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7-04-17 07:45许瑾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200041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年1期
关键词:业余射击教练员

许瑾(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200041)

上海市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

许瑾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200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上海市部分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单位进行调研,从项目布局、队伍情况、组织保障、成绩培养等方面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现状,发现其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射击项目特点和青少年业余训练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

射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现状;对策

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更是竞技体育发展之源。源流俱在,竞技体育才可确保持续发展。射击项目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要支柱力量,亦是上海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因此,了解和掌握目前上海市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现状,发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推进射击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促进射击项目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各区县开展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的12家单位(表1)。

表1 上海市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单位调研名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平台查阅国内外有关射击项目业余训练发展等方面的文献材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卷调查法

对部分开展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的单位开展问卷调查,从人才队伍、训练管理、软硬件保障、比赛成绩等方面了解业余训练情况,为论文撰写提供基础材料。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听取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管理、训练、督导等方面教练员、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海市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现状

2.1.1 布局情况

从12家调研单位的布局情况看(表2),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的开展仍以各区体校为主,基层学校开展数量不多;全国射击重点体校/学校偏少;仍存在未布局射击项目的区。

表2 上海市12家业余训练单位布局情况

2.1.2 教练员队伍

2.1.2.1 教练员分布情况

从调研单位射击教练员性别分布看,男女教练员比例为2.8:1,数量差异较大。年龄分布方面,35.8 的教练员年龄集中在41~50岁,年龄相对中年化;40岁以下的教练员占18.9 ;除60岁以上年龄段外,其他年龄段分布较均衡。学历分布方面,射击项目业余训练教练员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有18.9 的教练员是大专及以下学历,没有研究生学历教练员。从职称分布看,具有初、中、高级职称的射击项目业余训练教练员数量分别占45.3 、34 、20.8 ,呈递减趋势,较符合人才分布特点。12家单位射击项目业余训练教练员总人数达到53人,绝大多数单位拥有3~5名射击教练员,其中最多一家单位教练员人数达到11人,而最少一家只有1名射击教练。这说明射击项目在不同业余训练单位的受重视程度有较大差异,不够均衡。

2.1.2.2 教练员培训情况

从教练员参加培训的情况看,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教练员培训多以区级培训为主,参加人次超过总人数的3倍以上(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区培训次数达到全年32次,属特例)。去除该区数据,其他区级培训参加人次与总人数的比例为122.4 ,仍比国家级培训(7.5 )和市级培训(34.6 )高很多。虽然按人次看基本每人都参加过至少1次区级培训,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仍有2个区教练员未参加过区级培训,且都是基层学校。从国家级培训和市级培训看,无论是参加培训的区还是参训人次比例均较低,说明针对业余射击项目教练员的继续教育还有待加强。

2.1.3 运动员队伍

从参加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的运动员人数看,注册运动员人数多于在训人数,说明在训练过程中有运动员流失现象。从比例看,流失运动员仅占6.7 ,相对较少。从性别结构看,射击项目运动员男女比例为1.2:1,总体相对均衡。从年龄结构看,射击运动员主要从小学开始训练(23.7 )、初中为主体(62.2 ),进入高中人数大幅减少(13.6 ),后备人才有流失现象。从线别结构看,业余训练射击项目运动员以三线为主(64.4 ),还有一部分在学校四线(27.9 ),二线运动员比例在5.4 左右,一线运动员占比仅为2.3 。从小项分布看,射击项目业余训练以步枪为主,占52.1 ,手枪和飞碟项目人数占比分别为33.2 和14.7 ,小项分布呈现阶梯状,项目分布不够均衡。

2.1.4 训练与比赛

2.1.4.1 训练安排情况

从调研单位每周的业余训练时间安排看,多数单位射击项目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时间在1.5~2.5 h,每周大强度训练在2天左右。其中,训练安排最少的单位每周只训练3天,每天训练安排最少的单位(主要为基层学校)只训练30 min。大强度训练天数差异较大,缺少统一规范的训练体系标准。从每次课的训练强度看,射击项目业余训练每天射击弹数在30~100发,举枪时间在30~120 min,差异较大。

2.1.4.2 竞赛参加情况

从运动员参加比赛情况看,所有单位均参加年度市级比赛,参加全国比赛和区级比赛的区比例基本在50 ~60 。但从参加各类比赛的队员比例看,全国比赛参加人数比例为6.4 ,明显低于市级比赛(98.3 )和区级比赛(79.2 ),说明业余训练运动员参加国家级以上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

2.1.4.3 活动组织情况

从活动组织情况看,12家调研单位中有6家单位举办过训练营活动,最早的单位从2001年开始举办,其中3家单位每年只利用暑期举办1次30~42天的训练营活动,每次参加人数在20~80人;有3家单位借助寒暑假每年举办2次为期10~60天的训练营活动,参加人数在10~180人,举办时间越长,参加人数越多。可见,在训练营活动举办方面,不同业余训练单位重视程度不同,也缺乏全市统一的活动组织标准。

2.1.5 组织保障

2.1.5.1 基础场馆器材情况

从调研单位的项目场馆情况看,现有业余训练射击场馆以室内为主,平均每个业余训练单位拥有2.9个射击场馆,最多的单位拥有6个室内场馆,最少的单位只有1个室内场馆,说明不同单位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均衡。从项目器材看,射击项目业余训练仍以实弹枪为主,很少使用激光枪,这可能与一般比赛使用实弹枪,缺乏使用激光枪的比赛有关。从在训人数器材配比看,平均每人有0.57个靶位,1.7支实弹枪,靶位和实弹枪数量相对充足,但两者比例不够均衡。

2.1.5.2 科研服务与经费投入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6家射击业余训练单位有科研保障,仅占一半,说明射击项目业余训练中科研介入的广度还不够;从服务内容看,多为选材跟踪和高新科技训练仪(如SCATT),而心理辅导、伤病预防则较少涉及,科研服务深度亦不足。而在业余训练经费投入方面,单位与单位之间差距过大,投入最多的单位每年经费可达200万,而最少的单位每年经费投入只有2万。多数单位投入在30万元以上,项目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单位间经费投入不够均衡。

2.1.6 比赛成绩及输送情况

对射击项目12家单位2014年和2015年的输送和比赛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以三线输送二线为主,较少有三线直接输送一线的情况,输送结构较为合理;2015年整体输送情况明显低于2014年。由于输送具有周期性,本次调研的输送年限不够长,可能还不能完全反映周期性的输送规律,有待后续继续追踪。

从近2年的比赛成绩看(表3),奖牌随比赛级别的增高呈现“金字塔”型,全国和省市级比赛中的金牌比例相对较高,在金银铜牌及4~8名的成绩方面有递减趋势,提示射击项目业余训练在优秀后备人才贮备方面还需进一步挖掘。

2.2 上海市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2.1 体教结合有待深化,区级布局不够均衡

表3 上海市射击项目业余训练近2年比赛成绩统计个

统计显示,上海市仍有宝山、青浦和崇明3个区未开展射击项目训练,区级之间布局仍有拓展空间。据射击协会对上海市射击项目入校统计,目前共有9个区25所体教结合基层学校开展射击训练,学校布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后备人才的选拔,因此,项目推广普及力度还有待提高。运动队伍方面,存在注册人数多于在训人数现象,可能存在“僵尸注册队员”情况。年龄结构方面,以小学和初中年龄段为主,进入高中阶段数量明显减少。经调研,普遍反映小、初、高体教结合融合深度不够,特别是初升高阶段后备人才流失严重,项目对接高校较少,难以解决优秀后备人才的出路问题。对射击项目基层学校体育老师的奖惩政策较少,特别是在比赛输送奖励与职称评定方面,政策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学校体育老师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的普及推广。

2.2.2 教练员队伍有待优化,训练体系不够统一

教练员队伍结构方面,总体数量相对充足,但细分到各小项,相对数量略低,特别是缺乏本土培养的教练员,供需相对不足。缺乏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知识储备与研究能力的教练员。教练员成长管理体系方面,各区参加教练员培训的频度、人数不够均衡,培训类型较为单一,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培训的人数较少,基层学校缺乏教练员培训体系;教练员培训组织管理监督体系有待完善;教练员职称评定层次标准不够分明。从训练角度看,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普遍存在训练时间、强度不统一现象,不同体校每周训练天数和每天训练时间不同,不同基层学校训练时间和强度也不同,体校与基层学校之间的训练安排差异更大,训练效果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有效的训练监管和规范要求。

2.2.3 各类保障有待提升,推广普及受限较大

无论经费投入还是科研保障方面,不同业余训练单位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基层学校的业余训练经费投入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项目的推广与普及。科研保障除了单位间的差异外,数量和质量都有待强化提升。同时,由于射击项目受《枪支管理法》、《运动枪弹管理条例》等法律制度的制约,实弹训练难以向社会、市场推广,从而影响射击项目的普及与发展。

2.2.4 赛事体系有待完善,宣传推广不够

赛事方面,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顶级赛事的机会较少,尤其缺乏国际比赛交流机会;区与区间的交流比赛不多,“国际—国内—省市—区级”4级“金字塔型”赛事结构有待完善。寒暑期举办训练营活动不够普及,仍有近一半的业余训练单位从未举办过训练营活动,且训练营的训练时间安排和训练人数也存在参差不齐现象,缺乏较规范统一的组织监管标准。对外宣传推广相对滞后,射击项目在发挥其国防教育特色等方面的推广作用还不够,在媒体宣传、赛事转播、活动体验等方面亦较少涉足,影响了其在青少年中的知晓度与参与度。

3 对策

3.1 优化项目整体布局,深化体教结合基层布点

首先在射击项目业余训练的整体布局上,依据增强扶弱拓无原则分层分级优化项目布局。根据目前业余训练各区二、三、四线布局情况,结合队伍规模、训练、输送、比赛、投入、场馆设施等开展情况划分不同等级。对优势强项区给予重点扶持,在人、财、物、技术、科研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培育优势强项区的基层学校,增强辐射效应。对处于项目较弱水平的区给予扶持指导,通过协助开展由内而外的双项联动推动提升,向内加大强弱区之间的横向交流和二、三、四线之间的上下互动频度,向外通过与其他省市强队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弱队水平的提升。对还未开展射击项目的区给予积极引导,调研了解其未开展的关键困难,积极予以协助解决,鼓励全市推广普及,实现项目布局全覆盖。其次在体教结合布局上,依托“小学体育兴趣化、中学体育多样化”的课程改革目标,加大基层学校射击项目的布点,特别是高中学校布点,通过政策扶持、教练入校、经费补贴等形式给予支持鼓励。加强射击项目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市级、区级传统学校建设,适当提高市、区级射击重点体校/学校比例。逐步推进射击项目二线运动队学校化,扩大高校射击队规模。

3.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业余训练体系标准

首先,优化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培养和吸纳优秀退役运动员和体育老师转入业余训练教练员岗位,利用上海市体育局“百人计划”、优秀教练员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发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年轻教练员提高带训能力。鼓励专业体育院校或师范类体育院系开设射击项目必修或选修课程,培养有文化修养且有一定专业技术基础的中青年后备教练员队伍。积极开展一、二、三四线教练员联动,通过座谈研讨、带教交流、“走下去,请上来”等多种形式增强不同线别教练员的沟通,完善教练队伍衔接。完善基层学校体育老师奖惩政策,依托市青训中心平台,将基层学校体育老师纳入全市输送、比赛奖励队伍,与专项教练员共享成绩效益;鼓励各区县或社会力量聘请国内外优秀射击教练员,优化教练团队整体结构。其次,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统一制订全市青少年射击项目业余训练教练员培训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线别的训练任务,规划落实业余训练各级教练员培训计划,对教练员培训课时、内容、形式等给予指导规范。加大市级统一培训组织力度,鼓励区级单位积极开展射击教练培训,提高国家级教练员培训参加人次比例,将基层学校射击体育老师培训工作纳入整体培训计划。鼓励教练员继续开展学历教育,提升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和科学训练能力。再次,调整教练员职称评审标准。依据业余训练中四线培养兴趣、三线打牢基础、二线全面发展、一线促进成才的不同任务职责,将过去单一的初中高级统一评定标准调整为分线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标准。充分结合三、四线教练员的岗位职责,在过去单纯以比赛成绩、输送成绩、科研论文、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等为评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如教学水平等更适合三、四线教练员的职称评审标准,通过组建教学水平专家评审团队对教练员现场教学情况给予评定,遏止因片面追求比赛成绩而出现的拔苗助长现象,形成分层次、分线别、分项目、相对灵活、具有正确引导作用的教练员职称评审体系。最后,制订业余训练体系标准。在训练过程中,抓住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结合目前上海市射击业余训练开展实际,重新修订射击射箭业余训练大纲;对不同线别,特别是四线、三线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制订最低训练标准,打造标准化射击项目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加强训练督导工作,确保训练标准化、科学化。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射击项目业余训练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和政策优惠,对不达标单位和个人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实现奖罚分明,促进射击项目业余训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3.3 完善各类训练保障,研发推广创新器材

首先,做好各类训练保障。在射击项目现有训练场馆基础上,继续规划布局扩点,在充分发挥现有场地功能的基础上,新布局的项目点增建射击场地设施。引进国外先进的青少年射击科学训练理念、科研保障手段,联合相关市区体育科研单位,制订一套较完善的青少年射击项目科学选材体系。规范各级各类射击单位经费投入标准,对成绩好、经费少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政策倾斜,提升单位办训积极性,确保射击项目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研发新型、适用、有助于促进项目普及的射击器材。比如激光枪,作为一种高仿、无伤害的射击器材,可用于业余训练兴趣培养阶段,通过体教深度融合,在全市各区基层学校开设激光枪射击兴趣班,并通过设置校级、区级、市级激光枪周期性比赛加以强化,促进射击项目的普及,加大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储备,一定程度上解决射击项目业余训练选材难的问题。

3.4 拓展赛事活动体系,加强项目宣传推广

统筹青少年射击竞赛活动体系。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划分组别,合理安排赛事,统筹设计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青少年射击竞赛活动,为不同级别业余运动员搭建锻炼、提高平台。完善以竞技性为特征的射击比赛,积极组织本市射击项目业余训练青少年参加各类国际、国内顶级赛事。依托上海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鼓励区业余训练单位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市级青少年射击比赛或交流活动。鼓励区与区县之间形成射击联盟,定期举办区域交流比赛;联合教育部门在基层学校间举办市级、区级中学生、小学生、传统项目学校射击项目比赛,扩大参赛学校和学生数量,增加射击竞赛体验。通过以俱乐部、训练营、夏令营、嘉年华等为基础的兴趣培养活动开展小范围比赛,以赛促练,提高射击兴趣。开展以激光枪、电子竞技射击等为主题的多元赛事活动,解决因枪支管理等原因无法广泛推广的问题。借助社会力量拓展办赛形式,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创办青少年射击比赛,打造上海射击项目精品赛事。其次,转变思维,加强射击项目在社会中的宣传推广。除利用电视、报刊、电台等传统新闻媒体对射击项目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方式,以微博、微信、APP等自媒体形式加大宣传,鼓励通过漫画书籍、视频演示等创意形式对射击项目文化、技能等进行宣传,促进项目推广普及。对各级各类青少年射击项目赛事活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利用多种途径提升赛事知晓度,增加射击项目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射击乐趣,为项目开展和普及推广奠定群众基础。

[1]朱彩云.我国射击项目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2]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石岩.我国射击与射箭运动发展中的热点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4,24(4):52-55

[4]张红.武汉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培训机构格局变化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37-139

猜你喜欢
业余射击教练员
画与理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打靶训练
为业余棋手诊脉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
测测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