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乱世

2017-04-13 18:07吴雨函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赵括李逵宋江

吴雨函

旅途奔波数日回家,疲倦不已,欲开门,忽觉脚下有异物,乃拍手使楼道内感应灯皆亮。

细看大惊,见一黑大汉卧于道上,提一把大斧,怒发如铁刷,狰狞似狻猊。

“千难万难寻见罗真人,却被吹至此地!误了哥哥大事!”

“你干什么?”我慌忙冲过去问。

“我问你,此乃何地?”

“此乃北京,距你生活之时代已隔数百年!”

“那我因何到此处?宋江哥哥何在?那老贼何在?”

“数百年已过,此等人皆已死矣!”

“休要胡说!我且再问你,何时能去找宋哥哥?”

李逵只在房门上拍了两下,只听一声巨响,大门倒了下来,邻里皆出门观望,只见一黑汉子急吼吼地冲下楼去,吓得耄耋老妪瘫坐在地、断乳孩童尖声啼哭。他丝毫不理会,把那铁门锁头一掰,楼栋铁门似被撅得断葱一般开了。我急忙报警……

缴了罚款后,我去派出所接他。

“何以入狱?”他问。

“不守規矩,自要进去,”我说,“昔日你宋哥哥必为你这蛮性子所累!”

《水浒传》刚读过,也许宋江才能降住他。一听“宋江”二字,他扑通一下跪地,望天便拜,口中念道:“哥哥,我屡次闹事,下次必不敢了!”我慌忙扯住他回了家。

家中吃饭。李逵见不多,甚不满,但每每用“宋江”加以警告,便不敢闹事。

残阳如血,呷一口茶,我出神地望着远处。不久,如水月光便倾泻而下了。李逵的背影映在玻璃窗上——他正小心翼翼地夹起杯盖,滚烫的茶水冒出雾气,他却不懂得轻轻吹一吹,张大嘴巴一饮而尽。我知道他又在想念梁山泊的日子了,又不敢多问。

李逵耐着性子遵守着日常的规矩:烤鸭不能撕一块腿下来大口吃,茶水不能大口喝,酒更是没有。

“当今太平盛世耶?”

“正是。”

“悲哉!”他仰天长叹道,“太平盛世,最是平庸。君臣和谐,互不相扰。似我和哥哥这等草寇皆被视为歹徒,‘老鼠上街,人人喊打。然则其何?我本生于乱世,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反倒是草寇起兵,誓死卫国!如今降临此地,兄弟们皆已离世数百年,纵有千般情义,更与何人说……”

话未毕,忽一阵风起,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似千只仙鹤飞舞,万朵浮云缭绕,片刻问,被席卷至一处战场。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四下里血光飞溅。士兵们如两大片乌云瞬间撞到一起,不肯相让,呐喊声如震耳之雷,兵甲之光如刺目之电,到处腥风血雨……

“草寇宋江,安敢不降!”

“谁立斩此人?”

“李逵来也!”他挥动那两把大板斧,“啊呀呀”地冲了过去……

窗外,星月灿烂。

“英雄自有英雄义,”我自言自语,“李逵就是这样的吧。即便他知道自己最后只有一死,也情愿做他麾下的一个小鬼。”

想这太平盛世,只叹:乱世出英雄。

教师点评

小作者颇有想法,乱世出英雄,但乱世英雄来到盛世能如何?本文模仿《水浒传》的行文语气写李逵来到今天遭受的压抑之苦,很有点儿荒诞剧的感觉。但李逵的情义与性格被模拟得栩栩如生,与《水浒传》情节贴舍得天衣无缝,这样安排内容需要反复阅读原著并熟稔人物与情节后才能写成此奇文。

(罗豫)

大材小用

一日闲谈,话及长平之战,言赵括之败,家父另有看法。细问之,曰:“廉颇固守不出,自然无错,然赵括系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亦可为将。时年,赵之军事与经济实力远逊于秦,固守虽对,然耗尽军资后,如何?赵括主动出击,是基于国之实力与资本,何错之有?假若赵括胜,则历史或许改写。”听之感悟良多。

与家父评论一番历史,自先秦至盛唐,颇有感悟。吾对历史另有拙见,不完全遵循书本,譬如汉武帝之成就,若无卫青、霍去病之辈,可否驱散匈奴,完成大汉帝业?另似晋文公,无介子推、狐偃之流追随,怎能成功争霸?再似汉高祖,若无韩信、萧何、张良等人辅佐,可否建汉登基?然晋文公放火烧山虽为得人才,却烧死介子推,韩信被指造反被诛杀……每读至此不由得惋叹。

历史已成如烟往事,不由吾辈左右,吾辈把握的唯有未来吧。

——天津市河东区一零二中学初一纪东坤《闲谈历史》

猜你喜欢
赵括李逵宋江
赵括很忙
赵括不止纸上谈兵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不打不相识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李逵的爱情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官迷“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