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2017-04-18 11:03马斯哲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改革

摘要: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发展,如何有效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已成为推进政府改革的关键问题。西方的先进理论对创新我国治理模式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治理;治理理论;改革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2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西方各国政府为赢得竞争优势、扩大财政来源、提高工作效率,相继进行了政府改革。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中,各国积极研究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和政府治理模式。

一、西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概述

“政府治理”在西方的理论界是指由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与过程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框架或网络。政府治理有广狭两种含义。就广义的政府治理而言,整个公共行政的发展过程可以称之为政府治理从传统迈向“善治”的过程。狭义的政府治理是指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这两种基本元素综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开放性和双向度,也是“政府依法善治”的“治理”模式。

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此前的“新公共行政”运动存在根本的区别。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价值观预设、方法来源等方面完全不同于公共行政。

在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尽管各国的具体做法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还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缩小政府的规模来减轻政府的负担,不断减少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直接干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从而打破垄断并实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第二,为了明确执行机构的责任范围、工作目标以及考核标准,通过将政府部门分解成决策部门和具有特定服务功能的执行机构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并通过签订责任书等方式来明确各部门的责权范围。第三,通过借鉴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创新政府的管理方式。如项目招标、合同外包,運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等。

2.治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慈善组织、社区组织、民间互助组织等社会自治组织的增多和不断壮大,理论界开始重新反思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主体不仅限于政府,如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权力可以得到公众的认可,那么这些部门也可以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参与公共活动的各个组织基本上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独自解决公共事务中的一切问题。这种依赖关系也使治理主体在运行机制上形成一个网络,在这样的一个网络中也要求各个主体放弃自己的部分利益,依靠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一个较强的公共事务管理的联合体共同处理公共事务。

3.整体性治理理论

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治理的核心转变为强调服务、整体、协同的决策方式以及电子行政运作的数字化。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整体性治理理论更加强调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众需要和为公众服务为中心,把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协调、合作、整合等方法促使公共服务各主体紧密合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满意的公共服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整体治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优势,构建了一种政府与市场和社会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的联合治理网络。这一网络的应用,一方面克服了政府组织内部各自为政的弊端,另一方面又调整了社会和市场的横向关系,并发挥了政府的战略协作与统筹服务的作用。

二、对我国政府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由于我国国情复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政府也在不断的改革体制机制中完善一些不健全的因素,在探索创新中前进。

1.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不清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我国政府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实际权限范围,在许多问题上仍然缺少明确的界定,形成了中央与地方都不参管的真空地带,这使得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当真空地带有利可图时,地方政府将以私人利益为重而不顾及长远影响,想尽办法谋求自身利益;当真空地带出现问题时,地方政府又将推卸责任,放任眼前的问题和困难而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官相护”问题严重,无人向上级报告确切情况,中央很难迅速地获得精确可靠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制止和监管,这给公共利益的实现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政府自利性明显

所谓政府的自利性表现为在公共目的的背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自身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政府在治理中经常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一方面,政府代表着公共利益,这也是政府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单位,又要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考虑,所以不可避免的具有自利性。首先,各地政府的自利性使各地以自我为中心,各地政府各自为政,为了本地区的发展私下争政策、跑项目,甚至产生地区排外主义,严重破坏了政府本身的公共性。其次,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也有自利性,各部门为寻求本部门的利益不惜采取恶性手段,长此以往定会导致政策失灵、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等不良现象。最后是政府工作人员个人的自利性,当个人利益超过公共利益就会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正当行为,严重影响政府的公共性。

3.政府服务观念薄弱

在我国传统政治中,政府时常紧握一切权利和资源,人民只能听其支配。这些旧思想或多或少的遗留下来,对当代的政府和公务人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国家政策方针的出台,人民手中有了更多的权利,每个民众都可以有效地对政府和公务人员进行监督,人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政府和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对自身认识不清,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等问题。甚至在办公大厅还会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效率低下和乱收费等不良现象。在基层政府中个别公务人员还会将服务与管理对立起来,工作人员办事态度恶劣,民众很难与其良好的沟通,这也将直接导致政府服务质量低下,办事效率差。

三、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及政策性建议

1.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责权范围

政府的责权范围是否清晰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办事的效率和整体治理的效果。只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责权范围才能减少和避免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责权模糊的事务中出现政出多门和推诿扯皮等现象。对中央与地方共同管辖的事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清主次责任。可以运用“项目制”,邀请项目组人员对特殊事务进行处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严格规范各级政府的责权范围是政府改革有效推进的关键。

2.强化政府的协作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公共问题越来越复杂,并且呈现出明显的“跨区域”的特征。跨区域公共问题的处理不能只依靠单一的部门,需要多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在复杂的公共事务中,只有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各部门之间协调运作最终实现整个政府机构的良好运转,有效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除了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外,增加与民众的协作和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积极运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络平台。一方面让民众通过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建议,增强民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充分了解民众的诉求,明确政府工作的改进方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建立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基本宗旨就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改变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治理模式。

面对生活中时常出现的的公务人员态度恶劣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全面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以“服务为民”的思想替代传统的“官本位”思想。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让他们正确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是工资收入和公职保障而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此外,还要悉心贴近群众,及时接收群众的诉求。此外,政府各部门还要做好政务公开的工作,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使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导向和内容,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服务型政府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政府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在国家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突出,政府改革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颖,李思然.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66-72.

[2]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

[3]李泉.治理理论的谱系与转型中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30-137.

作者简介:马斯哲,女,天津人,碩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探究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