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工作如何兼顾?

2017-04-18 16:47许婕
家庭服务 2017年3期
关键词:宝妈家政职业化

家庭和工作如何兼顾?

案例一:

徐淑琴 月嫂

刚开始做家政员的时候家里不是很支持,因为我是单亲妈妈,来北京工作之后只能把我的女儿放在家里。我今年已经48岁了,在这个行业工作了7年,平均一年能服务10个家庭,这些年下来虽然累计已经服务七八十户了,但是每到一个新的家庭,也总是少不了磨合和适应的阶段。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冬天服务的那一户,宝妈是个新手,而且家中只有宝妈一个人,恰巧我女儿的胳膊摔折了,宝妈知道了之后和我说:“阿姨我离不开你,宝宝更离不开你。”没有办法我只能舍弃照顾我的女儿,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雇主。当月嫂肯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背井离乡的工作有时候会迫不得已忽略家人。

案例点评

《家庭服务》记者 许婕

随着老年人高龄化趋势加剧,且“长寿不健康”现象凸显,我国首次《全国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底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预计到2015年将达4000万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专业人员护理照顾。20世纪50年代是人口高增长时期,50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年,还伴随着家庭独子化、空巢化的困扰,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将格外强烈。另外,在快节奏、高压力下,众多的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双职工之家、单亲之家需要有人帮助管理家庭,处理家务。这其中隐含着对家政服务的巨大需求,同时不少家庭已经具备接受社会提供家政服务的能力和条件。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的7000多万个家庭中,有超过70%,即5000万个以上的家庭需要保姆及其他家庭服务,而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不到20%。

我们家政员的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觉得家庭和工作不能兼顾,二是家里人不支持她们做这个工作。其实这两个问题属于同一个大的问题,也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呼吁和推进地家政员职业化的问题。

我们国家家政行业的职业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法律保障。从事家政服务的劳动者大多数来自农村,游离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之外,由于身份上的限制、工作性质上的限制,不能进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二是缺乏职业认同。许多人只会在面临生存困难时才选择从事家政服务业,缺乏职业认同感,觉得自己没有社会地位,属于不体面劳动。社会对家政工作也抱有歧视和偏见,人格不受尊重、地位不平等。三是缺乏规范的服务技能认定标准。不少从业人员匆忙上岗,有的甚至在相关能力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就进入雇主家。由于从业人员与城市雇主在生活条件、文化水平、素质修养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容易产生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案例二:

韩建英 月嫂

我今年40岁,已经做了8年月嫂,孩子刚大一点我就出来做月嫂了,刚开始的时候家里都希望我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再出来,但是受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不得不丢下孩子出来打工。

当时出来的时候想着北京离老家衡水很近,还可以照顾着家庭,但是开始做之后就发现并不是这样。我家孩子做手术并且后期还有感染时,我都没顾得上回去。当时我在户上,带的是两个早产的宝宝,宝宝和宝妈特别需要我。当时我心里特别矛盾,很纠结,后来我宽慰自己,孩子生病我在他身边也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走了说不定两个宝宝会有危险,于是我最终选择了留在雇主家。

案例三:

杨丽丽 育儿嫂

我是一名育儿嫂,入行有4年了。感觉比较难的地方是工作跟家庭有点兼顾不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北京,孩子在老家上小学不能过来,家里有事了就得请假回去,客户就不得不换人,这时候我就会觉得挺对不起客户的。

案例四:

程丽梅 月嫂

最初出来做月嫂,是由于经济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客户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我也有家庭和客户难以取舍的时候。记忆深刻的是2008年我刚做月嫂两年,我的公公去世,由于当时雇主家只有我和宝妈带宝宝,最终我选择了留在雇主家,每一次想到这都觉得特别对不起家里。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推进家政员的职业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职业化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更不是受经济条件制约,不得不从事这个行业;其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再次,职业化应该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而且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

家政员职业化的核心是法律保障。2010年12月,西南政法大学公布的《家政服务员队伍现状调查报告》指出:“家政工人被烙上了女性化、外来化、年轻化和文化贫困者的标签”,“家政工人的权益要得到强有力的保护,解决家政工人易受伤害性及非体面劳动的特点,应该完善关于家政行业的法律法规。”并主张“我国有关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应该在不同环节上分步骤开展”,从制定行业规范到部门规章再到全国性的家政从业者劳动权益保护法。

笔者认为,解决家政员职业化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家政员的社会地位;其次,通过行业管理,建立管理和运行标准;再次,根据家政服务的提供方式(员工制、中介制以及雇主直接聘用制),健全法律及社会支持系统,维护家政员的合法权益;最后,推行多层次家政培训,使职业教育制度化,落实国家职业标准从业考级制度,并且建立科学的经济营运机制,推进家庭服务业的专业化、产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家政员职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也有很多困难,但是这个问题又是亟须解决的,因为它关系到很多其他的矛盾。只有解决了职业化的问题,很多相关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因此,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要形成一股合力,劲往一处使,为真正实现家政员职业化而努力。

猜你喜欢
宝妈家政职业化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家中段子手(四)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中段子手(二)
家中段子手(一)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家有宝妈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