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葆玖哥二三事

2017-04-14 00:07许国翔
上海戏剧 2017年4期
关键词:许国梅派外传

许国翔

我刚从美国探亲归来,得悉葆玖哥于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时,因病离世。消息传来,顿使我悲痛万分。说起我与葆玖哥相处的日子,应追溯到1979年,粉碎“四人帮”后,我伯父许姬传回沪奔丧,处理我父亲许源来后事以后,不久我陪同伯父赴北京梅家西旧帘子胡同,当时梅兰芳夫人梅伯母还健在。遇见玖哥后,他给我的感觉,举止文雅,我与他探讨了一些京剧艺术上的问题,他对我说:“我要继承父亲梅兰芳先生的遗愿,把京剧艺术发扬光大,培养梅派艺术接班人,责无旁贷。”

后来一直到1994年4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先生和他的姐姐梅葆玥女士来沪参加上海逸夫舞台(原为天蟾舞台)开台庆典演出,他们排演完节目,邀请他姐弟俩及随行剧团人员,还有堂伯父笛王许伯遒(他在梅剧团给梅兰芳演出昆曲时吹笛)之女许国器,相聚于广东路上的才利酒家。畅叙梅家与许家之间三十多年的友情。席间我堂姐许国器还特意带来了当年梅兰芳先生与葆玖哥最喜欢吃的几只许家菜——素烧鹅、豆腐松、如意菜。国器姐对葆玖哥说:“当年您父亲最喜欢吃的就这几样菜。当时由我伯父及父亲,亲自送到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宅(也就是葆玖哥的出生地)梅伯伯见到菜后,说要留着慢慢吃,并亲自把这些菜放进冰箱内。”葆玖哥说:“虽隔着这么多年,但当年父亲与您们许家三兄弟之间的友情,则历历在目。”

1994年12月20日,我应葆玖哥之邀,赴京参加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演出,我当时就住在他家的对门口,“红十字会招待所”,他讲:“这样可以便于联系。”由于当时演出票很紧张,他把仅有的一张内部票(此票属于他自己的),给我了,要我在开幕式的第二天,去观摩他与他的台湾女弟子魏海敏合演的梅派大型古典名剧全本《太真外传》,此剧乃是他父亲梅兰芳先生1926年演出的佳作,早年演出四本《太真外传》时,场面宏伟,歌舞繁重。但是梅兰芳先生要把《太真外传》改成全部一次演完,后来此计划一直没有实现。此次葆玖哥准备把父亲没有完成的遗愿,变成现实,复排《太真外传》而且一次全部演完,给纪念会献上一份厚礼。我看了演出后,觉得取舍剪裁,颇见功力,唱腔舞蹈,新颖脱俗。葆玖哥的扮相端庄秀丽,酷似他父亲,他嗓音甜润,演唱委婉大方,杨贵妃的一段唱词“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我只得解罗带且换衣襟……”深得梅派艺术的神韵。由于他掌握了梅派艺术的精髓,又是梅门一脉嫡传的后裔,所以他扮演的“杨玉环”是有深厚分量的,同时也把“杨玉环”演活了。这为他后来创作的《大唐贵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说全本《太真外傳》是《大唐贵妃》的前身。

我伯父许姬传说:“梅兰芳先生以及葆玖先生他们从来就是个改革派。”在葆玖哥送我的音带交响乐《贵妃醉酒》中,他尝试将西式舞台元素引入京剧演出,获得了成功。他常跟我说:“在舞台上我们要让观众觉得你就是戏里那个人物,精神上的修炼才是精髓。”

回顾与葆玖哥几十年前相知相识的日子,好似就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他的离去,对我们京剧界确实是个重大损失。

猜你喜欢
许国梅派外传
隋唐外传
隋唐外传(第一集)
隋唐外传(第三集)
隋唐外传(第二集)
隐秘角落:杭州杀妻案未解之谜
人去楼空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中和之美
基于差分隐私的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方法
论《太真外传》青衣唱腔创作的超越意识
梅葆玖先生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