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走出去”框架下的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2017-04-14 05:47赵建芬王改侠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走出去河北河北省

赵建芬,王改侠,连 横

(1.石家庄学院 外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中国民航大学 飞行技术学院,天津 300401)

河北文化“走出去”框架下的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赵建芬1,王改侠1,连 横2

(1.石家庄学院 外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中国民航大学 飞行技术学院,天津 300401)

河北省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文化资源丰富,然地方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翻译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河北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直接影响到对外传播发展战略。打造一支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应该从政府、地方高校和高校教师三方面入手,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推动河北文化走向国际市场。

翻译人才;河北文化;“走出去”战略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这不仅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翻译和翻译人才在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

河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海外民众和国际市场对河北文化却并不熟悉。如何让河北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民众更好地认识河北,翻译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河北文化“走出去”现状

河北省地理形态多种多样,不仅有平原、丘陵、草原、高原、山地,还有海滨和湖泊。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拥有长达2000多公里的长城、3项世界文化遗产、11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68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李大钊故居、革命圣地西柏坡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缤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如河北梆子、井陉拉花、吴桥杂技、武安傩戏、霸州胜芳灯会、常山战鼓、蔚县剪纸、唐山皮影、藁城宫灯、武强年画、永年太极、徐水舞狮等;拥有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37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打造河北名片、使河北“走出去”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但河北翻译人才的匮乏和相关文化翻译质量的低下,却成为河北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贸易环境不断提升和优化,出口结构有了明显改善,贸易额呈现大幅提高态势。然而与全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增速相比,河北的步伐是远远落后的,甚至很多区域性文化出现逐渐萎缩、濒临绝迹的态势。如何让河北文化在现代社会生存并延续下去,给传统文化添加合理的现代元素,将河北文化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地域品牌和文化产业,推动河北文化走向世界,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河北文化翻译方面的问题

要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翻译质量问题。抛开因翻译质量问题而导致交易失败和经济损失的案例不说,单是呈现在外商或外国

友人面前的日常公共标识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了。石家庄某公园标识出现许多拼写错误,如“goosc”“curvcd”“zigzngged”等;邯郸某四星级酒店菜单菜名令人触目惊心,如“The double jiao opens stomach fish a head aking(双椒开胃鱼头)”“Living to fry black Jiao cowboy a bone(生炒黑椒牛仔骨)”“The sea Huang stem gets powder silk bao(海皇干捞粉丝煲)”“Toona sinesis FRY stupid eggs(香椿炒笨鸡蛋)”“Old fire jing soup(老火靓汤)”等。河北文化的美好形象被扼杀在这种自杀式的翻译中了。

要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其次应该解决的是翻译人才问题。河北省翻译市场一直都不景气,语言服务机构很少,截至2013年底,数量还不足全国的1%,其中几乎没有规模较大的、正规的翻译公司。不要说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就连水平较高、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都很奇缺。据统计,2010年底我国从事语言转换服务的企业约15 039家,正式从事翻译工作的技术人员只有 35 000人左右。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自推出到2014年,累计报名近340 000人次,只有不到45 000人获得翻译证书,而且未必都从事翻译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多数只为了多拿一个证。

将河北文化做大做强,使之走向世界,应该由“外译中”向“中译外”转变,找到中西文化契合点,用受众爱看、看得懂的方式讲述好河北故事,让海外大众能轻松接受,并能领略到河北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是时代要求,也是河北文化走出去的需要,这可以提高河北在国际上的形象,促进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推动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并带动河北经济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各级政府应该提高认识,重视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并切实采取一些建设性措施。

从机构设置、资金支持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可采取一些具体措施。第一,设置翻译人才孵化园,从网络和实地两个层面汇集不同的翻译机构,由翻译人才或专家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翻译新手进行传帮带。第二,政府划拨翻译人才培养资金,对翻译人才孵化园和翻译人才培训基地进行资金支持,并对翻译水平提高的从业新手进行奖励。第三,从职称评定政策上对高质量的翻译作品进行倾斜,改变传统职称评定中翻译作品不作为科研成果的规定,鼓励各行各业的翻译工作者有信心、有底气地进行翻译。

开展政企、校企、政外协同,成立专项基金,采取招标的方式,推介河北文化。第一,由政府出资或政企合作共同出资,设置河北文化翻译基金,采用招标或奖励的形式,把河北文化翻译成多种外语形式,如图书、影片、电视剧、公共标识和旅游册子等。第二,政府资金支持,鼓励采用政企或校企合作模式落实河北文化翻译工作,使宣传河北文化的网站、报刊等电子或纸质媒介同步增添多语种版面。第三,加强政府与海外的合作交流,除不定期在海外举办河北文化周活动外,河北多个区市可与海外有影响的城市合作,共建友好城市或“文化手拉手城市”,以此作为文化走出去的窗口,向其他地区辐射;或与海外企业合作,共同创建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国门。第四,成立河北省翻译人才库,把省内外、海内外河北籍翻译人才资料建档,加强交流,资源共享。可从人才库中遴选合适的翻译人才进行重大文化推介翻译,紧急情况下可就近请人才库中的相关专家助场,还可定期请人才库专家到翻译孵化园或高校翻译培训基地交流并传授经验。第五,改变工作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传统形式为创新模式,积极主动向外推介河北文化。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2005年3月曾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委、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办公地点大厅以及三星级以上的宾馆、海关、港口和机场等对外公共场所,摆放统一制作、简明实用的小册子、地图、图书、光盘等外宣品,免费提供给外国朋友,效果很好。但如果扩大免费提供外宣品的场所,并将“摆放”改为“发放”,将纸质和光盘等实物方式扩大至网络形式,使外国友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快速查找或咨询到河北文化相关信息,河北文化的辐射面和吸引力会扩大很多倍。

近年来,河北省推出了河北文化周、新闻发布会、网上河北行等几个项目,并成立了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河北服务贸易协会国际文化贸易分会和河北特色文化产品网,河北省的外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较大进展。但目前有关河北文化的网站、报刊或其他媒介并未涉及多语种文化推介工作,河北新闻网开设的河北手机报创意很好,也未涉及外语版本推送。如果增添多语种版面,会对河北文化走出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河北各地高校应该为培养翻译人才开路搭桥,创造有利条件。

高校应定期或不定期派相关专业学者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或培训,为河北省培养翻译方面师资。由于国内高校开设翻译学科起步较晚,目前河北高校翻译专业毕业并从事翻译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少,近几年虽然翻译专业毕业的教师增多,但因缺乏实践经验而无力承担教学重任。因此,加强高水平翻译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首要任务。

加强河北省高校的翻译学科建设,开设更多的本科翻译专业、翻译硕士点,招收更多有志于翻译事业的优秀学子。目前,河北省高校本科阶段只有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衡水学院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有翻译专业,翻译硕士招生单位(含试点,不计民办)到2014年只有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联合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7所院校,翻译硕士的培养数量很少,即使加上翻译专业本科生,对于通过翻译来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大盘来说,绝对是杯水车薪,何况这些毕业生有多少能留在河北更是未知。

高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建翻译人才培训基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翻译人才。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能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并能基本掌握工作内容和基本技能,走出校门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缩短重新学习和岗前培训的过渡期。高校也可与企业合作,共建河北文化产业贸易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助力河北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创意及版权产品出口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2012年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主办“百家院所校进河北”活动,借助首都北京各有名院校的优质资源,为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开了个好头。但进一步让河北文化走出去,还得培养河北省自己的翻译人才。

高校可与有关部门或单位合作,建立起科学的评估、监督和激励机制。中国翻译协会2014年正式实施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LSCAT)项目,在翻译人才库的建立、翻译人才信息的查询、第三方认证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整合,并着手与各方企业合作,以便为各种重大项目、国际贸易和其他各种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重点规范和完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统一翻译人才评价标准。高校可以与此类项目合作,共建翻译人才培训基地。

再次,高校教师应该承担起培养翻译人才的直接责任。

高校承担翻译教学的教师应该切实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材改革,承担起培养翻译人才的直接责任。培养翻译人才,对于翻译课程的任课教师来讲,并不是只有一腔热情和认真执教的态度就能解决的,应该从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翻译态度、科学的思维模式和积极活跃的翻译意识入手,积极进行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将中外语言差异、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让学生成长为善学乐学的翻译人才。

2012年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上讲到:“我们不仅要继续吸收借鉴促进的文化成果,更要注重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和谐共生、共同繁荣。在这样的过程中,翻译工作发挥着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沟通交流作用,不仅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3]

高素质中译外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河北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直接影响到对外传播发展战略。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教师真正高度重视起来,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才能切实助力河北文化“走出去”,让多姿多彩的河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推动河北文化及其产业走向世界。

[1]新华社.习近平强调: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3-08-20)[2016-09-01].http://www.gov.cn/ldhd/2013-08/20/content_2470599.htm.

[2]新华社.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2-12-06)[2016-09-01].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 htm.

[3]王晨.发挥翻译工作重要作用促进外宣事业科学发展[EB/OL].(2012-12-06)[2016-09-01].http://news.china.com.cn/txt/ 2012-12/06/content_27326805.htm.

(责任编辑 程铁标)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fied Translators in the Context of External Publicity of Hebei Culture

ZHAO Jian-fen1,WANG Gai-xia1,LIAN Heng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2.The Flight Technology of CAUC,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 300401,China)

Although Hebei Province has long history,rich cultural resources and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its cultural transmission has been developing slowl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The lack of high-qualified translator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in the"going global"way of Hebei culture,thereby affecting the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o,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qualified translators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al agencies,local colleges and college teachers in an attempt to enhance Hebei culture's"going global"strategy.

high-qualified translator;Hebei culture;"going global"strategy

G521

A

1673-1972(2017)01-0157-04

2016-09-23

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打造一支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 助力河北文化‘走出去’战略”(HB15YY003)

赵建芬(1971-),女,河北藁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走出去河北河北省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