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究

2017-04-17 14:48马慧芳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马慧芳

摘 要:分层教学是教改中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我们要正视和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而将学生从能力,情感态度上进行分层。从预习指导,课堂授课,作业布置等都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而进行有区别的实施和指导。分层之后教师要兼顾的面广所以要调动、发挥优生的指导作用,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

一、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的迁移程度

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课上表现、作业情况及思维发散程度,我发现当前学生的思维结构、知識结构主要呈现出这样几种状态: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思维结构十分稳定,新旧知识迁移能力较强的层次(我们称为A层);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中间状态,他们探究能力强,对新信息的捕捉比较敏感,但是他们的自主意识较差,需要他人的带动和督促(我们称为B层);剩下的三分之一学生明显属于对新旧知识的迁移、转化及至内化的过程较长,持续的时间短,同时自主意识又差,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需要教师的专职辅导(我们称为C层)。这样根据学生知识的迁移程度、思维的发散程度将学生分为三层。

二、分层数学实施过程及师生角色的临时定位

教室里的学生分两大部分坐好:一部分是A、B两层学生以4人小组式自由坐好。由于同等思维水平、同等认知水平的学生在思想上、思维上具有潜意识的平等性,所以,讨论中,学生的心态平等,讨论自然是开放而有效的。因此,4人小组的组合法意在让学生充分争论,以讨论为主线;自由而坐意在因为学生相互喜欢,因为是朋友自然成组,这样在小组中他们会互相平等,互相帮助;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运行机制是完全自主,自主决定有威望的小组长,自主决定讨论题目及讨论时间。除非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向老师求助。C层学生以同桌式自由坐好,其依据在于:C层学生缺乏自信心,知识结构上又有缺漏,所以不会进行大组讨论,以2人小组讨论为宜;又因为以朋友式坐好,所以不会让C层学生过于自卑。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运行机制是以老师的重点辅导为主。

学生的角色自然而然的被设置为两种:一种是自主式,一种是半自主式。教师的角色临时定位为:A、B两层学生的辅导员,C层学生的大组长。在复习过程中,A、B两层学生讨论激烈,而且B层学生被充分带动起来,自信心大增;A层学生也充分扮演了一回“老师”。A、B两层学生的互动学习,既达到了探究的目的,又实现了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完成。教师从群体中解脱出来,比较集中的辅导同一程度的C层学生,在辅导中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面授学生,效果比较显著。

三、课堂实践效果

短短的两节课,A、B两层学生做完了两份习题,C层学生做完了概念和应用题两个主要板块,而且他们自信心大增。本节课的最大成效是:利用思维统筹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各自潜力,各自行为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有所体现;教师充分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面授学生,教师的力量有矢放的,有效发挥。从数量上来讲,学生的有效做题量是平时的两倍。物理学上有一个原理:在压力一定的前提下,接受面越大,压强越小;反之,接受面越小,压强越大。应用到教学上也是如此,教师的辅导能力一定,辅导的学生越集中,越少,辅导力度越大,效果越明显。辅导的学生越分散,越多,辅导力度越小,效果越不明显。复习课知识多而杂,学生的知识积累到此时更加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一刀切”,讲快了也不是,讲慢了也不是,只会导致A层学生上课枯燥,分散精力;B层学生乏味懒散;C层学生更加分神,甚至捣乱。同时教师也累的筋疲力尽,一方面要复习讲授,一方面要维持纪律。而从知识的角度上来看,这节课非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适的其反,增加学生的反感,甚至会使一部分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加紊乱。分层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很大范围内,将学生推到了主体参与的地位上,掌握了知识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分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因为分层之后教师要兼顾的面广,所以调动、发挥优生的指导作用,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安排座位,在教师指导下;让高层学生充当辅导员;讨论答案,批改作业,对较低层次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并通过互助合作解决学习中疑难问题,达到各层次学生互补的目的。

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而且在后续的作业布置中,也可按照不同层次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以便于更好的评价和调整。

五、尊重差异引导自主探究

尊重学生的差异,即尊重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这种期待的激励,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活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努力地去争取学习上的新成功。

探究式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就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为此,教学中要设计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问题,促使学生多方位地感受和接触,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对A组学生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进行主动探索;(1)通过画图,使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3)操作讨论,使学生巩固计算公式。而对B组学生则将公式引申到日常生活应用中,然后提出探索要求。对于A组学生,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真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牢固掌握了知识,建立了清晰的概念。而对于B组的学生则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学自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经历了“再创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与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实际的教学探究,我越来越意识到,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以便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各种认知冲突,在冲突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信息的碰撞和纠正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