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矛盾的影响分析

2017-04-15 07:44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4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劳动力矛盾

(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矛盾的影响分析

杨梦

(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随着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传统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大缩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推拉效应愈加明显,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本文通过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就业矛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措施,缓解这个问题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城市就业矛盾刻不容缓。

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矛盾;问题;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征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就业能力低下。由于多数转移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不高,致使他们主动选择职业的可能性减小,一般都是听从安排,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就业方向不确定;农民主要靠在城市就业的亲戚朋友介绍工作,就业层次低。在农村外出的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比较混乱,外出就业没有固定导向,不确定性特别大。

(二)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呈上升趋势。农民可以就近工作,还能兼顾家里的土地种植。对农民来说,他们不会放弃传统农业而只从事其他非农产业,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跨区域工作;外出务工农民就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近几年来,我国各个产业的结构都有所调整,大概调整方向表现为:第一产业农业缓慢平稳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都持上升趋势。农业下降后,劳动力增多,并且逐步向着第二、第三产业流动,向第三产业流动人数远远大于第二产业;转移劳动力以年轻人为主。在当前社会,外出打工的一般都是年轻人或者中年男女,而且很多情况都是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农民工一般会在收获的季节回家,其余时间都在外打工挣钱,养活父母、供子女上学。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矛盾的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我国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技术水平提高,所以劳动力剩余人数大量增加。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流动,土地权转让和土地被人承包,土地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劳动力剩余。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剩余劳动力增多。国有企业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发展性质,大规模的城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待业造成的劳动力剩余增多。因此,大量农村劳动力会积极主动的寻找多种其他渠道向非农活动转移是必然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竞争越加激烈。城市居民在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方面比农村居民更占优势,这种对比会刺激农村劳动力对专业技术的学习欲望,城市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之间的有效竞争会间接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资料显示,乡镇企业能够吸引超过一亿多的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的低成本仍然可以为乡镇企业提供动力,发挥巨大的潜在作用;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城市体系被完善,城市居民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由农村人承担。农民工进城补齐了城市的一个重要运转环节,而且还促使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和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安定。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了城市就业矛盾

劳动力转移加重就业岗位的“稀缺性”。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劳动人口也特别多,就业岗位相对于人口来说太少,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远大于需求,这使得就业岗位稀缺。城市化发展的社会现状比较落后。当前,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对农村的劳动力转移进行打压政策,使得城市的正面效应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度慢。城市吸纳力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减弱。由于乡镇企业进入转型阶段,技术水平相对提高,设备不断更新,因此其对转移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慢慢开始减弱。

三、缓解城市就业矛盾、实现城乡劳动力融合的对策

(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近几年来,我国非常看重各产业结构所占比重以及调整变化,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点。第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它的运营方式灵活多变,而且所有资本的构成都低,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弹性大,所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很重要。

(二)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共同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数据现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定能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大力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全面拓展发展空间,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水平与技能的提升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会对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改变现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应在中介组织掌握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基础上,重点对外出民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

四、结论

一方面,农村中仍将继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中国人口基数大,生产技术的提高会带来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提升非农产业发展,并结合农村农民自身拥有的特点,改善相关的政策,分散剩余劳动力,使劳动力数量减小,减轻城市和农村的就业压力,为此,转变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是缓解剩余的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一个长久的现实性问题,转移劳动力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可创造性。因此,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结合,统筹人力、物力、自然资源,使得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城市就业矛盾得以缓解,最终两者达到帕累托最优。

[1]刘小容,工海涛.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7),5.

[2]简宜钦.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初探[D].现代经济信息,2010(9),2.

[3]刘中平.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权益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2010,10.

[4]刘扬.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分析[D].经济师,2013(8),10.

杨梦(1993-),女,陕西省西安市人,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劳动力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