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助村集体经济“腾飞”

2017-04-15 23:37
当代贵州 2016年49期
关键词:空壳腾飞集体经济

近年来,凯里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由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履行社会扶贫责任,助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和市委关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脱壳问题,近年来,凯里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由各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各农民專业合作社带头履行社会扶贫责任,把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规模生产、抱团发展,使农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顶层设计推动

绘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蓝图

2016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以及中央、省、州扶贫开发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凯里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1+10+11”扶贫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如期实现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好当前和“十三五”期间扶贫攻坚工作作了总体规划和部署,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凯里市扶贫攻坚工作的宏伟蓝图,制定了稳步增长的全市村集体经济攻坚提升计划和《凯里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凯里市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脱壳工作实施方案》等,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其中,2016年10月,由凯里市农林扶贫工作局牵头组织实施,与凯里市交通建设工程公司签订协议,按照全市86个“空壳村”每村20万元脱壳资金共计1720万元集中入股凯里市交通建设工程公司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按10%比例实行保底分红,分红收益留作村集体收入。目前,每村2万元的分红收益已全部返还至86个“空壳村”,确保“空壳村”2016年达到脱壳收入的最低标准以上。

大力创办合作社

助推村集体经济“腾飞”

依托党建扶贫创办合作社。凯里市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推进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产业化扶贫、城镇化带动扶贫、精准扶贫、党建扶贫,园区带富、企业带富、大户带富、合作社带富““四线四带四促富”机制,积极发挥党建扶贫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云谷田园”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平台,创新“党建+农文旅+培训+扶贫”模式,大规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类开设长训班、短训班、半农半学班、研修生模式班、订单式培训班、劳务输出班、服务式培训班,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整合8个培训部门师资,给学员免费食宿和生活补助,对吸收培训和提供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自主创业学员按规定给予扶持,把一大批农民培养成农民合伙人、职业农民,推动创办合作社、形成专业村,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目前,全市累计培训2080人次,其中500人在各园区就业,1300人回乡自主创业,创办合作社12个,带动就业1.8万人,脱贫7000人。如旁海镇将全镇贫困户扶贫资金统一入股到合作社,按照保底分红的方式实行一年两次分红,通过“特惠贷”优惠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难题。

依托资产经营创办合作社。对有村级集体资产的“空壳村”,鼓励其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集体现有的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承包、租赁,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鼓励有条件的“空壳村”,将集体资产采取合作、联营、入股等方式联合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投资参股经济实体,增加村集体资本经营收益。如碧波镇朝阳村利用土地面积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宜以种植四季花卉、四季水果的优势,采取“政府统领”“村集体+协会+农户”的形式,建设花卉水果休闲观光旅游基地,通过协会向群众收取适当的管理费作为发展基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万潮镇采取将集体土地流转的方式,成立了万潮镇成发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依托资源开发创办合作社。在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 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 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水面、 产、旅游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条件下,通过吸引资金, 以村企联建或独自开发的形式, 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如大风洞镇青杠林村党支部依托“美丽乡村”计划,创办“凯里市轻乐苑种养殖合作社”,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西瓜、蔬菜等农作物,并将其纳入合作社共同管理。同时,依托青杠林乡村旅游基地,进一步打造集蔬果采摘、钓鱼、烧烤、游泳为一体的农家山庄,实现“大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相渗透融合,进一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双脱贫”。

依托产业带动创办合作社。鼓励村级组织围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六个百万工程”或优势产业,创办、领办种植、养殖、加工等实体项日,带头创办、领办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形成规模优势进入市场,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如大风洞乡探索“四村一体”模式,大风洞、青杠林、龙井坝、双江等4个村,共同投入72万元联合成立风青井江种养殖合作社,实施油茶产业化种植项目,把36户贫困户纳入项目实施范围,现在共种植600亩6.6万株,以后所获收益20%帮扶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三棵树镇紧紧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契机,联合7家茶叶公司成立贵州省三棵树镇特色茶产业联合会,推行“联合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本镇平丰村、格冲村、赏郎村、平乐村、高坡村、小乌烧村、老鸦村(五里坡、高坡、顶罐坡、野朽坡、别对坡“五坡”)约三万亩的荒坡土进行特色茶产业规划,目前已完成特色茶种植2000多亩;旁海镇大溪村鸟笼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凯里经济开发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加快了扶贫经济发展速度。

多措并举显成效

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大创收”

近年来,凯里市通过抓好党建扶贫创收、抓好资产经营创收、抓好资源开发创收、抓好产业带动创收等方式,大力创办合作社,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到64个,覆盖全市9个乡镇、街道,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脱壳问题。截至2016年12月9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积累2-4.9万元的村107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9.9万元的村5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10-49.9万元的村10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0-99.9万元的村8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100-499.9万元的村10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00-999.9万元的村有1个;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1个。(责任编辑/郎艳林)

猜你喜欢
空壳腾飞集体经济
卢腾飞
凤凰展翅 大兴腾飞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立冬
破茧
乡镇卫生院成“空壳”前景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