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场次”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2017-04-13 20:24张军师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数学教学分析

张军师

【关键词】 数学教学;“比赛场次”;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20—01

教材分析:

“数学与体育”是一个教学活动单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主要借助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想:

“比赛场次”一课,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掰手腕比赛”的活动,并提出问题:“3个人一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学伊始,教师从谈话入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掰手腕比赛,谁愿意和我进行比赛?”

笔者请两位学生上台,并给自己及两位学生贴上号码1号、2号、3号。之后,让学生看看怎么安排比赛。学生思考之后,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应该1号和2号、1号和3号、2号和3号这样安排,一种應该让1号和2号比赛,赢了的一方和3号进行比赛。

评析:学生对比赛规则是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设计“掰手腕比赛”活动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两种比赛规则,为进一步探究比赛场次打下基础。

师:刚才的比赛真激烈呀!谁能告诉我进行了几场比赛?分别是哪几场?

生:刚才进行了3场比赛,分别是1生—2生、1生—3生、2生—3生。

师:你表述得很清楚,而且你还有顺序地说出了比赛场次。谁能想个好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看到比赛场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比赛场次)

(同桌交流后学生展示)

生1:我用的是画图法。

评析:教材中以“六年级10名同学参加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设计“掰手腕”比赛,并邀请两位学生和教师一起比赛,在具体比赛中进一步加强对单循环比赛的理解,同时也为运用形象思维(画图、列表)打下基础。

二、主动探究

师:我们学校六年级有10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请同桌两人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出来?

生1:我用画图法做出来了,是45场。(图略)

生2:我是算出来的,因为每两个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10个人进行比赛,本人和本人不能进行比赛,第一个人和剩下的9个人参加各进行一场比赛,第2个人和剩下的8个人各进行一场比赛,第3个人和剩下的7个人各进行一场比赛……依次类推,就可以得出1+2+3+4+5+6+7+8+9=45(场)。

评析:在“掰手腕”比赛中学生已经能用图示或列表法表示比赛场次,现在人数增加到10人,学生尝试着用列表或画图方法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非常好。同学们,如果有20位、30位、100位同学参加比赛,你们还会选择画图或列表法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总结规律呢?现在我们从2个人开始研究。

评析:学生在研究10人的过程中,有的用了画图法,有的用了列表法。如果有20人甚至更多,用画图或列表就比较麻烦了,教师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规律,从从2个人开始研究,这样学生对“化繁为简”思想的体会就会更加自然、深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比赛场次”, 在课中为了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结点,笔者充分利用了学生喜欢的掰手腕比赛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认真观察,在借助图示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尝试解决“六年级10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一共要多少场?”的问题。学生利用列表或画图尝试着解决,少部分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规律。此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先从“减少人数”开始,探索规律,自然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数学教学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