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空气要清晰

2017-04-18 08:54梁光源
环境 2017年4期
关键词:空气质量大气广东省

梁光源

2016年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频繁的重污染天气,而广东,却频频惊现“广东蓝”。这一结果的显现,得益于一直以来广东率先把防治大气污染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布置了2017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并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PM2.5治理要靠“势、真、恒”

“去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控制PM2.5地区,平均浓度分别为71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3.0%、31.3%、31.9%,空气质量得到明显好转。”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表示,除了京津冀之外,其他地区即使是在冬季,环境质量也有比较大的改善,其中,最明显的是广东,已经连续两年年均浓度整体达标。

“去年广东的PM2.5、PM10都低于国家标准。其中深圳等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接近世界卫生组织二级标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时表示,珠三角作为一个区域,大气质量已做到率先达标、整体达标。就大气治理而言,目前广东无论与区域环境质量相比较,还是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比较中,都处于领先的状态。

2016年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频繁的重污染天气,而广东,却频频惊现“广东蓝”。这一结果的显现,得益于一直以来广东都率先把防治大气污染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据了解,2009年5月1日,广东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指导文件——《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该计划不仅提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治理的目标,而且明确了污染治理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以3年为一周期,持续滚动实施;率先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写进地方政府规章,颁布《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将联防联控的机制固定化。

2016年,按《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要求,以珠三角地区为重点,以PM2.5和PM10浓度压减为突破口,全面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完成1500多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高污染燃料锅炉。

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省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2.7%,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同比均下降5.9%,连续两年全面达标,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深圳和惠州2个城市空气质量更是长期位列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十名。

“广东雾霾治理靠‘势、真、恒。” 鲁修禄告诉记者说,势,即顺势而为的勢,广东发展比较早,受污染也比较早,比较重,但产业转型升级也比较早。“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机遇使我们高度重视雾霾治理。一是亚运会召开之前,广东依靠全国专家通过科技研究、重点实施形成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整套技术路径和管理方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广东加快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

据介绍, 所谓的“真”,即求真务实,无论是大气质量解析还是防控措施都是真抓,要掌握真实情况。而“恒”,即广东根据不同阶段,不断采取强有力措施。鲁修禄表示,现在广东治霾虽然领先,但在大气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要实现稳定达标和可持续改善还有很多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污染总量还偏大。第二,虽然广东总量的年均值达标,但仍然存在地区、时段不达标的情况,包括广州、佛山都还没有达标。”

VOCs排污收费机制要落实

“从今年两会报告可以看出,未来各行业的排放标准和VOCs 排污收费制度将会陆续出炉,VOCs 的治理行业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广州市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VOCs 作为臭氧形成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质,是重要的污染源,其治理工作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点和难点。

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VOCs年排放量高达3000多万吨,远大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大。此前,已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VOCs排放总量要下降10%以上。

“完成VOCs排放总量下降任务,除了加强治理外,还必须重视监管和监测。”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我国VOCs监测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我国VOCs监管体系及监测标准尚不健全,缺乏统一、完善的监测方法和规范。

“VOCs种类多,涉及到的行业和企业数量多,排放条件复杂,监管非常困难,监测和检测已成为制约VOCs治理的一个关键。”全国人大代表李祖伟告诉记者,建立VOCs排放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带动排污—治污—监管等各环节的有效运转,达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平衡。“要强制要求重点企业安装VOCs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实现企业VOCs排放数据的实时监督。”

2015年,环保部、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将VOCs的排污费与其他大气污染物提到同一高度,率先在石油化工行业和包装印刷行业试点,征收VOCs排污费。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已有15个省(直辖市)发布了VOCs排污收费实施细则。

对此,李祖伟建议,要完善VOCs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核算方法和标准。“已经颁布收费制度的地区,要制定推行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核算方面,要对行业现有减排技术及其效果进行调研,依照调研结果,对标准中推荐的排污系数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排污企业实际情况。”

“此外,还要不断增强VOCs排污收费核算能力。”李祖伟表示,各地要引入具备VOCs检测、VOCs排放核算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协助尚无能力的企业排查并核算VOCs排放数据,并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能,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颁布实施一年来,以经济杠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对VOCs的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从2010年5月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十几项法规政策,防控VOCs污染,不少省市也紧随其后,积极采取措施,严控污染企业VOCs排放。为提高企业VOCs污染治理水平,广东省也将VOCs纳入“十三五”总量减排指标,通过落实行业总量控制,不断推进石化、塑料、印刷、家具等重点行业企业VOCs综合整治;在2016年出台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还对企业落实VOCs源头控制、控制生产过程、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要求。

“顺德是我省首个试水启动VOCs排污权交易的城市,其以VOCs作为污染物因子开展排污权试点,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也是走在前列的,为VOCs治理带来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式和经验。”省环境保护厅大气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地方行业排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也推动VOCs治理。“除了制定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多个典型行业的VOCs地方排放标准外,2016年,我省还出台了《集装箱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这是广东首个集装箱制造业的排放地方标准,也是全国第一个。”

大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健全

今年政府报告提到的“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看来,要全面推动精准治霾,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就要按照“找源—控霾—治污”相结合的思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多元环境数据采集平台。

“通过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提高对大气环境污染源多要素、多时相、多维度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刘锐建议说,其中在“找源” 方面,关键在“测”字,即要建立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体系,形成遥感特色的立体监测平台。“要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实现卫星遥感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无人机浓度监测数据、地面监测站(点)数据的资源整合。”

“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经建成,用以分析PM2.5等的成分、传输通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说。“目的是要精准解决问题。”

据了解,经过30多年發展,我国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的5000多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经建成。从监测功能上讲,涵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背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还包括温室气体、酸雨、沙尘影响空气质量监测等。

记者了解到,在精准治霾思路的引领下,我国精准化的监测体系有了一些的比较好实践案例。如近日,广东省印发实施的《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到,要率先在全国建设全省大气复合污染成分监测网。在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补充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点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构建卫星普查、无人飞机(船)详查、地面核查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要在2018年底前所有县(市、区)全部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

广东是最早开展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省份之一,早在1999年,广东就与香港联合开展全国第一个区域空气质量研究项目“粤港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研究”,着手从区域尺度研究PM2.5、臭氧污染和灰霾的成因与治理问题。2002年粤港两地政府共同发布了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联合声明,共同建设“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从2005年11月起在中国大陆率先开展SO2、NOx、PM10、PM2.5、O3、CO的常规业务监测。

此后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广东省人民政府与科技部合作启动了“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与集成”863项目,委托国内多家知名科研单位对构建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体系开展前期研究,并先后建立了首个区域大气质量科学研究中心、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国际臭氧一级标准溯源与传递业务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化质控与监测网络成效评估技术方法,为珠三角实施区域空气质量科学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能力。

2012年3月,广东省更是较国家要求提前两年,率先在珠三角9市1区共17个站点,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统一向社会发布PM2.5等新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十二五”期间,广东在环境保护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和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先后在大气复合污染的来源成因、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调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能确认和探明大气污染物已发生本质变化,能为下阶段的防治工作提供精准治霾的数据基础,环境执法也将实现由过去‘被动执法向‘主动执法转变。”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猜你喜欢
空气质量大气广东省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大气光学现象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微趣图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