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用代字

2017-04-14 05:47崔现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事物

崔现芳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论诗用代字

崔现芳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代字是依据事物间的相似或相关的原则,用与人、事、物有关的词语代替其人、其事、其物,在诗文中多是以新颖、形象的表达代替通常的说法,从而达到美化语言和更好地传达情味的效果。根据对代字使用情况的调查,将诗歌中的代字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摹拟事物的性状情态,作为原词的替身。第二,借代,以与本名有关的东西来代替本名。第三,借喻,用喻体来代本体。第四,用典,征引事物故实,以代事物之名称。代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修辞策略、情感需求和认知策略三个方面。我国诗歌使用代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代字的生存形态可大致区分为无法挽救的死代字、仍可激活的睡眠代字、最具生命力的活泼代字三种。

代字;类型;功能;源流;常用代字

一、文人对于代字的态度

诗歌中用代字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使用代字的行为是否值得提倡,文人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有的采取赞赏的口吻,以不直说、不说破为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二引《吕氏童蒙训》云:“‘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不说作赋,而说雕虫,不说寄书,而说烹鲤,不说疾病,而云沉绵;‘颂椒添讽味,禁火卜欢娱’,不说岁节,但云颂椒,不说寒食,但云禁火,亦文章之妙也。”[1]80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又用事,如曰‘银钩空满’,便是书字了,不必更说书字;‘玉箸双垂’,便是泪了,不必更说泪。如‘绿云缭绕’,隐然髻发;‘困便湘竹’,分明是簟;正不必分晓,如教初学小儿,说破这是甚物事,方见妙处。往往浅学俗流,多不晓此妙用,指为不分晓,乃欲直捷说破,却是赚人与耍曲矣。”[2]61

有的持批评的态度,认为使用代字是“陈腐”“意不足语不妙”的表现,强调“有胸有心者,不应染指”[3]215。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4]100王国维《人间词话》:“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王氏又说:“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若唯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5]10-11

有的建议采取执两用中的温和态度。刘永济说:“至代字之法,亦修辞家所许。盖文之为训,本有文采、文饰之义,即寻常语言,亦多粉饰之词,所以动观听、增情趣也。但用之以不曲、不滞、不晦为要。”[6]189程千帆也为代字驳王国维道:“(王氏)以为意足则不暇代,语工则不必代。其辞甚辩,乍聆殊无以相解。顾慎思之,亦不尽然。何则?文心善变,善变则靡穷。文事求达,求达则多术。杨慎《谭苑醍醐》云:‘夫意有浅言之而不达,深言之乃达者;详言之而不达,略言之乃达者;正言之而不达,旁言之乃达者;俚言之而不达,雅言之乃达者。’斯可谓妙解情理之言。准此所说,则知所谓意足则不暇代,有之矣,然亦有以用代语而意转足者;语工则不必代,有之矣,然亦有以用代语而语转工者。由是言之,代语之施用与否,虽属

作者之自由;而自其本身观之,则事实上无废除之可能,理论上无废除之必要也。”[7]239-240

前人毁誉,自别有缘故。他们大抵意在救时弊,且人之好尚不同,故前两种态度和言论未免有偏宕之处。笔者认同刘永济和程千帆的观点,诗用代字未可厚非,关键看具体运用得如何。

那么,究竟什么是代字?人们为什么要使用代字?代字有哪些类型?代字的生存形态如何?常用的代字又有哪些?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展开论述。

二、代字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关于代字的定义和类型,前人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并达成某些基本共识。刘永济《微睇室说词》论“代字法”:

代字亦词家习用法,其与换字不同者,代字不但将本色字加以修饰,而且将加工设色的字代替本色字用,或是形容本色字,或是取其标志作代(标志是取某物整体中最突出的部分代整体。旧注家遇此等字,则曰此指某某)。[8]15

刘先生指出了词家用代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加工设色的字代替本色字,形容本色字;一种是取某物整体中最突出的部分来代整体。前者是摹拟事物的性状情态,来替代事物的名称;后者相当于现代修辞学的“借代”。

刘永济又将代字区分五类:以形容词代名词用者、以美丽名词代普通名词者、以名词代形容词者、以整体中突出部分代整体者、以古代今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刘氏涉及代字的三种方式:拟状形态、借代和用典,他并未涉及代字的另一方式“借喻”,另外,“以古代今”虽属于用典,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用典。第二,这种分法忽略了代字的层级性,事实上前三种属于一个层面,它们的上一层级才和后面两种同属一个层级。第三,刘永济对“代字法”的界定不够严密,不足以将代字法同其他相关范畴如换字法等区分开来。例如,以“小蟾”代“新月”用,在其所举的换字法和代字法的例子中同时出现。

程千帆在《诗辞代语缘起说》一文中这样定义代语:“盖代语云者,简而言之,即行文之时,以此名此义当彼名彼义之用,而得具同一效果之谓。”[7]219程先生敏锐地指出“代语以引申事物间之联想为法式”[7]241,殊有卓识。然而“以此名此义当彼名彼义之用”的界定,显得有些宽泛。

钱锺书未明确给出代字的定义,他在《谈艺录》中将代字大致分为“拟状事物之性态,以代替事物之名称”和“征引事物之故实,以代事物之名称”两类:“一就事物当身本性,一取事物先例成语,二者殊途同揆,均欲避直言说破,而隐曲其词耳。”[9]609这里涉及代字的两种类型,即拟状性态和用典。在该文另一处,钱先生说:“十七世纪西班牙诗人贡哥拉等所作,巧立譬喻,博使典故,言用以代体,拟状以当名,在彼土几如‘用替代字’之集大成。”[9]613-614在这里,诗用代字的几种类型如借代、借喻、用典、拟状,钱先生都点到了。

经本植对代字的界定是这样的:“代语是以与人、事、物有关的词语代替其人、其事、其物,在诗中则多是以比较具体、形象、新颖、生动的字眼代替通常的说法。从稽古这一角度看,不少代语也可以说是一种用典,故前人亦多以用典视之。但代语所侧重的并非这个典故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是重在指称。”[10]189经本植对此前的定义进行了继承和改造,但依然不够理想,“借代”这一面在其定义中没有得到体现。

有鉴于此,联系诗话、词话中的用例,我们这样定义代字:代字是依据事物间相似或相关的原则,以与人、事、物有关的词语代替其人、其事、其物,在诗文中多是以新颖、形象的表达代替通常的说法,或拟事物的性状情态作为原词的替身,或取某物中最突出的部分代整体,或用喻体来代本体,或用典故相代,从而达到美化语言和更好地传达情味的效果。

与代字的定义密切相关,根据对代字具体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将诗歌中使用代字的情况区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拟状,即摹拟事物的性状情态,作为原词的替身。此类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以美丽名词代普通名词、以形容词代名词、以名词代形容词三种。以美丽名词代普通名词,如以“玉龙”代剑、以“翠葆”代新竹;以形容词代名词,如以“冷红”代花、以“婀娜”代柳、以“红皱”代干枣、以“娉婷”代美女;以名词代形容词,如以“葡萄”代春水色①“葡萄”为酒名,以其色如春水,故代之,如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第二,借代,以与本名有关的东西来代替本名。借代内部又可细分为:事物和事物的特征或标记相代,如“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纨绔”代富家子弟;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如“焦遂五斗方

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筵”代筵上的人们;事物和事物的作家和产地相代,如“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人名代酒;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干戈”代战争;部分和全体相代,“嗟予学书苦浊恶,百廿种病无参苓”,“参苓”代医药;具体和抽象相代,如“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笛”代笛声。①关于借代的类型参见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6-87页。

第三,借喻,本体和比喻语词隐去,直接用喻体来代本体。如“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②例句出王安石诗《木末》。,“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第四,用典,“征引事物之故实,以代事物之名称”,但侧重的并非典故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是重在指称,让人感受到语言美妙的自指功能。如“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③例句出苏轼诗《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以“青州六从事”代指六壶酒,对仗工整,风趣幽默。其他如以“烹鲤”代寄书,以“雕虫”代作赋,亦属此类。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用法——藏词,即要用的词已见于习熟的古语或成语,便把本词藏了,用上下文里的其他词语来代替所指称的词语,如以“友于”代兄弟、以“居诸”代日月、以“贻厥”代子孙等④《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这其实也可视作用典。

显然,单凭界定和分类尚不足以把握内涵丰富的代字,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必须借助功能性描述才能更好地认识它的本质。程千帆先生将代字的功能归纳为“除复重、矫熟俗、资偶丽、调声律、齐句度、别善恶、避忌讳、远嫌疑、明分际”九类[7]221-238。我们认为,前五种类型关乎修辞策略,后四种类型关乎情感需求。如果将代字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审美功能,除复重、矫熟俗、资偶丽、调声律、齐句度,基本属于积极的代字,其作用在于“点染生色”,美化表达方式,强化表达效果;而避忌讳、远嫌疑之类,大体属于消极代字,其作用则是为了避免不愉快或不适宜的话题内容而采用迂回婉曲的代字方式。人们讳言死亡、性、污秽、疾病等而使用的代字,即属此类,如死亡的代字有盖棺、随物化、零落、大还、长违、不禄、长眠、潜翳等。

代字的存在理由,除了“修辞策略”和“情感需求”的功能之外,笔者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即认知策略。代字有时候能够突破思维定势而建立起新的逻辑联系,为我们提供新的认知角度和模式,从而生成新的认识和理解。譬如不夜侯、涤烦子(茶),内黄侯、含黄伯(蟹)等,本字和代字之间既有可资联系的相似之处,又反映人类的身体经验,能让我们通过某事物来理解另一不同事物,还能给人新奇之感。

三、代字的源流

清代袁枚认为,代字滥觞于《世说新语》,始于宋人,成于厉鹗。《随园诗话》卷九:

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宋人如:“水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不过一蟹一鹧鸪耳。“岁暮苍官能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不过松、霜、水、柳四物而已;廋词谜语,了无余味。……嗣后学者,遂以“瓶”为“军持”,“桥”为“略仢”,“箸”为“挟提”……数之可尽,味同嚼蜡。余按《世说》:“郝隆为桓温南部参军。三月三日作诗曰:‘娵隅跃清池,’桓问何物。曰:‘鱼也。’桓问:‘何以作蛮语?’曰:‘千里投公,才得蛮部参军,那得不作蛮语?’”此用替代字之滥觞。[11]320-321袁枚以为《世说新语》是用代字之滥觞。事实上,代字的出现比袁枚判断的时间要早得多,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用代字的例子。《诗经·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2]85第一个“复关”,指男子所住的地方,“不见复关”“既见复关”中的“复关”指氓,即以“复关”代氓。《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12]83这里即以太子的居所“东宫”代太子。

我国诗歌用代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汉魏六朝时期,《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13]28上句有明月,为避重复,下句用“蟾兔”代之。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14]65杜康善造酒,故以“杜康”代酒。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15]58鞅是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此处以“轮鞅”代指车马。

到了唐代,代字的使用踵事增华。卢照邻《长安古意》:“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13]114以“金鞭”代骑马的人。骆宾王《送吴七游蜀》:“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16]173“桃花”指马,“竹叶”指酒。

白居易《长恨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17]9“翠华”是天子的仪仗队中翠鸟的羽毛装饰的旗帜,此处代皇帝御驾。刘禹锡《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以“姹女”代水银,“贤人”代浊酒。韩愈《赠同游》:“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以“唤起”代黄莺,以“催归”代杜鹃,并且用二鸟名双关人事,造语稳贴无痕。韩愈《华山女》:“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軿。”[13]295辎是车前面的帷,軿是车后面的帷,此以“辎軿”代车。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13]335以“碧玉”代绿水。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13]200“棹”是船桨,这里代船。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以“青女”代霜,“素娥”代月。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13]363以“翠微”代山。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13]349以“蟾蜍”代月。温庭筠《过陈琳墓》:“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13]372-373古代士人出外求取功名,除了携带书籍,还带上一把剑以防身,故以“书剑”代行李。例子不胜枚举。

清人王夫之说:“有代字法,诗赋用之。如月曰‘望舒’,星曰‘玉绳’之类。或以点染生色,其佳者正尔含情。然汉人及李、杜、高、岑犹不屑也。施之景物,已落第二义,况字本活而以死句代之乎?……先辈中亦有此病,自吴季子小注来。有胸有心者,不应染指。”[3]215

“有胸有心者,不应染指”,表明王夫之不主张用代字。不过,王夫之也很有见地的意识到代字若用得好,会有“正尔含情”的效果。

至于王夫之因厌恶代字,遂言“汉人及李、杜、高、岑犹不屑”的论断,则是未考情实,稍嫌轻率。实际情形是,李、杜、高、岑的诗中用代字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愿借羲和景,为人照覆盆。”[18]528以“羲和”代日。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18]579以“苍苍”代天。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18]840以“花草”代美女,“衣冠”代高官。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19]22以“纨绔”代富家子弟,以“儒冠”代儒生。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19]188“丹青”,绘画用的颜料,此代绘画。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19]51以“盖棺”代死;“嵽嵲”,山高峻貌,代骊山;缨为系冠的带子,此处以“长缨”代指达官显贵。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19]217“翠微”是山色,代指山。杜甫《行次古城店泛江作》:“行色兼多病,苍茫泛爱前。”[20]910以“泛爱”代指朋友。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13]194以“玉箸”代泪水。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13]252苍为天色,穹为天形,以“苍穹”代天。

唐代诗人中代字用得最多、最生新出奇的恐怕要数李贺了。李贺诗风瑰奇艳丽,与其诗中的代字特别浓密有关。例如,《残丝曲》:“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21]5以“绿鬓年少”代男子,“金钗客”指女子,以“琥珀”代酒。《还自会稽歌》:“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21]6鱼袋为大臣所佩,故以“金鱼”代官职。《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21]10以“龙骨”代石条,以“鸭头”代绿水。《春归昌谷》:“细绿及团红,当路杂啼笑。”[21]223以“细绿”代草,“团红”代花,拟事物之性态以代事物之名。《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1]23以“玉龙”代剑。《吕将军歌》:“圆苍低迷盖张地,九州人事皆如此。”[21]299以“圆苍”代天。《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以“竹根”代酒杯。《过华清宫》:“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21]14以“紫钱”代苔藓,以“残露”代酒。《咏怀二首》其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21]18以“霜”和“素丝”代白发。《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21]20以“三尺水”代剑。《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21]28称月亮为“玉轮”,才有了后面的“轧”字。代字是炼字的一个重要部分,李贺亦是后来词家炼字的典范。张炎说:“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加深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如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22]259

代字发展到宋代,越发踵事增华、变本加厉。宋人用代字也更为自觉。西昆诗人铺陈辞藻、典故丰博,自不必说。其他诗人,如潘阆《过华山》:“高爱三峰插太虚,昂头吟望倒骑驴。”[23]27以“太虚”代天空。秦观《泗州东城晚望》:“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13]489以“舳舻”代船。欧阳修《啼鸟》:“春到山城

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13]421“娉婷”,女子娇美的样子,这里代美女。韩驹《九绝为亚卿作》:“妾愿为云逐画樯,君言十日看归航。”[13]501“樯”,桅杆,这里代船。王令《饿者行》:“高门食饮岂无弃,愿从犬马求其馀。”[23]182以“高门”代富贵人家。张栻《晚晴》:“昨日阴云满太空,眼前不见祝融峰。”[23]442以“太空”指天。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13]516以“秋兔毫”代笔。陆游《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13]527以“熊罴”代武士。谢翱《西台哭所思》:“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13]563以“碧”代血。惠洪《冷斋夜话》在“言其用不言其名”条下说:

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此法惟荆公、东坡、山谷三老知之。荆公曰:“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此言水、柳之名也。东坡答子由诗曰:“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此用事而不言其名。山谷曰:“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又曰:“语言少味无阿堵,冰雪相看有此君。”又曰:“眼看人情如格五,心知外物等朝三。”“格五”,今之蹙融是也。后汉注云:常置人于险恶处也。苕溪渔隐曰:荆公诗云:“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白雪”即丝,“黄云”即麦,亦不言其名也。余尝效之云:“为官两部喧朝梦,在野千机促妇功。”蛙与促织,二虫也。[24]215

由上可见,惠洪极为赞赏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深得“言其用不言其名”之妙。如以“鸭绿”代水,以“鹅黄”代柳,以“管城子”代毛笔,以“孔方兄”代钱,以“白雪”代丝,以“黄云”代麦等。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本是描摹刻画常用之法,宋代诗人、诗论家有意识地将这种方法提取出来,给予特别重视,并且运用得更加纯熟。

山谷、东坡、荆公都是代字用得既多且好的诗人,在其笔下,代字不仅美化了诗歌语言,而且往往通过某事物来理解另一不同事物,读来风趣盎然。除《冷斋夜话》所举的例子外,再补充数例。黄庭坚:“青州从事难再得,墙底数樽犹未眠。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25]10以“青州从事”代佳酿,以“督邮”代恶酒。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25]239“峥嵘”,高峻貌,代画中怪石;“觳觫”,牛恐惧颤抖貌,代牛。黄庭坚《送王郎》:“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25]30-31以“湘累”代屈原,以“翰墨”代诗赋文章。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遥知更解青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25]111以“青牛”代老子。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25]309-310以“石泓”代砚,以“松煤”代墨,以“霜兔”代指毛笔。苏轼《送张嘉州》:“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26]1709以“轩冕”代富贵。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26]605以“玉楼”代肩,以“银海”代目。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23]204以“香雪”代花。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13]467以“一叶”代扁舟。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26]2155-2156以“青州六从事”代指六壶酒,对仗工整,写得极为风趣。再来看王安石,《红梨》:“岁晚苍官才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27]687以“苍官”代松柏,以降霜仙子“青女”代霜。《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13]430因杜甫有“画图省视春风面”之句,故此处以“春风”代“面”。《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余作诗》:“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13]434以“雪”代芦花。《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23]153“轩冕”本指卿大夫以上所乘之车和所戴之礼帽,此代指官位爵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23]164以“绿”代水。

四、常用代字举隅

代字的生存形态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即无法挽救的死代字、仍可激活的睡眠代字和最具生命力的活性代字。当然,这只是基于其常规化程度所作的相对区分,此外还存在着不同级别的中间态代字,而且它们之间也可能相互转化。

对于无法挽救的死代字,由于太惯用,已固化为套语,以至于我们谈论高门、长眠、造化、一叶这一类词时,几乎一点都意识不到其中的代字意味了。对于睡眠代字,它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陌生化等特殊处理,仍然有可能重新激活,譬如,“奇葩”(代指优秀杰出的人或事物)默默无闻多年,21世纪初“奇葩”(代指某人或某事物个性十足,多指向一些正常人行为和思维以外的)又风行于世,不过近年又有磨损为死代字的迹象。对于最具生命力的活泼代字,不仅能“点染生色”,增加色泽;而且能“正尔含情”,更好地

传情达味;还能显示作者的机智和独创,如上文引苏轼诗中以“青州六从事”代指六壶酒,幽默风趣。

以“月”为例,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代字极多:望舒、蟾蜍、蟾兔、婵娟、桂华是笼统代月,玉轮、玉团、金镜、金魄代圆月,玉弓代弯月,素娥、素蟾、素魄代白月,凉蟾代秋月,寒蟾、寒兔代凉月,银蟾、尺璧、莹魄代皎月,冰蟾代冬月,小蟾、玉钩代新月,嫠蟾代孤月,颓魄代残月。

再如“酒”的代字,因杜康善造酒,故以人名代酒;琥珀、竹叶是取酒的颜色代酒;香糯,是用制酒的材料来代酒;玉觞、玉斝、玉尊、玉觥,是以各式各样精美的酒器代指美酒;扫愁帚、钓诗钩、欢伯、腐肠贼,是以酒的功能和作用代酒;圣人代清酒,贤人代浊酒,错着水代薄酒,青州从事代好酒,平原督邮代恶酒,此五者是典故代。《三国志·魏书·徐邈传》:“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28]419此圣人、贤人的出处。《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29]612此青州从事和平原督邮的出处。其他代字,可以此类推。

现将常用代字罗列如下,括号里是本字:

1.望舒、蟾蜍、蟾兔、蟾魄、圆景、玉弓、素娥、素蟾、素魄、凉蟾、寒蟾、寒兔、银蟾、莹魄、尺璧、婵娟、冰蟾、桂华、小蟾、玉钩、嫠蟾、玉轮、玉团、金镜、金魄、颓魄、清照、太阴(月)

2.珠翠、金钗、玉珰、红裙、小靥、红妆、红颜、玉颜、粉黛、绛唇、明眸皓齿、皓齿、云鬟、翠鬟、玉鬟、细腰、蛾眉、青蛾、翠蛾、双蛾、花草、多娇、窈窕、妖娆、娉婷、婵娟、嬿婉、倾城、倾国(美女)

3.圆苍、圆宰、圆灵、上圆、高圆、高穹、苍穹、元穹、穹玄、穹旻、穹碧、穹冥、穹阊、青廓、青冥、紫冥、苍苍、碧落、碧虚、造化、洪钧、太虚、太空、上玄、苍宇(天)

4.琥珀、竹叶、杜康、残露、圣人、贤人、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错着水、浮蚁、香蚁、九霞觞、玉觞、玉斝、玉尊、玉觥、玉沥、曲蘖、杯中物、香糯、扫愁帚、钓诗钩、欢伯、腐肠贼、黄封、老春、春(酒)

5.衮龙、冕旒、至尊、仁圣、赭黄衣、九门、玉棂、车驾、宅家、丹扆、六飞、六龙、玉座、玉舆、龙舆、黄屋、帷幄、鸾舆、属车、翠华、翠盖、翠葆、极星(帝王)

6.衣冠、鱼袋、簪组、簪绂、簪绅、簪笏、冠剑、冠冕、冠盖、缨绂(官)

7.三尺、三尺水、三尺玉、三尺雪、三尺铜、玉龙、长铗、青萍(剑)

8.羲和、阳乌、红镜、耀、六龙、飞金、阳灵、炎精、丹灵、丹曦(日)

9.团红、红溜、冷红、晚红、香雪、红香、红雨、乱红、飞红(花)

10.兰桡、乌榜、舳舻、画樯、牙樯、玉棹、桂楫、飞桨、帆、舻、一叶、羽鹢(船)

11.管城子、中书君、中山毫、毛颖、栗尾、鼠尾、玉兔毫、秋兔毫、秋毫、霜兔、柔毫、柔翰、三寸弱翰、尖头奴、霜管、毫管、象管、牙管(毛笔)

12.轩冕、旌戟、长缨、金紫、朱紫、华簪、香貂、珥貂、貂蝉、蝉冠、貂缨、绂冕、簪裾、高门、朱门(达官显贵)

13.干戈、戎马、戎机、兵革、兵戎、金革、戈矛、戈戟、甲马、鼙鼓、狼烟、烽燧(战乱)

14.轮鞅、翠幰、孔盖、翠盖、飞盖、辎軿、玉轫、玉轴、丹毂(车)

15.春宫、春闱、承华、东宫、储元、储宫、铜辇(太子)

16.瘦龙、玄香、隃麋、松烟、松腴、松煤、麝煤(墨)

17.鹅黄、垂杨、杨枝、婀娜、长条、章台、灞岸(柳)

18.孤桐、三尺桐、三尺之木、七丝、玉徽、珠柱、绿绮(琴)

19.盖棺、随物化、零落、大还、长违、不禄、长眠、潜翳(死亡)

20.玉、筠、琅玕、檀栾、翠葆、青士(竹)

21.青云、云鬓、绿云缭绕、雪、霜、素丝(发)

22.翰墨、笔墨、雕虫、觚翰(诗赋文章)

23.行雨、蛮素、桃叶、桃根、扫除(妾)

24.白水真人、孔方兄、青铜(钱币)

25.乌藤、长筇、青藜、楖栗、扶老(拐杖)

26.鸭绿、鸭头、碧玉、绿(水)

27.玉箸、铅水、红斑(泪)

28.蝴蝶、驿使、癯仙(梅)

29.唤起、春簧、黄栗留(黄莺)

30.泛爱、同袍(朋友)

31.云翮、翠娇、飞翼(鸟)

32.催归、思归乐(杜鹃)

33.内黄侯、含黄伯、郭索(蟹)

34.玉翦、乙鸟(燕子)

35.土花、紫钱(苔藓)

36.陇客、陇禽、陇鸟(鹦鹉)

37.青牛、周史、周柱史(老子)

38.溪藤、越藤、楮(纸)

39.春纤、柔握(手)

40.桑梓、桑枌、梓里、榆枌(故乡)

41.王孙、细绿、寒绿(草)

42.端揆、辅弼、衡钧(宰相)

43.衔蝉、狸奴(猫)

44.轻酥、万丝(雨)

45.横玉、横竹、霜竹、(笛子)

46.不夜侯、涤烦子(茶)

综上所述,代字是依据事物间相似或相关的原则,以与人、事、物有关的词语代替其人、其事、其物,或摹拟事物的性状情态,或用借代、借喻、典故来作为原词的替身,表现出代字内部的张力。尽管有的代字因长期沿用之故,不再能激起人的新奇感,然而诗人若能恰当选用代字,以新颖、形象、机智的表达代替通常的说法,就有可能达到“点染生色”和“正尔含情”的效果。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刘永济.宋词声律探源大纲·词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程千帆.古诗考索·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刘永济.微睇室说词[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9]钱锺书.谈艺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8.

[10]经本植.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1]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12]诗经[M].程俊英,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3]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14]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2.

[15]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6]骆祥发.骆宾王诗评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17]白居易.白居易诗选[M].谢思炜,选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18]李白.李太白全集[M].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19]杜甫.杜甫诗[M].谢思炜,评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0]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李贺.李贺诗集[M].叶葱奇,疏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张鸣.宋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4]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5]任渊,史容,史季温.山谷诗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6]苏轼.苏轼诗集[M].王文诰,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27]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8]陈寿.三国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29]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 王 昕)

The Usage of Metonymy Words in Poetry

CUI Xian-fang
(School of Humanit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Metonymy words can be defined as using words related to the people or things to replace the people and the thing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and semantic relevance.Instead of the usual way,the new and visual expression in poetry can beautify language and better convey the flavor. Metonymy words can be classified as four kinds according to the usage of them in the poetry.Firstly,being a substitute of original word by simulating;secondly,metonymy-taking something related to be the original one;thirdly,metaphor-using the metaphorical objects to stand the original objects;fourthly,allusionquoting stories about the object instead of using its name.The function of metonymy word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rhetorical strategies,emotional needs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China's poet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using metonymy words.The form of survival word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the dead,the sleep and the vitality.

metonymy word;type;function;historical origin;common metonymy word

I207.22

A

1673-1972(2017)01-0077-07

2016-06-26

崔现芳(1987-),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事物
第五单元
——介绍一种事物
如何介绍一个事物
写好熟悉的事物
被秋风吹拂的事物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联想
奇妙事物用心看
“写微不足道的事物,顺便将黑暗沉吟”——读吕德安
珍惜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读《带上她的眼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