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整合教学要素 建构高效优质课堂

2017-04-15 20:23张洪波王秀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3期
关键词:建构教学效果新课程

张洪波+++王秀华

课堂永远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因此,建构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措施。高效课堂,是从课堂效能的角度给予的定义,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对高效课堂,也可以从它的建构过程角度来定义,是指课堂中所有要素的恰当组合,即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把学生、教师、课堂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恰当地整合起来所形成的课堂。这个新的思考角度也为教师建构高效课堂指出了一条崭新、实效的道路。

一、优化整合课程资源

一是优化整合教材。教材是学生生成能力、建构素质的桥梁。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学习的目标已不是要求学生记住内容,而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素质。有些教师认为,在国家规定课时内完不成教材所安排的任务,就表明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优化,有选择地教授,并非全部教材内容都要教。教材的优化整合不只是教材的取舍,也是对体系的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在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中,教材在“认识联系”的基础上,先研究“联系是有条件的”,然后研究“联系是客观的”,最后研究“联系的多样性”。但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看,先研究“联系的多样性”更符合实际,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是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材不等同于课程,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将教学与现实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很容易就能获得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课程资源的选取不能漫无边际,而要选取最恰当的。如吉林毓文中学的赵谦祥老师适当选取了《东方时空》节目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取得了良好效果。又如在诗歌《采薇》的教学中,可以讨论写作手法对现代文化的影响,也可以根据后人评价讨论语言背后的意向,但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合理地选择、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优化整合教学手段和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学手段更新,要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不能实施新课程,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总是最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比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用电脑模拟多面体展开,从而归纳出各种多面体的表面积公式,看上去的确漂亮形象。但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课前动手制作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空间几何体”,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探究表面积公式和规律,这样会取得电脑模拟无法达到的效果。所以,教学手段要因材而异,要优化整合,更要避免“没有多媒体就不能实施新课程”的错误观念。

新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同。比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课程内容分成几种类型,再探索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对理论性比较强的课型,仅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如果采用“导读自学法”则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自主阅读、分析教材,可培养学生阅读、理性分析、归纳分类、概括总结的自学能力。其他学科也是如此,什么方法最恰当,需要教师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优化选择。

三、优化课堂问题

对教学提问的评价,主要观察问题是否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参与。学生都有表达的愿望,如果提问后课堂氛围沉闷,主要原因并非学生不配合,很可能是教师提问不合理。因此要优化课堂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是要创设应有的问题情景。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情景,制造了热烈的气氛,引发了学生对《赤壁赋》慷慨激昂的谈论。二是要注意设计问题的角度。如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英语课,教师在课堂提升拓展环节,向学生提问:“我们国家该不该申办奥运会?”学生除了直接回答“YES”或“NO”,很难有更丰富的内容。如果把问题改为“我们国家成功地申办了奥运会,它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学生可以展开回答的点就很多了。三是要注意问题的思考价值和难度。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要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否则学生要么不屑于回答,要么回答不上来,提问便失去了意义。

四、优化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一次跨省的重点中学教学交流活动中,有一节关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同课异授政治课。一位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环节提供了耐克球鞋在全球生产和销售的资料,帮助学生感悟经济全球化;第二个环节提供耐克鞋生产销售的利润分层相关数据,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第三个环节,提供中国鞋业出口资料,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而另一位教师的设计则是依次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原因、表现和影响。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前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思想上给学生更大的触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經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这表明,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优化教学设计,不只是整体的规划,也包括课堂每个“包袱”的抛出。比如,在诗歌《登高》的公开课上,教师首先安排学生齐读,然后让一名朗诵功底很好的学生范读。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通文达意,学生被诗歌所感染,有了朗诵欲望,但直到课程结束,再没有一个学生的朗读超过范读的学生,听者都觉得有些失落。如果把范读学生的朗诵放在最后,一定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不是造假,而是教师的智慧。

实践新课程,打造高效课堂,教师确实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靠等待就能解决的,教师应该用改革的思想,创造性地思考并予以解决。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建构教学效果新课程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