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课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2017-04-13 08:48童春梅
甘肃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模式语文教学思想

童春梅

【关键词】 语文教学;模式;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74—01

我校的“135”课堂模式正是在自主学习模式的理念指导下,借鉴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实情,创新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课程目标为主要学习目标,在教者和学案载体的双重引导下自主学习的一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过程发生在学生的身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135”课堂模式的内涵思想

所谓“135”课堂教学模式即是指以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为载体,以三维立体目标为方向,以五步导学环节为保障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模式。它共有三大要素组成:所谓“1”是指一个中心载体:教者课前设计一份优质导学案;“3”是指教学活动最终达到的三维立体目标,即: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是以指以学案为载体,以三维立体目标为归属的五步教学环节,即“自主學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知识小结——达标测试”这五步课堂教学环节。这三要素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各有重点。其中“1”要求教者课前预先设计一份优质导学案,这将是课堂学习发生过程中的主导性载体,它将带着教者的智慧与主导作用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的科学理念。同时,这是一个将宏观的教学工作具体化、微观化的过程;“3”即三维立体目标,是引领和指明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它是教学活动发生的目的和最终归属,既指明教者教的目的又指明学生学的目的,是纲领性的内容;“5”五步导学环节是整个“135”模式中三维目标完成的有力保障及课堂活动程序。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把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作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培优促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落到了实处的课堂主阵地。并且这一要素还明确了教者课堂活动的操作流程及步骤,指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逻辑程序。可以形象地概括:“1”是躯体,“3是灵魂”“5”是流动的血脉保障。

二、“135”课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一)“135”语文课堂模式的课前备教内容及步骤

首先教者课前要具体落实“1”和“3”。即教者整合资源,依据学情,因材施教,设计出一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条理清晰的优质导学案。这个环节教者必须明确“3”是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是课堂学习载体。在目标的指导下将知识具体梳理并形成纸质学案。其次是“5”的预设实施。即课堂对五部教学法和导学案的配合落实操作,包括情景创设、录音朗读等提前预设课堂流程及新知识生成的突发问题等等。

(二)“135”课堂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施教运用

1. 目标导学,下发学案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下发学案,借指出学习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让学习变得有的放矢。

2. 自主过程 完成学案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如:《木兰辞》这篇课文的学案上自主学习板块要求学生:请查字典了解“机杼”“鞍鞯”"辔头"等词的读音及含义。

(2)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这个学习环节必须发挥小组评价和激励机制,一方面以促进了学风的浓厚化,另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3)展示反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围绕“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巩固小结。如《再塑生命》中,“学习小结”这个板块我没计成:“从利莎的身上,我懂得了_____,遇到困顿和挫折,我们要____”这样的填空练习。既考察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新的体验。

(5)达标拓展。不难看出,“135”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的体现,是一种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它丰富并优化了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时间,构建出了一种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模式语文教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