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失眠30例*

2017-04-18 02:35戴鹏飞木尼热阿不都卡地李丽丽贾元斌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艾灸针刺疗效

刘 晓,姚 珂,戴鹏飞,木尼热·阿不都卡地,李丽丽,贾元斌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失眠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持有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1]。据我们对吉首大学大学生进行的500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有45 %左右的成员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并且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3月表示,我国失眠患者正不断增加,现在已经达到38.2 %的高患病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对失眠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希望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失眠主要使用的是镇静安眠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出现健忘、易成瘾等不良反应[2~5]。最近几年,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失眠因为它拥有独特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的特点越来越被重视,临床应用广泛[6~9]。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失眠30例,疗效显著,与单纯针刺治疗的30例做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来源于2016年9月~2016年12月吉首大学在校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22.56±4.31)岁;平均病程(6.74±4.08)个月。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1.62±3.56)岁;平均病程(7.23±5.4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评定。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③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④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⑤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证候分类:心脾两虚型:头晕疲倦,夜间易醒,头晕乏力,目眩,面色无华,舌苔淡薄,脉弱细;心肾不交型:难以入睡,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肝阳上亢型: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脾胃不和型:心痞满闷,寐不得安,水谷不化,面黄舌淡,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者;③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能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④签署志愿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③继发性失眠;④合并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精神病者;⑤前几周内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其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⑥凝血机制障碍或试验前服用影响凝血机制药物的患者;⑦穴位区域皮肤有感染者;⑧不能坚持治疗或依从性可能不好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①取穴:主穴:百会、四神聪和双侧安眠、神门、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配合取穴:心脾两虚型: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型:心俞、肾俞、太溪;肝阳上亢型:肝俞,脾胃不和型:脾俞、胃俞。艾灸选穴: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双侧);②操作方法:在安静卫生的环境中,患者穿上宽松的服饰,躺在治疗床上,四肢伸直放松,注意治疗床间空隙不要太近,避免误碰神门穴,再将需进行针刺的部位充分显示。医者对仪器进行常规消毒,取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0.35 mm×40 mm尺寸,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先平刺百会穴、四神聪0.5寸~0.8寸,再直刺安眠穴0.8寸~1.2寸,接着直刺神门穴0.3寸~0.5寸,并避开尺动、静脉,然后直刺三阴交1寸~1.5寸、足三里1寸~2寸,最后直刺涌泉穴0.5寸~1寸。若伴有其他症状者则针刺配穴,心脾两虚型:斜刺心俞、脾俞0.5寸~0.8寸;心肾不交型:斜刺心俞0.5寸~0.8寸、直刺肾俞和太溪0.5寸~1寸;肝阳上亢型:斜刺肝俞0.5寸~0.8寸;脾胃不和型:斜刺脾俞、胃俞0.5寸~0.8寸。针刺入穴得气后,在足三里、三阴交进行提插捻转手法1 min~2 min,每隔5 min~10 min行针1次,留针25 min针后施灸。③灸法操作:取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选用太乙艾条,选用手法为回旋灸或雀啄灸,每穴20 min,以四周部位灸感向深处透热为佳,表现为穴位周围出现红晕或者小水珠。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其选穴、针具、定位、针刺操作、疗程均同治疗组。两组以治疗15 d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 d,连续观察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入选失眠症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1]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拟定临床评定疗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PSQI评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不寐”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治疗2个疗程后,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无复发,PSQI评分减少率≥75 %;显效:治疗2个疗程后,睡眠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改善,50 %≤PSQI评分减少率<75 %;有效:治疗后患者精神状况及伴随症状有改善,25 %≤PSQI评分减少率<50 %;无效:治疗后经行失眠无改善或加重,PSQI评分减少率<25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 %,对照组为7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不同时间PSQI数值比较

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PSQI数值比较分)

4 讨 论

失眠是指人们长时间处于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较差的状态,可导致人体白天记忆力、精神力和免疫力的下降,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进行镇静催眠。

中医学认为,睡眠与这两个方面紧密相关:阴阳、营卫。《灵枢·口问》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螟;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痛矣。”人体的昼醒夜寐是自然阴阳相互转换的体现,如果阴阳不能顺应规律互相转换,阳不入阴或人体不能与自然节气有良好的适应,就会导致失眠。《灵枢·大惑论》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痞。”睡眠是卫气运行到阴经的体现,卫气随着日夜阴阳而改变,如果卫气夜间常留于阳,营卫不和,就会导致失眠。

本课题基于中医理论“协调阴阳”、“调和营卫”来治疗失眠治疗。《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表明针刺能够协调阴阳,抑制夜晚人体相对亢盛的阳气,补足白昼人体相对不足的正气,使机体回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人络于脑”,而“脑为元神之腑”,因此头部穴位是治疗失眠的关键。督脉总督诸阳,是“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还能益脑髓、调节脏腑功能,因此针刺督脉的经穴百会穴,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四神聪是经外奇穴,位于头顶百会四周,除了安定心神,还能使太阳和督脉的气血荣养脑髓,使阳得以入阴。神门穴泄心火、和脾胃,可以增加困意,宁心安神;三阴交安神助眠,健脾益血,调肝补肾;足三里补心健脾,安神镇静;涌泉穴滋阴降火,宁心安神。诸穴相配,除了协调阴阳,引卫入阴,调和营卫,还能安神又醒神,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人体机能。

艾条的主要成分是艾绒,有芳香透窍的功效,艾灸穴位时可以将热力渗透到机体深层,给穴位温热性刺激,发挥经络腧穴对机体功能状态的双向调节作用。《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说明艾灸除了有温通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调畅人体气机,激发正气,使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得复,邪气得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的临床观察,在针刺穴位后,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能加深加快针感的传导,其温热感也可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并且艾灸对虚证、实证、寒证、热证都有治疗作用,可在单纯针刺的前提下达到更理想的疗效,由此说明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失眠,是效率更高、更易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S].第3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05-411.

[3] 严贵亮.曲唑酮与安乐片联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2(23):3561.

[4] 刘 平,兰胜作.失眠症临床检查与最佳治疗方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

[5] 方 丹.社区门诊失眠患者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883.

[6] 张 欣,严兴科,唐 强,等.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2008,28(9):671-673.

[7] 高希言,魏玉龙,邵素菊,等.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8):623-625.

[8] 宣邪波,郭 静,王麟鹏,等.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2):886-888.

[9] 马红利,孙立虹,葛建军,等.近十年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的成效和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3764.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11] 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猜你喜欢
艾灸针刺疗效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清明的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