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强收“买路钱”用意何在
——苹果手机与中国众多应用开发商的“打赏支付战”

2017-04-13 03:34张凡
税收征纳 2017年7期
关键词:舆情公众苹果

张凡

“苹果”强收“买路钱”用意何在
——苹果手机与中国众多应用开发商的“打赏支付战”

张凡

从2017年6月10日起,苹果手机关闭“打赏”功能,实际上是要收“跨国苹果税”,这件事情听起来很荒唐,但却非常真实。如今,中国的手机拥有量已接近13亿部,“苹果”在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约为1.2亿部。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是苹果手机的第一大市场,所以这件事情对于我们就显得很重要。

——题记

新闻事件:从6月10日起苹果手机要收“跨国苹果税”

今年6月10日,苹果手机公布了两项关于支付的新规定:苹果将推出iOS个人转账业务,同时正式规定,将在虚拟货币的“打赏”中抽头30%。

“苹果”最近更新的App Store条款正式指出,所有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苹果”将从中提取30%的分成,而且必须走苹果支付渠道。否则,格杀勿论!

从这一天起,几乎所有的苹果手机,其“打赏”功能已全部消失。

“苹果”还宣布,将在今年秋季推出iOS个人转账业务,不过用户如果在转账过程中使用的是信用卡,则需要额外支付3%的手续费。(这个额度是很高的哟!)如果不想支付这部分手续费,用户可选择借记卡进行转账。

不过即便如此,Apple Pay也很难和中国的“支付宝”、“微信”在支付职场的地位比肩,即便“支付宝”、“微信”在用借记卡转账时会收取手续费。

这件事实际上是一场“苹果”与以“微信”为首众多运营商的支付战,其实在6月10日前,这场攻守战就已经开始。

早在4月19日傍晚,“微信”便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了一则《遗憾通知》,4月20日凌晨又发了一则《再次通知》,称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关闭了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及替补的二维码转账功能,但安卓等其他版本“微信”不受影响。

其间,“苹果”曾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微信可以选择提供‘App内购买’让用户赞赏他们喜爱的公众号运营者,如同我们提供这一选择给所有的开发者一样,微信只需正确使用APP内购买体系进行开发即可”。

5月19日,“苹果”在“微信”之后继续扩大封杀范围,有关“苹果”又要征收其他中国社交APP打赏功能30%“过路费”的报道见诸网络,一句话,苹果封路要钱,设卡收费,引发众多网民拍砖如雨,声如鼎沸。

通过这件事,意外的让我们看清了另外一件事,中国的媒体业,冒出了一支新军,这就是微信公众号。

一个很好的微信号,它不仅不是月刊,不是半月刊,也不是周刊,而是一张日报,它每天都在出版,并且拥有大量的订户,拥有数不清的拥趸,我们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公共微信号,但我们知道,它现在已经成了气候,它的总量远远的超过了中国纸质出版的报纸和杂志。

中国纸质出版的报纸和杂志发行量在急剧地下降,90%都在亏损,靠财政补贴艰难地生活,广告商们正在把他们的广告转向这些微信公众号。去年,报纸的广告费收入下跌了30~40%,连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在下跌,跌幅超过了20%。

这件事不止发生在中国,这个趋势在全世界如火蔓延,根据GroupM的调查数据预估,2016年世界各国在报纸广告上的投入将降低到526亿美元,降幅达到8.7%。这是继2009年降幅13.7%之后经历的最大降幅。

现在许多报纸和杂志,都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因为成本低廉,对新闻的反应快速而灵活,很快公众号的收入己超过杂志的收入,不过企业公众号的收入主要靠的不是打赏,而是广告。

要不了多久,中国的传媒业会成为微信公众号的一统天下!

“苹果”的这些新规定,读来让人怒发冲冠!“苹果”的霸道,贪婪,以至于斯!

“苹果”究竟想干什么

在中国,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付款方仅需要扫描一下商家的二维码,然后在自己的手机中填写支付款的数目,再输入密码,点击“确认”,支付便可完成,而商家几乎是在同时就可以收到这笔款项。

这个功能已经发展到非常极致,既安全方便快捷,而且大多免费。为金融流通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极大的便利。在中国,这项支付已经普及到如此程度:连乞丐接受过路人的施舍,都会使用二维码!

可这一功能被“苹果”盯上了。它开始筹划如何侵入这一市场。如果这是一场不伤害用户利益的战争,我们也不会去数黄论黑。

但对于Apple Pay来讲,它不仅要求用户必须有一台iPhone 6以上的机型,且需要iOS 9.2或以上的系统,还需要商家有支持银联闪付的POS机。Apple Pay支付的硬件门槛较高,且不符合中国用户的支付习惯,因此命中注定,它完全不是“支付宝”和“微信”的对手。就凭这一点,它一定会惨败!

就凭这一点,贪婪无耻的“苹果”实际上是在自虐和自残!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

“苹果”在支付上无法和中国本土手机抗衡,但与此同时却在“应用内购物”上做起了文章。

微信团队方面表示,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关闭后,建议用户通过二维码转账方式对公众号表示支持。具体过渡方案是,公众号运营者可以在文章中展示二维码,通过个人转账方式获取支持。二维码可选固定金额和非固定金额两种。为了对用户资金进行保护,微信对此类转账资金将采取T+7的结算周期。实际上这已经对用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然而,过渡方案公布不到一天,4月20日凌晨,微信团队再次发布通知称,紧急对19日下午上线的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个人转账功能进行关闭。这一条路也被堵死了。苹果要重整iOS霸主地位,所以跟微信的这一战免不了。

公众对“苹果”这一做法的反应

让我们来看看公众是站在谁的一边的?

截至6月5日,以“苹果打赏”为关键词在百度进行搜索,找到相关新闻约3060篇。这样的新闻,算是“超大”新闻了,“新浪微博”被“苹果”关闭“微信打赏”话题的阅读量达到279万。说“群情激愤”应不为过。

4月19日,舆情开始发酵。连续几天,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网民声讨,传统网站纷纷跟进报道,舆情快速升温,新闻量和微博量分别达到最高峰。此后,舆情开始回落。

一个月后,苹果扩大封杀范围,新消息再次引爆舆论,于5月19日形成一个小高峰。5月20日舆情热度稍有回落。随后,知乎、映客等平台更改付费规则,舆情再次升温,保持高位,媒体持续关注并引发进一步讨论。

据谷尼新媒体大数据监测平台“新微邦”显示,与“苹果打赏”相关的新闻中,今日头条号“创业邦”在5月22日发布的文章《“打赏可以,但我要抽成30%”,那么,苹果到底敢不敢下架微信》阅读量高达310万次,评论数超3.9万,在阅读排序中位居第一。

5月23日至5月30日,舆情热度呈下滑趋势。31日,由于罗永浩对相关新闻的转发,舆情再次波动,形成第四个热度小高峰。罗永浩对苹果的评论“流氓乱抽成”也引发了大量媒体的跟进。在这场舆论战中,“苹果”变成了过街老鼠。“微信”大获全胜,国产手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关闭“打赏”的真正原因在于双方的战略意图。

“微信”的“打赏”功能已经运行良久,和“苹果”也相安无事,“苹果”选择在这个时候关闭它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战略意图。从定位可以看出,“苹果”把自己作为平台方,把“微信”视为开发者,而“微信”作为拥有8亿用户的超级应用,也正有意向平台方进化。对于“微信”来说,平台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苹果”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关闭打赏功能,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影响到了“腾讯”的“微信”产品,以及一些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但实际上这是对所有中国网民网络习惯和产品选择权的一次严重侵犯。即便“苹果”手握制定平台游戏规则的霸权,但也不能“店大欺客”。不尊重用户的想法和需求,当心,你的石头会砸在你自己的脚面上!

苹果强收“买路钱”已经涉嫌违法。这种明显超越常理和常规的做法,主要凭借的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垄断地位。除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苹果这种强制抽成30%的新规,以平台搭售增值服务的方式,以及迫使互联网公司面临接受是否出局的“二选一”行为,还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如果这件事继续发酵,“苹果”将为自己的傲慢和霸道付出惨痛的代价,将难逃法律的制裁。

“苹果”实际上是要征收“跨国苹果税”

其实这条规定,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实行,所有的苹果手机的用户们都发现,他们的手机没有“打赏”功能,既不能对自己喜爱的文章,为支持和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使自己从中受益的文章打赏,而文章的作者们,也无法接受用户们的打赏,以得到高智商劳动的回报,并支持自己的继续写作。

更令人恶心的是,苹果手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从中切分30%的利益!

在这件事情上,“苹果”没有支付任何劳动,他们没有提供任何服务,却硬要瓜分这种男欢女爱、两情相悦的经济行为的30%的利益,其凶恶贪婪无耻,与强盗无异!

就凭这一点,苹果已经不是在收“费”了,而是在收“税”!我们只能用两个字来评价这种行为:丑恶!

如果我们一定要为这个行为作出文明标示,苹果的这一行为是一种“无国界抽税”,而且其额度居然高达30%,哪个政府竟敢如此霸气?

打赏是用户对内容贡献者的馈赠,是他们的一种高尚表达,是百分之百的自愿,并不是内容的消费或者购买。打赏过程中,苹果并未提供任何特殊服务,这与应用内购截然不同。

中国有打赏功能的APP太多了,微信、新浪微博、分答、豆瓣……,数不胜数。现在,苹果都要对他们开征“苹果税”。如此霸道的掠夺,“苹果”,这是要折寿的!

为了让中国人熟悉“苹果”支付,“苹果”发狠招了:“苹果”手机要打赏,就必须通过苹果支付渠道来实现。

苹果的内心自私而卑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赚钱,一是狙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而掌握更多用户的消费数据、支付数据、金融数据。

消息发布后,苹果公司股价大跌3.88%,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苹果公司市值一日之内缩水了400亿美元!

现在,iPhone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下降至14.4%。而在中国,苹果的业绩更是惨不忍睹,今年第一季度,市场占用率仅剩9%。

诺基亚死了,雅虎死了,下一个死难者将是苹果!

在这场争斗中国产手机将获利

而作为主要舆情涉事方之一,原本以强势闻名的腾讯团队在这场战争中却扮演了弱者的角色。不得不说,在经历了当年的3Q大战之后,腾讯在公关方面显得更为理性,不再怒发冲冠。其向数亿的月活跃用户表明:因为苹果不同意,所以只能关闭打赏功能,还被迫关闭了两次,但安卓版微信依然支持这个功能。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让舆论继续发酵,让用户自己去感受苹果和安卓对待用户不同的态度和方式。

虽然苹果的回应表明了“这个锅我不背”:微信公众号赞赏功能并非是苹果逼停的。但在关于此事的新闻跟帖及微博评论中,苹果显然还是成了一个“惹了众怒的坏蛋”。

其次,舆情事件中网络受众的“围观心态”。其实打赏功能只是微信中的一个功能,但仍有很多用户,包括安卓用户在内,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有一条颇具挑衅意味的评论,也许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我就想看看苹果到底敢不敢下架微信!”

这是在挑战他敢不敢从30楼上往下跳,量他没有这个胆!

甚至有不少网民“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地表示:“腾讯作为中国网络公司的几大巨头之一,必须要拿出当年死磕360的气势来!”

梳理网民观点,可以发现,除了对打赏之争的讨论外,还有一系列以往遇到的苹果手机问题集中爆发在公众视野,比如:售价奇昂的苹果产品创新不足,苹果的用户们看不出卖的这么贵的苹果好在哪里,用户失望大于期望;对待“果粉”们态度欠佳,对中国消费者态度高冷蔑视;在大陆实行“三级定价”;价格歧视,产品维修困难,售后服务欠缺等。

建起一座大楼很难,也许要一年,而想让一座大楼垮掉很容易,一包炸药就够了,一秒钟就够了。

2016年中国成为苹果的最大市场,收入超过美国市场。根据移动市场分析机构App Annie Ltd。的数据,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消费额达到20亿美元,创下历年来单个市场的消费额之最。

根据苹果最新财报显示,苹果中国区营收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滑。不仅如此,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表明了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也在日渐下滑,今年一季度,苹果手机在中国整体销量大跌了四分之一,市场份额跌破了10%。

汹涌的舆情背后是民意。巨头公司之间的博弈和制衡屡见不鲜,这是商业发展到一定形态之后的必然。但无论规则怎样制定,谁敢率先以牺牲用户体验来换取商业利益,谁就会先被用户抛弃。

而在残酷理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日益崛起的本土手机品牌,留给苹果的用户空间已经不多了。

“诺基亚”死了,“雅虎”死了,下一个死掉的会是开征“跨国苹果税”的“苹果”吗?

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疑问句了。

张凡,时评作家,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资深评论员

猜你喜欢
舆情公众苹果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舆情
舆情
会说话的苹果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