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纪行

2017-04-18 18:50东子
中国铁路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马哈鱼抗美援朝战争丹东

东子

英雄之城

60多年前的一場抗美援朝战争,使祖国边城丹东刹那间蜚声中外。今天,我终于有幸走进这座英雄的城市,领略它的风采。

丹东位于辽宁省东部的鸭绿江畔,三面青山拥抱,一面碧水环绕,隔江与邻国朝鲜相望,是祖国东北的大门。丹东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绿染,花木满城,人文景观密布,故有“北国江南”之美称。然而,这座风景优美的城市在60多年前却经受过一场战争的浩劫。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丹东首当其冲地受到战火的摧残,许多建筑被损毁,连接中朝两国的鸭绿江桥也被拦腰炸断……

进入丹东后,我首先寻找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遗存。来到闻名遐迩的鸭绿江之滨,驻足观看那座被敌机炸毁的残存断桥,酸楚之感涌上心头。当年,侵略者冒天下之大不韪,万里迢迢跑到祖国家门口狂轰滥炸,任意践踏我国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3年多的浴血奋战,以中朝军民的胜利而告终。抗美援朝战争尽管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英雄的志愿军的丰功伟绩将永留史册。眼前的这截断桥遗址,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实证。

离开断桥遗址,我来到旁边新建的中朝友谊桥头。面对巍巍新桥,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敌人毁了旧桥,我们重新建起一座漂亮的新桥,它成了我们取得战争胜利的象征。如今,这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上每天车流滚滚,人流如潮,一派繁忙景象。它像一条纽带,把中朝人民的友谊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再往前行是江边公园,从公园旁边的码头乘游艇而下,可游览两岸风光。初秋的鸭绿江水势汹涌,浩浩荡荡的江水奔腾向前,雪白的浪花翻涌在游艇之上,弄湿了我们的衣衫。举目南望,朝鲜的新义州隐伏在一片朦胧的云雾之中,岸边有人在戏水或垂钓,见我们的游艇驶来,他们纷纷招手致意,表现出亲热的样子;回眸北岸,临江的建筑连绵不断地伸向远方。公园中,亭台楼榭有序分布,曲径回廊盘绕其间。它们像是搭在江边的一条彩练,引人迷恋。这座百万志愿大军出国援朝时渡江的码头,今天竟然成了美丽的滨江公园。

沿鸭绿江边驱车向西北行进,不远处是抗美援朝纪念塔和纪念馆。高达40余米的纪念塔矗立在一座土石山上,呈八角形,外表由砖石砌成,为七层转角木楼。各层明窗敞开,便于眺望四方。从塔内拾阶而上,各层之间布满抗美援朝时的照片和资料,其中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华等领袖、将领们的照片和文字介绍,也有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的照片和介绍。纪念馆内,除了有领袖和参战将士们的图片资料介绍外,还有大量作战用过的实物,包括缴获的敌人的各类武器等。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张张英烈们的肖像,一组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无不使人百感交集。“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英烈们的英勇斗争和献身精神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据介绍,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规模宏大,资料翔实,在全国享有盛名,是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纪念馆,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走出纪念馆向右盘旋而上,又是一处抗美援朝时的遗迹——一处平房大院里摆放着各种老式飞机、坦克、装甲车、高射炮、战车等重型武器,其中大多数是缴获敌人的战利品。虽然已是锈迹斑斑,但其来历非同一般,它们都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成了教育后辈的珍贵文物。

前行至一山岗前,讲解员引我们进入一座地堡。堡中设有3道铁门,分别通向左、右、后方的盘山地道中。地道分段设有明碉暗堡,蜿蜒的地道纵横交叉,四通八达。据说这座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暗堡要塞,是当年抗美援朝时我驻丹东部队的防空指挥所。它高踞山巅,视野开阔,南望鸭绿江两岸,一目了然。离开防空指挥所,我们又专程去瞻仰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座陵园坐落于风景优美的锦江公园东侧,满园绿树成荫。在林荫掩映中,座座墓丘错落分布,墓前碑亭屹立,这里安息着许多著名的指挥员、战斗英雄和无名的先烈们。他们都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他们的业绩与天地共存。我们对先烈们致以深深的哀悼之意后,缓步离开陵园。

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边城丹东,不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中,它在重建家园、振兴经济中的不凡之举同样为世人所瞩目,如今的丹东已由原来并不发达的中小城市一跃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名城。街区纵横交错,高楼拔地而起,外企纷纷涌来,经济迅猛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尤为突出的是丹东蓬勃发展的旅游事业。丹东的决策者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打造“丹东旅游之城”的品牌,争创一流的旅游城市形象。据介绍,丹东全市各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25处,其中有两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余均为省、市级的名胜古迹保护单位。

面对如此众多的景观,我们只能“走马观花,百里挑一”地看个大概。从丹东向西行,著名的大孤山屹立在黄海之滨,峭崖突兀,山势奇秀,风景兼有山水之胜。拾阶攀顶,上有寺庙建筑竟达百余间之多,上下两层的院落中建有天后宫、地藏寺、释迦殿、财神殿、关帝殿、文昌宫、吕祖厅、玉皇殿、三霄殿、圣水宫等。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神像”“圣人”请到这里呢?是有意安排的“神会”?还是“众神”争夺这座宝山尽显其“灵”?正所谓:“四方诸神汇极顶,孤山风景入画屏。”驱车来到市北面的五龙山,又是一番独特景象,峰峦叠翠,怪石嶙峋,花木葱茏,清溪潺潺,被誉为“天然石雕公园”的山势酷似“五龙腾飞”,“五龙山”因此而得名。山中的历史遗迹众多,步步是景。山背后还有温泉景观,是避暑疗养的好地方。除此之外,丹东还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浓浓的民族文化风情同样令人迷恋。旅游名城丹东,正日胜一日地吸引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乌苏镇

黑龙江在抚远三角洲的东北处与乌苏里江交汇,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最东端。抚远三角洲是中国版图中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

夏日,这里凌晨不到三点钟天即放亮了。朝阳冉冉升起时,给江水抹上一层淡红色;中午骄阳当空时,又给江水抹上了一层金黄色;傍晚夕阳西下时,烧红了天空,也烧红了江水;夜晚皓月高悬时,又给江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景色异常壮观。来此旅游的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为自己在祖国版图上的雄鸡唱晓处览胜而自豪。

在这块54.7万亩的抚远三角洲东北尖角上,有一个奇特的小镇——乌苏镇。镇前濒临清澈的乌苏里江,身后是弯弯曲曲的小河。乌苏镇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00米,镇上只有一户居民,镇长镇民是一家人,可谓是世界上最小的镇子了。仅此一条,将乌苏镇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就颇具资格了。

乌苏镇虽小,却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小镇与边防哨卡共同构成伟大祖国的东方卫士。冬去春来,哨所的炊烟化作神州大地上的第一缕春风,染绿万里山河;每当晨幕拉开,边防战士军帽上那鲜红的帽徽映红了祖国大地上第一束阳光。1984年,胡耀邦同志亲临哨所,为英雄的边防战士挥笔题写了“英雄的东方第一哨”八个大字。这一题词寄寓着祖国和人民对边陲小镇和边防战士的热情赞颂,饱含着党和人民对边疆儿女的鞭策和激励。

漫步在乌苏镇的江滩上,但见两江碧水如两条蓝色的绸缎,轻歌曼舞。江滩上的玛瑙石子可与南京的雨花石相媲美。传说三千年前的古肃慎人,就是用这种小石磨制成“石镞”连同“楛矢”一起贡于当时的周王朝的。相传古肃慎人的祖先从大森林里迁移到黑龙江边时,正值秋季,身强力壮的男人都到深山里狩猎去了,一连数日未归。待在江边的老弱病残没有吃的了,饥饿难忍,只能望着静静流淌的江水兴叹。突然,江水就像开锅了似的哗哗直响,他们跑上前去一看,只见摇头摆尾的大鱼成群地挤上来,把江底都盖上了,有的鱼被挤得蹦到沙滩上来了。后来科学考证,这是大马哈鱼洄游的情景,大自然为先民提供了美食。

今天的乌苏镇以其有捞大马哈鱼的优良滩地而闻名中外。平时,江滩静谧而幽美。秋天来临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显得格外地清,格外地静。此时,大马哈鱼从太平洋的深处洄游到乌苏里江和黑龙江,追根溯源来到它们祖先的诞生地繁衍生息。几千里的长途跋涉中,不管水势多猛,水流多急,它们都要以每小时五十公里的速度昼夜兼程,其耐力可谓大矣。

于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乌苏镇便最先忙碌起来,各路兵马几乎在一瞬间云集在小镇上,撒开大网,在千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昼夜捕捞着大马哈鱼。捕获到的大马哈鱼都经过镇上的加工厂进行机器处理后再运往祖国各地。珍贵的大马哈鱼籽也是在这里用机器处理后再包袋的。寒露过后,各路人马又都随着鱼汛的结束而撤走,乌苏镇又回归到往日的寂静。

猜你喜欢
大马哈鱼抗美援朝战争丹东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有一种“爱”叫大马哈鱼
执着伟大的大马哈鱼
执著的大马哈鱼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生命咏叹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三次铁路运输
谁在掩盖抗美援朝战争的真相?——简评《真相》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