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前书写过渡到写数字得到的启示

2017-04-15 02:29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宋玲萍
数学大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萱萱纸条事物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 宋玲萍

从幼儿前书写过渡到写数字得到的启示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 宋玲萍

一、研究对象

萱萱是四岁女童,9月份将要上幼儿园。利用暑假,笔者对她进行了适当训练。该女童语言表达甚是流畅,心智也较成熟,平时喜欢看动画片,跟着说、唱节目中出现的台词与儿歌,语言模仿能力较好。但是没有教过她写数字,平时常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会背1~10,会数数。

二、了解幼儿各方面发展

1.小肌肉群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小肌肉动作是由小肌肉群锁组成的随意动作,一系列的小肌肉动作就构成了协调的小肌肉运动技能。幼儿手腕部的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眼手协调能力较弱,指尖、手指完全的动作不够灵活。因此,初次握笔会有很大难度。

2.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幼儿前期(3~4岁)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来认识和区别事物,到了幼儿中期(4~5岁),幼儿能逐渐认识事物的属性,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所以我们会发现,幼儿一开始进行算术时,都是借助手指或利用具体事物来完成的,如:计算2+4=6,幼儿会联想到两根手指加上四根手指就是六根手指。

三、前期准备

萱萱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握笔,只有抓笔,在纸上画过一些随性的线条或者绕成圈的图案。她是把笔抓在拳头里的,并不规范,若是现在立马让她学习规范的握笔姿势,难度肯定会很大。因此,笔者先从她手部的小肌肉群开始训练。幼儿手部力量还不够强大,于是就从最基本的团纸球开始,对幼儿进行手部小肌肉群的训练,将一张大纸团成小纸球。看似简单,但是对幼儿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她一开始觉得很有趣,使出全身的劲来团,但是不一会儿手就使不出劲了,想放弃。随后,除去纸团,伸出双手,握紧拳头,张开五指。这样握放、握放练习几天之后,她的手腕灵活了不少。

而后,笔者又对她进行撕纸条训练,锻炼小手指的肌肉群,运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使两手配合协调,完成撕纸条训练,不要求撕的整齐,只要求能将一张完整的纸张沿折痕撕成若干小纸条。起初,她只会把一张纸撕成两片,而且宽窄不均衡。两天后对她提出新要求:拿出A4纸从上往下撕,尽量做到纸条各处同样粗细。慢慢地,她就能把一张A4纸撕成10张大小不一的小纸条了。

四、开始训练

1.分类

笔者把数字0~9进行了归类,把1、4、7归在一起,不难看出,这几个数字分别是由竖、横构成的,笔画较简单。把0、8、9归在一起,这几个数字中都可以看成有0。2、3、5、6归在一起,这几个数字都有些弧度,写起来会有些难度。

2.化繁为简

初写数字,笔者给她买了临摹本,企图让她先描再写,但是,孩子对描还没有概念,根本不能一行一行写。因此,不能要求她把数字写进格子,假如同时提出这些要求,势必会增大幼儿学习的难度。每个数字都是笔者握着她的手写5遍,然后让她自己试试。写第五遍时,我感觉到她的手有股劲,试图挣开手自己写,她已经对数字有点感觉了。一天一个数字的节奏看来是差不多的,符合她的接受水平。

3.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反写。如写0,就如同画圈,规范的写法是从右上起笔,向左下画,与右上碰头。萱萱常常是反着写,从右上往右下画圆。如写6,应该是往左下写,她却往右下写再画圆。如下图:

第二个问题是歪着写,如3,8,她写的都是横着的。如下图:

五、究其原因

幼儿在大脑发育期,左右两脑的分化分工还没有成熟,在思维趋势上会趋向于自然以及本能,所以,这也是很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大脑的发育,这种现象慢慢会消失。人的身上有一对"照相机"那就是眼球。眼球接受部有一个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它可以把你眼睛前方物体缩小倒立物象印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物像刺激产生信号,沿着视觉神经传送给大脑视觉中枢。由于3、4岁小孩还没有发育成熟,看到的物体是倒着的,所以就出现了反写现象。

六、训练结果

经过1个月的全程练习,萱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还是毫无章法,但是基本形态是正确的,只要多加训练,再给她一些规范,就会写得更好了。下面是她学完后写的一些数字:

七、启示

1.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生活中不乏焦急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在前头,殊不知幼儿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超前或者滞后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关于滞后。笔者碰到过多个来自老家的一年级新生。所谓老家,就是孩子学前教育薄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被长期封闭在一口“小井”中,交流甚少,学习习惯糟糕,甚至连最基本的握笔都有困难。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就是滞后的。升入小学,说话带着家乡口音且声音微小,又怯于与别人交流,这些孩子要想跟上正常水平,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关于超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大部分家长都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学这学那。还没升入小学,就开始了训练,汉语拼音a,o,e都没有写正确,就急着让孩子书写英文字母A,B,C;连基本的口算还没有过关,就急着帮孩子报奥数班。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孩子什么都没有学好,反而浪费了大把时间。

2.学习习惯大于学习成绩

根据笔者的经历,部分家长急于求成,却把学习习惯丢在一旁。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若是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那只会培养出一个个做题机器,孩子也会被折磨成失去灵魂的躯壳。笔者遇到过一些孩子,坐不定,似乎有多动症倾向,让他坐定10分钟比登天还难。还有的学生课上手总不听使唤,玩玩铅笔,掏掏桌肚,甚至做些极其不文明的行为。而家长来询问的只有:我们家孩子学习成绩如何?笔者很惋惜,家长过于追求成绩,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3.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比如在学习三上“间隔排列”时,就可以让孩子找找马路边的树木、旗帜;在学习二下“角的认识”时,就可以让孩子找找建筑物中出现的角;在学习二上“认识米”时,就可以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感受50米冲刺之感……

从事小学教育,我们应当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从他们的生理到他们的心理,我们都必须时刻关注。有了这次经验,我对幼儿学习写字有了深入的理解。学习一件事,并不是直接就上手,前期准备也很重要,何况对幼儿来说,接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要想让孩子高效率他学习,必须要适应孩子的认知发展。寓教于乐,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孩子快乐地习得知识。

猜你喜欢
萱萱纸条事物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美好的事物
五张纸条
我家的多肉
你的脸像水蜜桃
奇妙事物用心看
神秘的纸条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