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

2017-04-17 08:24李刚
丝绸之路 2017年6期
关键词:馆藏数字化文献

李刚

[摘要]本文探讨了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建设意义、现状和实现方法, 提出了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几点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数字化;元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50.7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记载着这一地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变迁、民俗变化等历史资料,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承载着一个地方社会文化的传承发展历程。随着历史的前进,这些地方文献将成为学者研究地方文化传承、变更和发展的重要史料。作为地方文献的承载体, 县级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县域地方文献的重要的职责。县级公共图书馆收藏整理地方文献并使之数字化,使读者能够快捷地获取,有益于提高读者信息素养和个人素质,使馆藏地方文献的社会人文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可以为读者构建一个地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中心, 使馆藏地方文献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社会效益,获得社会和读者的认可。

一、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地方文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西部地区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县级公共图书馆馆藏的地方文献形式多样, 包括历史图册、古文典籍、各类手稿、乡约家谱等等。纸质版本的地方文献装帧形式不一,保存条件迥异,尤其是有一点年代的地方文献,长期保存在西北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已经脆化,一碰就碎了。 转库的时候,专业管理人员都是小心翼翼地进行操作,有时都会出现意外损坏,给保存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这样有价值易损坏的地方文献客观上不可能频繁地给需要它的读者提供全面的服务,但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宗旨和职责就是为读者藏书和提供查询阅览服务,馆藏地方文献不能说是珍贵易损就束之高阁吧。解决这一矛盾的捷径就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影印、扫描、编辑、整理,制作成通用格式的电子资源,读者就可以随时读取和下载利用。如果一个系列的相关地方文献书籍藏书量比较大,可以建立该类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更加完整和便捷的地方文献查询阅览服务。

(二)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有利于特色地方文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西部大多数地区疆域广袤,县城与县城或者县城与省、市之间的路程大多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想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采用的互换互借服务模式,把馆藏地方文献用快递物流形式进行互借来服务读者和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率是有现实困难的,人力、财力和时限要求跟不上,不可能常态化大规模进行。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让馆际间的互换互借成为现实,通过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借助网络通信技术, 让更广大地域的读者可以最大量、最快捷地共享利用馆藏文献资源, 使得地方文献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环县图书馆作为一个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来,具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机构设置和办公地点几经变迁,地方文献的藏书量虽然没有省、市大公共图书馆的多, 但也算内容丰富、别具特色。首先,除了少量的民国文献外,环县图书馆地方文献从入藏的纵向时间上来说,中间没有断裂,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地方文献搜藏是接连有序进行的,一直持续到现在,完整地展示了环县几十年的变革和发展成果。其次,從入藏的横向种类上来讲,也是全面丰富的,几乎囊括了环县几十年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规划建设、红色文化、农牧鱼林、民俗民风、皮影艺术等等。最后,由于环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革命战争年代所扮演的特殊角色的原因,环县图书馆馆藏的地方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归类为特色地方文献,比如馆藏有土地革命时期和文革时期搜集整理的有关地主、富农类的资料,包括当时的原始登记单和处理意见,并附有当事人那时的照片。虽然有些照片在岁月的洗礼下发黄变脆,但透过照片本身和相框上的文字及边纹装饰,任然可以看出当年的华丽精美。且照片大多为民国时期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的知名照相馆所摄,这些资料极具历史和美学意义。像上边所述的这些馆藏地方文献,特别是一些馆藏的特色地方文献,不经过地方文献数字化的一系列处理,扫描、制作、储存、传输和共享,形成便于互联网访问和下载的数字资源,文献实物上面的历史信息和美学价值一直被锁在柜子里,很难发挥作用,想利用的人或许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东西存在。

(三)有利于完善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格局,丰富馆藏数字资源结构

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可以极大地丰富、完善数字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和种类构成,特别是对购买的商品图书数字资源有很好的补充作用,避免了大多数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出现千佛一面的情况。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能大力提升图书馆资源的藏书结构和影响力,其中特色地方文献数字化表现更为突出。未来的几年内,基于互联网条件下兴起和发展成熟的云储存模式和大数据架构,必将普遍、迅速地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地方文献数据库将会是各个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旗帜。如果说一个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比较好,那一定是这个馆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做得好,即在充分考虑面向全国、全球传播的意义和价值的情况下,建起了有自己馆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二、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一)与国家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2002年4月,国家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和国家骨干通信网络系统,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有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建设高质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实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实现优秀文化信息通过网络为大众服务的目标。环县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也于2010年4月挂牌成立,机房中的各项设备设施和电子阅览室服务也同时建成投入使用,但由于是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电子资源自建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明显不够,只有零散的地方文献资源在数字图书馆上能被找到,没有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提供不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专题地方文献查询和下载服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馆藏地方文献服务读者的能力。这种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滞后的局面在大多数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

(三)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和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需要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不但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资源开发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员,同时这些人还要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流程相当熟悉,有丰富的地方文献工作经验。目前西部地区县级馆这种复合型人才各个图书馆普遍缺乏,这种人加上缺少相应的数字化建设专业技能培训,技术保障能力较低,补充完善和维护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还可以,搭建设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便面临困难。

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所需资金得不到有力保障。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系统,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贮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利用,达到资源共享。地方文献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部分,需要配备服务器、储存、扫描仪等多种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和与之相适宜的软件系统,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如数字扫描仪是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基础设备,但是一台扫描出的图文格式符合地方文献数字化后期制作规范的高效数字扫描仪就得几十万元。这样大量的资金投入,对西部地区贫困县公共图书馆来说尤其困难,当地县级财政多有捉襟见肘,基本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拨付,如果没有国家和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仅靠图书馆的筹集和县财政的支持来完成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是难以想象的。

(三)存在版权和标准壁垒

要做好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版权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地方文献的版权问题不同于一般的权利纠纷,地方文献由于历史变迁和归属地原因,有些地方文献的版权归属历来是错综复杂的,谁是版权的利益相关方,到底版权是谁的,大多数是棱模两可的。

标准问题也是地方文献数字化过程中的困难环节,这里所说的标准可以分为选题标准和制作标准。选题标准就是选择哪些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制作。由于资金、人力、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个图书馆不可能把所有的馆藏资源都进行数字化,必然会有所遴选,但是选什么、怎么选,没有量化标准,只能根据实情斟酌。制作标准就是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形成过程中的图片和文字等以何种格式保存、上传和共享的规范问题。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必然要产生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每一种形式的资料都会有几种可能的格式,最终到底是采用哪一种格式进行保存和上传,顺利实现馆际间的共享,不搞地方文献数字化的重复建设。制作标准近些年国家图书馆在制订完善中,但是还没有下发统一的制作格式和规范性文件。

(三)对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紧跟国家图书馆和省、市相关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数字化项目工程

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工作流程繁复细致,储存、上传、共享标准严谨苛刻,需要各种专用设施设备来完成,对各类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很高,单靠一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来策划完成自己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剔除人员、资金、选材等困难,单是联络协调工作这一项都是比较费精力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做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更大范围、更加便捷地服务读者,体现馆藏资源的独特性,这就必然要使地方文献数字化建成的数字资源能在互联网条件下实现共享,共享的先决条件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源的数据格式、上传标准等和其他图书馆所采用的格式、标准兼容共通。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单靠县级公共图书馆独立完成所有环节工作的困难可见一斑。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应该抓住文化大发展的机遇,紧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各种项目,借鉴陕西省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模式,努力做到各个相关图书馆紧密衔接,尤其要与上级馆进行项目和业务合作,这有助于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建设任务的申报、确认,对数字资源建成过程中制作、储存、上传和共享等技术层面上的格式、标准的形成、兼容和统一是事半功倍的,毕竟上级馆在地方文献数字化标准建设和馆际协调方面有着高屋建瓴的天然优势。

(二)注重自身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要取得突破性成绩和长足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可以说人才的建设是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基石,人才建设对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来说尤其重要,工作环境和薪资报酬相对低下,引进聘请专业人员有困难,现实的做法是培养一批自身的专业人员,吃透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各个环节的完成标准,熟悉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元数据加工格式,力求做到一次建成上传,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专业人员自身业务能力造成的各类返工问题。

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另一个困难是资金短缺,任何建设项目的运行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在资金需求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尤其是前期的设备购置和专业人员培训,资金使用量是比较大的。西部地区县级财政一般都比较困难,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常规业务资金来源渠道非常有限,一般不会有太大的专项资金供给,要做好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必须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获得上级政府或文化图书事业专项资金的支持,有计划按步骤地确保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按期完成并通过相关的验收评估。

(三)做好版权归属工作和元数据标准化加工制作

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开篇就是版权问题,版权不明晰的地方文献坚决不能数字化,要不然会有侵权法律风险。馆藏地方文献大部分都存在版权不明或者版权混乱的问题,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弄清版权归属,或通过协议方式形成版权共享机制,得到版权相关利益方的书面授权,才能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只有妥善处理好版权问题,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方可正常有序进行,数字化资源才能真正走向社会,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只能在局域网内使用[3]。版权方面我们可以取经东南沿海各发达省市和我省几个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先期试点馆的做法,他们的方法和经验都相对成熟。

地方文献数字化的重中之重就是元数据的制作,元数据制作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基石。元数据是关于数字资源的数据,一般包括用于检索该数字资源的各种描述性数据,用于管理该数字资源的管理性数据,以及描述该数字资源内在结构的数据等[5]。元数据的加工制作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关系到后续的储存、上传、查重、共享等一系列数字化工作环节能否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如果是几个图书馆进行某项地方文献的数字化联合建设,元数据的加工制作就会变得更加重要了,要尽最大可能保障元数据加工的制作标准和精准度。一个馆的元数据加工制作出现几个字段的微小错误,就会导致联建工作出现标准不识别现象,不能实现双向传输和实时查重,这样的话会拖住几个馆的元数据加工制作计划,进而影响了此项目整个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进度,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浪费。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开展的时间短,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元数据制作应严格按照国家馆相关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给定标准加工,没有国家馆标准的由省馆统一制定或协调一致,明确制作标准后再组织进行加工,确保县级馆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如期完成,交付使用。

四、结语

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许多县级公共图书馆虽然在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 但还些离真正的地方文献数字化还很远,在标准化建设、资源整合共享、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所有公共圖书馆的不懈努力, 提高自身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水平,重视馆际间的沟通合作。提升资源建设质量,完善资源建设格局,早日构建成全国范围内风格各异、多元整合和互联共享的各类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库, 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在保存和读者服务方面形成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峒胜.浅谈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

[2]师丽梅,于爱君.数字图书馆与地方文献数字化[J].图书馆学研究,2000,(3).

[3]肖玲.谈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6,(2).

[4]姚宏伟.地方文献数字化及在我馆实践的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4,(1).

[5]许新龙.现代信息技术应用[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1-223.

猜你喜欢
馆藏数字化文献
馆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