(项目)的内容、目标、标准及实施办法等评价体系,方能对接。目前一方面建立和实施科学的独立的教学碎片(项目)评价体系比较难,另一方面由此而导致的人为障碍也不可忽视。

二是校级教学管理力度亟待提高。实施先学后付模式后,基本教学原则的作用逐步由教练员向校级管理转移。即在校级教学管理中,加大对教学原则的研究和运用,充分体现驾校集约化程度提高后的团队教学管理职能。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先学后付模式的改革亦如此。

从“阳光e驾”先学后付模式的实施来看,先学后付模式所衍生的社会信誉度提高值得肯定。一方面说明先学后付模式的衍生效应优于直接效应;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社会对驾校的诚信要求优于其他要求,或者人们对改革的项目如何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关注的是是否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先学后付模式实施成功,无疑会提高驾校集约化程度,将给驾校的经营结构带来划时代的变化,同时目前驾培市场存在的挂靠行为将得到根源性遏制。

本文所指的传统培训模式和先学后付模式,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驾培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提高,相信先学后付模式会逐步成熟,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驾校先学微观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驾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工读驾校
工读驾校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微观的山水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