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2017-04-13 09:0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鲍叔鲍叔牙管仲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春夕酒醒

□皮日休①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②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本诗为其中年所作。②酃醁(línɡ lù):美酒名。

本诗前两句有何作用?

答: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答:

与浩初上人

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注]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此诗写作之时,作者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1.此诗的后两句独具艺术魅力,请简要分析。

答:

2.诗人借“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史将军①二首(其二)

□杜 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孤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④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1.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史将军”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答: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赞颂,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译文: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译文:

杜预传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

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预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表陈至计。预旬月之中又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帝乃许之。

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吴之男女降者万余口。(周)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于是进逼江陵。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晋爵当阳县侯。

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预身不跨马,射不穿孔,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选自《晋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B.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C.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D.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常用来陈述心意;后也用于陈述对重大事件的见解。

B.太康:年号,是晋武帝司马炎继位后给自己纪年的名号。

C.牙门: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这里指武将名號。

D.传:传记,在文中指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灭吴的方略上杜预与皇帝持相同的意见,但在灭吴的时机上,他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在他的请求下,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主张。

B.太康元年正月,杜预率领部将开始讨伐吴国,一路攻城略地,还活捉了吴都督孙歆,于是进逼江陵,吴国州郡都望风归命,奉送印绶。

C.杜预作为一员儒将,既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可是每当委以大事的时候,却列将帅首位,所有的将帅对他都谦恭而有礼貌。

D.杜预不仅帮助国家建立了灭吴的功勋,这是立功;还为《左传》作集解,成为《左传》研究的大家,这是立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

译文:

(2)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译文:

[参考答案见下期]

猜你喜欢
鲍叔鲍叔牙管仲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鲍叔牙与管仲
品悟经典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